banner_ad_1
申论范文
2025-05-01 00:48
来源:政华公考

申论范文

奋力谱写新时代劳动者之歌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汇聚起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磅礴力量,脚踏实地、奋发进取、拼搏奉献,一步一个脚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劳动谱写时代华章,奋斗创造美好未来。在第135个“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广大党员干部作为各项事业发展的主力军,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奋进之姿走好干事创业之路,谱写出壮丽激昂的新时代劳动者之歌。

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人民”二字铭刻在心。从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到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从风雷激荡的改革年代到昂扬奋进的新时代,每一个熠熠生辉的时刻,无不倒映着勤勤恳恳的劳动身影,无不彰显着坚如磐石的为民初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无论所处的历史方位、面临的发展环境如何变化,人民至上都是最为鲜明的价值取向。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将挥洒的每一滴汗水变成浇灌人民幸福的雨露,让付出的每一份辛劳变成化解民忧民盼的努力,用心用情用力为民干事中收获“劳有所值”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忙忙碌碌,只是机械做事,陷入事务主义,是很难提高认识和工作水平的。党员姓党、干部干事,忙是常态,不忙是例外,但能否忙得井井有条、游刃有余,考验的是干事智慧。新中国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孟泰在多年高炉工作实践中,总结出著名的“孟泰工作法”;“人民工匠”许振超勤动脑筋、反复琢磨,掌握了“一钩准”“一钩净”等绝活,多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一代代劳动者以聪明才智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跳出局部看全局、立足当前看长远,从而找准内在规律、分清轻重缓急、优化工作方法,让举重若轻、事半功倍成为干事常态。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桥吊状元”竺士杰、“金牌焊工”高凤林、“当代愚公”黄大发……这些劳动者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光辉的学习榜样。“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面对这样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有机会干事业、能干成事业的时代,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倍加珍惜、倍加努力,从劳动模范身上汲取干事创业的奋进力量,拿出百分百的干劲、硬碰硬的拼劲、实打实的韧劲,稳扎稳打向前进、一锤一锤往下敲,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工作抓到底、抓到位,以“劳有所成”的干事担当确保建设出成果、发展上台阶、群众得实惠。

 

以劳模精神照亮奋进征程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在促进事业发展、推动时代进步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要进一步讲好他们的故事,引导全社会学习他们的事迹、弘扬他们的精神。”这既是新时代劳动者建功立业的动员令,更是对党员干部擎旗奋进的总号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应继续学习、传承和践行劳模精神,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不断汇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学习劳模精神,当以“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擦亮奋斗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劳动模范的最可贵之处,就在于将平凡岗位视为报国平台,于细微之处彰显使命担当。从焊接火箭“心脏”的高凤林数十年如一日追求毫厘精度,到乡村教师张玉滚扎根深山托举孩子的求学希望,无数劳模用“一辈子办好一件事”的执着证明,敬业不仅是职业态度,更是对家国情怀的生动诠释。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每一个劳动岗位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舞台,党员干部学习劳模精神,就是要学习劳模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争做先进、追求卓越,让“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蔚然成风。

传承劳模精神,当以“捧着一颗心来”的情怀升华价值追求。劳模精神的崇高,不仅在于成就的璀璨,更在于品格的纯粹。黄大年放弃海外优渥条件投身地球深部探测,张桂梅拖着病体为山区女孩点亮人生灯塔,他们用淡泊名利的选择诠释了“计利当计天下利”的境界,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劳模精神的传承,传承的是他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品格。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劳模为榜样,坚持公而忘私、奉献社会,把个人命运同祖国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个人追求自觉融入建设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之中,舍弃“小我”得失、服务“大我”需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践行劳模精神,当以“日日新又日新”的锐气激活创新动能。每一个劳模成功的背后,都与他们敏于求知、勤于探索密不可分。许振超在青岛港创下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的背后,是数千次技术攻关的积累;徐立平为航天发动机“雕刻”火药,每一次下刀都凝聚着突破常规的智慧。以模范先进为榜样,就是要学习劳模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要主动适应科技发展新形势,紧跟时代进步新步伐,孜孜不倦、勤勉奋发,勤于钻研新技能、切实增强新本领,不断地将新技能新技术融入日常工作当中,“积小流”“积跬步”,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当以劳模为镜,用爱岗敬业夯实发展根基,以无私奉献升华人生境界,凭开拓创新突破技术壁垒,不断让劳模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璀璨的光芒,为民族复兴写下更加恢宏的奋进诗篇。

 

渠水长流奋斗不休

“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今年是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渠水奔涌如初,精神历久弥新,一锤一钎都镌刻着为民造福的初心印记,激荡着改天换地的奋斗强音。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当以渠水为镜,躬身实干显担当,让跨越甲子的精神长河奔涌成新时代的丰碑。

历经千难成伟业,人间万事出艰辛,红旗渠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史诗。面对缺资金、缺技术、缺机械的困境,十万建设大军毅然开赴太行山,劈山填谷、开山凿渠,靠最大的人力和最简单的工具修成举世震撼的“人工天河”。如今,时代虽有不同,但无私无畏之精神、坚韧不拔之品质却依然相通,只有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少计个人得失,面对问题不打“退堂鼓”,才能在“无我”状态中成就伟大事业。当前,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攻坚期,越是风急浪高,越离不开敢斗争、肯吃苦的精神力量。要自觉摒弃“骄娇”二气,主动到矛盾突出地方和关键吃劲岗位磨炼,在艰苦复杂环境中培育敢战能胜的斗争本领,在实践历练中增强向顽瘴痼疾亮剑的底气,以更强的决心和能力应对挑战。

十年修渠,通过“制度约束+群众监督”的管理模式,确保了无一贪腐案件发生。事实证明,优良作风是党员干部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利刃。必须坚持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前提下大胆干事,时时刻刻把纪律规矩刻在心间,既内化为言行准则,又外化为行为习惯,真正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要树立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蹲田埂、坐板凳、聊家常中知民情、听民意,深调细研、把脉开方,抓实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基础性民生工作,永葆清廉底色,切实以过硬的作风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红旗渠的建成离不开干部群众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林县实行全县“一盘棋”,以红旗渠工地为“战场”,以广大农村、厂矿、机关为大后方,各个部门、工种紧密团结、密切配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集成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要深刻领悟团结奋斗的内涵,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让踊跃担当的实干精神与团结协作的集体智慧同频共振。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要紧紧依靠群众,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打通群众建言献策渠道,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始终同群众一道闯新路开新局。

 

释放警示教育“叠加效应”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一些地方和部门通过运用由风及腐案例加强警示教育,以案为鉴、以案促学、以案明纪、以案促改,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用案中人点醒梦中人,推动党员干部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全面深入查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警示教育中汲取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

警示教育的出发点是警示,落脚点在于让党员干部受教育。个别党员干部在教育中不能摆正自身受教育者的“角色定位”,冷眼旁观、不以为意,造成警示教育“走形”而未“走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党员干部缺乏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接受教育的自觉,需摒弃“看客”心态,真正把警示教育当成“正衣镜”和“提醒铃”。另一方面,是个别地方和部门组织警示教育满足于“大水漫灌”,就警示抓警示、就教育抓教育,需精准施策,提升教育的说服力、穿透力和震慑力。

警示教育是一剂“良药”。要注重“精准滴灌”,聚焦“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分领域、分行业、分类别设置警示教育课堂和教案,深刻剖析违纪违法人员的惨痛教训,引导党员干部清醒看到违纪违法的成本之高、危害之深、代价之大,形成强大震慑。要强化“同频共振”,有效丰富教育产品、拓展教育阵地,积极采取廉政情景剧、现场庭审、监狱参观等“场景式”讲解、“零距离”互动、“沉浸式”体验的多元化方式,释放警示教育的“叠加效应”,让党员干部找到风险点,自觉增强“免疫力”。要做好“后半篇文章”,把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融入日常、化为习惯,督促党员干部在接受警示教育后联系实际查问题、找原因、思危害,对照检查,立行立改,并进行跟踪问效,持续深化巩固教育效果,实现剖析一案、警示一片、影响一域的综合效应。

警示教育就是一面辨别是非得失的镜子,通过鲜活的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不该干什么、不能做什么。只要各级党组织对症下药、精准施教,广大党员干部摆正心态、勤于检视,扎实推动警示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就能真正达到触及灵魂、震撼人心、警钟长鸣的效果,以“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的自觉续写“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崭新篇章。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