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粮食安全”主题高分申论范文
2025-04-19 07:51
来源:政华公考

粮食安全主题高分申论范文

让中国碗装满中国粮

当春风吹绿广袤的田野,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万物生长的勃勃生机,更是一个农业大国守护粮食安全的坚定决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冬小麦播种面积稳中略增,长势总体较好,春耕春播平稳有序推进。数据的背后是无数农业工作者在田间地头的辛勤耕耘,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生动实践。只有坚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才能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让丰收的喜悦荡漾在神州大地上。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湖北给每块耕地都配上了“田长”,像守护传世珍宝般精心照料;河南的农田里用上了“智慧农田”系统,浇水施肥都能精准到每一株作物。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脚下的土地。事实上,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仅需要“长牙齿”的硬措施,更需要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耕地保护机制。耕地,是饭碗、是根基,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需齐头并进。城市,需焕发活力;乡村,应充满奔头。二者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保护耕地就是守护生命线,让城市与乡村共舞,方显发展之大美。

科技,正在悄悄改变我们的农耕方式。山东大棚里,物联网设备织就智慧之网;湖南稻田中,杂交水稻书写丰收密码;黑龙江原野上,无人驾驶农机犁开未来图景。科技创新的道路没有终点,要把创新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动力,深化产学研融合,通过科技攻关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不能仅靠政策补贴,还得让土地里长出真金白银。譬如,安徽的合作社抱团发展,规模经营降本增效;四川的订单农业提前锁定市场,让农民种地心里有底。这些鲜活实践说明,让农民从产业链增值中多分一杯羹,才是稳粮固本的实招。“产得出”更要“卖得好”,延伸产业链就像给农业插上翅膀,提升价值链就是给农民发“致富经”,让种地既有汗水更有甜头,乡村振兴的根基才更牢靠。

“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面对全球市场波动和气候挑战,我们既要保持战略定力,更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多措并举织就的粮食安全网,不仅让农民种粮更踏实,更让“中国碗装中国粮”的底气,成为生生不息的力量。

 

保障粮食安全 守住两条底线 促进乡村发展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从以前吃不饱穿不暖到现在居民生活稳步提升从以前小农经营到现在规模化经营从以前人工耕种到现在科技助粮增产。粮食在国民经济生活中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今粮食安全问题随着疫情、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愈发明显,粮食安全关系中国人民饭碗、关系民生福祉、关系“三农”工作。为此,我们要保障粮食安全,更好促进乡村发展。

保障粮食安全需要党政领导严要求从政策层面发力。“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均提到要始终重视粮食安全。在保障粮食安全上需要各级政府和领导严格要求加强自身顶层设计。在新时代建设中一定要坚持政策先行助力粮食安全保障。斜桶原理是把木桶放置在一个斜面上的时候木桶装水的多少就取决于最长的一块板的长度。而政策保障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最主要的长处。国家各级政府严格要求执行好粮食安全的相关政策、严格落实领导负责制。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真正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因此,以政策先行发力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心骨。

保障粮食安全需要保护好耕地用好科技努力开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在推进耕地保护上,我们要坚持科技兴农战略,以科技手段助推耕地的保护。从严格追责秦岭别墅案到耕地保护“田长制”探索与实践从引入手持GIS数据采集系统到加大科研力度推出满足农民用肥需求,保护耕地土壤的农业科技新型产品。国家加强对于农业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提升农机装备,也可以发展设施农业,以科技助农保护耕地。可见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耕地,要想解决好国人吃饭问题就一定要必须保护好耕地。

保障粮食安全需要发扬勤俭节约从思想层面节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从家有万石粮,挥霍不久长到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这一切都是在告诉我们勤俭节约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解决了世界20%人口饭碗问题。袁隆平院士更是在杂交水稻领域解决世界粮食难题。然而在当下我国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之时我们已然忘记节俭的美德,大学生餐饮浪费普遍、农民储粮浪费、农作物收获环节损耗惊人等现象都影响着粮食安全。为此,每个人都该守护一颗“粮”心,从节约每一粒粮食做起。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中国农业的长久发展关系到国家稳定,农业长久发展的前提要保障粮食安全。只有仓廪足才能知礼节需要坚守勤俭节约只有守护住粮食才能保护人民饭碗需要保住耕地命根子。只有坚持三农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促进粮食安全需要坚持党政领导。五谷蕃熟,穰穰满家。在迈进新征程路上,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发展。

 

保障粮食安全,要让种粮农民多获利

小满小满,麦粒渐满。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我国夏粮长势良好,丰收在望。同时,今年的夏粮收购即将拉开序幕,国家继续在部分主产区实行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小麦、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全面提高。

悠悠大事,吃饭为大。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今年,世纪疫情与国际市场波动叠加,粮食保供稳价压力更大。虽然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供给总量充足、库存充裕,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粮食问题上就可以高枕无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不会改变,农产品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的任务越来越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国内粮食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容不得半点含糊。

保障粮食安全,要保障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农民是种粮的主体,农民种粮能赚钱,国家粮食就安全,必须让种粮农民不吃亏、多获利。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保障农民收益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不仅要通过最低收购价格给种粮农户“兜底”,稳住农民种粮信心、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更要解决好“谁来种地”这一问题。这就需要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将支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到实处,更要加大向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和收购环节补贴力度,等等。让农民愿意种粮、种粮赚到钱。

保障粮食安全,要保障种粮农民种好地。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就是要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一方面将“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落实到位,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另一方面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关键在科技,从研发推广优良品种和保护种质资源,到提升农机装备质量,用科技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只有解决好“如何种好地”这一问题,农业根基才能更稳,发展底气才能更足,农民生活才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保障粮食安全,要确保种粮农民收入稳定。夏粮以小麦为主,约占全年产量的1/4。今年以来,由于农资价格等涨幅较大,农民的种粮收益空间受到挤压,此时,我国适时提高夏粮最低收购价格,为的就是保护种粮农民的根本利益,确保种粮农民收入稳定。(摆事实讲道理)这也对夏粮收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地区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按质论价,不得压级压价、抬级抬价、拒收符合标准的粮食。

粮食是饭碗,也是信心。夺取夏粮丰收,是实现粮食全年丰收的第一场硬仗,而夏粮收购对端稳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大意义。各地区要把党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落实落细,只有让种粮农民更加富裕富足,他们才有干劲,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行稳致远。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