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申论范文
2024-07-10 06:54
来源:政华公考

申论范文

重视文化交流 强化文化自信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简单来说,文化交流是通过一定手段,方式传播文化。

文化交流中需彰显文化特色。文化活动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载体作用,在文化交流中既注重文化活动的广泛性,也注重文化活动的持续性。广西与东盟国家合作开展“《刘三姐》走东盟”文化交流活动、派艺术代表团赴东盟国家开展“欢乐春节”文化交流活动等,更加彰显民族文化特色。彰显文化特色才能起到传播文化的作用,在文化交流中让交流对象感知到文化独特的魅力,理解并接受特色文化,让传统特色文化得以弘扬和传承,增强群众对传统特色文化的认可度和感知力。

文化交流要深入文化生活。文化交流领域的宽窄代表着文化交流程度深浅。文化交流要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文化交流从首都到主要城市、再到一般城市,逐渐向小镇乡村拓展。比如“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合作成果,要着力打造跨越文化、超越国界的文化交流活动,不仅走进国家专业剧场,还深入国家高校、社区等单位,让文化深入群众生活,让群众能够近距离接受文化,将被束之高阁的阳春白雪,引入到群众的生活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模式展示出来

文化交流要打造文化精品。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是推进中国与其他地区文化交流的血肉,文化交流内容要多样多姿多彩。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求知、求乐、求美、求康,已经成为新的社会时尚,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一般的文艺、文学作品和一般的文化活动,渴望着那些高质量的文艺作品,文化活动来丰富自己生活。群众文化上的精品,不仅是社会上的亮点,而且是社会前进的号角,更是动员和鼓舞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伟大事业中去的动力。

初心如磐,步履不停。在文化交流从落地生根到开花结果的过程始终践行尊重友国的制度和人民的风俗习惯,始终遵循有友国自身文化的发展规律,生动诠释“和合共生建家园,命运与共向未来”的内涵。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文化交流互鉴中进一步促进民心相通,增进感情、增强认同,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携手共创发展的美好未来。

 

见微知著 防患于未然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发展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因素明显增多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年轻干部做到见微知著、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显得尤为必要、更为迫切。

见微知著,要增强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没有意识到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责任心的缺失是最大的缺失。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麻绳断在最细处,千里长堤溃于蚁穴。面对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环境,我们年轻干部要自觉增强“时时放心不下”“事事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敬畏感,始终绷紧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这根弦,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把防风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全过程。

见微知著,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古人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常态,各种以往看似不太可能的非常规极端情形发生的概率在增大。近年我国重特大灾害事故调查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个别领导心存侥幸、麻痹大意,沿用惯性思维、常态思维,对可能出现的小概率风险情形“没想到”“想不到”,出其不意、出乎意料,以致灾难来临时将心补漏、为时已晚。面对日益增多的风险挑战,我们年轻干部要善于强化创造性思维,发挥想象力,多设想几个“有没有可能”、多琢磨几个“万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最大限度地估量到各种情形。

见微知著,要做好战略预置和应急准备。“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了解“风险在哪里、底线是什么”是为了明确“准备工作应该怎么做、短板弱项应该怎么补”。有备未必无患,但无备必定有大患。大量的实践表明,灾难往往在那些治理最薄弱的地方发生,使那些最没准备的人员遭受最大的损失。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面对风险挑战,我们年轻干部要坚持“时刻准备着”和“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的理念,时刻保持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做好应对各种重大突发情况尤其是多重超预期因素叠加冲击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上,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铆足“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拼劲,激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历史大势,不可阻挡时代大潮,浩浩荡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号巨轮必将乘风破浪,驶向民族复兴的光辉彼岸。

 

让发展洋溢更多绿色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基本特征之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明确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也对绿色发展发出了最殷切的号召。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只有让发展洋溢着更多绿色,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荫庇后世,绵延万代。

“绿色生活”为“绿色发展”添赋更足动力。美好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绿色发展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更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所在。一味地依靠政府支出,综合整治,完善设施,终究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如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隐患出现的原因,环境问题终究会反反复复。到时候,损伤的不仅仅是财力物力,更是群众生活的幸福度。如今,随着主要矛盾的转变,民众开始愈发关注生活细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给政府工作带来了更多的要求与挑战。当此之时,我们每个人也都不能置身事外,必须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倡导绿色生活。可以是随手关灯、可以是每次都拧紧水龙头、可以是偶尔跑步上班别开车……桩桩件件,绿色生活就在身边。

“绿色理念”为“绿色发展”指引前进航向。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告诉我们:“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树立正确理念,才能指引正确的实践。”没有系统、完备的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注定也只能是一句口号、空话。当前仍旧有不少基层干部对生态保护认识不够、重视度不高,盲目上马大项目、大工程,毁林毁,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打“擦边球”,这背后体现的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甘寂寞的政绩观。生态文明建设绝不仅仅是眼前利益,而是一种“长久账”,绝不能因为眼前蝇头小利,而丢失长久的普惠民生。因此,要坚定不移地追寻长期价值,树立正确的绿色发展理念,科学决策,才能走稳美丽的经济之路。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打造生态中国注定绝非易事,亦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非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面对前进道路上的荆棘密布与诸多桎梏,我们唯有携起手来,方能越发坚定前行的步伐。以“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坚定执着,以“功夫不负有心人”的不懈探索,继续书写好未来的精彩。

 

保护消费者权益就是保护消费意愿

前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全面加大对消费者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安宁权、个人信息等的保护力度,重点在细化经营者义务、强化国家保护、完善争议解决等方面作出一系列规定。【《条例》作为基础性、综合性的一般法,各领域的经营行为都要遵循其规定;作为倾斜保护消费者的特殊法,各行业的规章制度都要符合其精神。】

近年来,12315服务深入人心,严重消费侵权事件持续减少。但与此同时,网购“大数据杀熟”、直播带货“以次充好”、会员付费形如“套娃”、APP“用户协议”说变就变、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令人防不胜防。(当下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直接损害消费者个体的利益,更有损整个社会的消费信心。【该段论述了当下消费市场的典型问题。承接上一段逻辑,对预付式消费、直播带货、“一老一小”、“霸王条款”、“刷单炒信”、“大数据杀熟”、自动续费、强制搭售等新领域新问题,《条例》作出了专门规定。】

消费首先是一种意愿。随着消费者的需求愈发多元、消费水平水涨船高,决定大家“买不买”的,不再仅是家里“有没有”,消费者更加注重商品质量、品牌美誉度以及购物体验。因此,消费者权益能否得到保障,关乎整个市场秩序和未来发展前景。【总论点】【该段解释消费者消费观念发生了由“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阐明了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

细看《条例》,问题导向十分鲜明。【分论点】比如,将消费投诉信息公示上升为法定义务,让广大消费者成为监督力量,就是对消费领域信用体系的创新。依托新技术新理念,时时把消费者权益放在前头,与时俱进构筑强而有效的监管堤坝,才能让大家买得放心、买得开心。形成经营者守法、行业自律、消费者参与、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共同治理体系,让诚信成为市场底色、公平成为消费基石,最终将惠及活跃在市场上的所有经营主体。【《条例》完善消费纠纷先行和解、行政调解、多元化解等机制,把更多纠纷化解在源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强化社会监督和信用约束,更好发挥消费者以及消协组织的作用,同时明确反对滥用权利、恶意维权。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5万亿元,同比增长7.2%。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2.5%,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扩大内需也是以自身稳定性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聚焦问题,解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充分释放内需潜力,方能做好畅通经济循环、带动经济增长的大文章。【该段解释了我国消费市场具有庞大的内需潜力及“坚持问题导向,保障消费者权益”的积极意义。】

信心来自于个体,潜能发轫于意愿。从老百姓关心的事做起,切实优化消费环境,千家万户“买买买”汇聚而成的热潮,将转化成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展望未来】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