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申论写作技巧:文章怎么写才能先声夺人
2021-11-29 02:22
来源:政华教育

申论写作技巧:文章怎么写才能先声夺人

申论备考:文章标题的“有”与“优”

许慎曾在《说文解字》中强调“题者,额也目者,眼也。”说明标题和人的额头和眼睛一样重要。标题在议论文中明确观点是基础,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使之成为表达规范并且有语言亮点的标题。在此进行展开分析。

一、话题作文明确观点,不把主题当标题

标题中要明确观点,不能像很多标题党一样,故弄玄虚乱用人名吸引眼球,或者图文不符扰乱视听误人不浅,更不能与读者玩文字游戏,不直接表达观点。在议论文的标题中应该亮明观点,且不能直接拿题干中的主题词直接当标题。

例题:“给定资料7”中划线句子提到“一个人可以选择领略不同的人生风景,也可以选择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请根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结合给定资料,联系实际,以“流与留”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在这道题目中很多没有写作基础的同学,可能会直接将标题写为“流与留”,如果直接呈现主题当标题,会有一个问题即:标题和题干中的那句话没有直接关系,凸显不出核心的观点。结合前面那句话,我们能够看出,本文的“流与留”其实是指一个人的选择,所以标题可以写为“一个人的两种选择:流与留”。

二、优化标题辞藻,比喻修饰不可少

将观点直接明确的表达,标题只是停留在写对的标准上,还需要通过修辞对标题进行优化。而大家比较熟悉的修辞手法中,比喻肯定“首当其冲”。比喻式的标题不仅可以表明观点,还可以增加标题表述的生动性。同样以刚才“流与留”为例,我们可以联想都可以用哪些比喻词来比喻人才“栽得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其中就用凤凰来比喻人才,因此我们的标题可以写为“筑巢引凤促流动,固巢养凤稳坚守”。韩愈在《马说》也曾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用千里马比喻人才,所以我们也可以写为“马腾万里人才流,黄牛坚守人才留”。

当然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来比喻,站在政府角度上谈人才布局,可以将人才布局比喻为大棋局,标题写为“布好人才流与留的大棋局”。

三、变换标题句式,对仗式有新意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还。”这是杜甫的《登高》中非常对仗的一句话。在写作中,对仗也比较常用。在议论文写作中对仗可以呈现为结构类似字数一致的两个小短句。例如同样在“流与留”,我们就算不能发散书写很多比喻词,但也可以通过对题干的改写写成比较对仗的标题,如“流:领略人生风景留:坚守人生选择”。

“题好一半文”,由此可见,只有在标题中有一定表达亮点,才能够在考试中“夺得头筹”

 

申论备考:如何让有限的名言适用无限的话题

在备考中,总有一些名言被誉为“万能名言”,但是考生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现,即使是“万能名言”也很难贴切地使用到每个话题中,下面以“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句名言为例,简单学习一下如何建立名言与主题之间的联系。

名言: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出自《荀子·王制》:“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原意指老百姓是水,君主、皇帝为船水有时能承载船,有时也可翻船。

这句话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有:

1.民本思想。执政者要重视民生,关注老百姓,以民为本。

2.辩证思维。水,既可承载大船,也可让船翻覆。体现出一种辩证思维。3.适度思维。风浪,如果很小,那么船就不会翻如果把握不好“度”,风浪太大了,船就会翻。4.危机意识。告诉人们要警惕危险、居安思危。

这句名言是少有的几句“万能”名言。原因就在于其体现出来的思想是多样而且“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下面就以辩证思维做简单示范。

【示范一】

分论点1:共享经济发展需要资源的共享。

分论点2:共享经济发展需要文明的共担。

分析:共享经济的发展一定符合辩证思维,其发展一定会带来一定好处,也会带来诸多问题。

【引用示范】共享经济发展需要文明的共担。“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共享经济的发展既能承载起社会发展之“舟”,也会带来“覆舟”危险:共享单车质量问题造成交通事故、共享充电宝爆炸事故、平台管理不善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可见,要让共享经济“载”起发展之舟,需要文明共担。…………

【示范二】

分论点1: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充分抓住一切机遇。

分论点2: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合作应对一切挑战。

分论点3:中国企业应主动“走出去”。

分析:中国企业“走出去”,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有可能让中国企业的发展更好,也有可能让中国企业遭受损失。适用辩证思维。

【引用示范】中国企业应主动“走出去”。“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世界市场就如同一片汪洋大海,有可能承载着中国企业到达“远方的彼岸”,也有可能让中国企业沉没在“深渊海底”。但从来都没有一艘因为“载舟”“覆舟”的可能而止步不前的舰队,中国企业要鼓起勇气,主动走出去。…………

 

申论备考:开头第一句怎么写才能先声夺人

申论写作中,很多考生在开头最常遇到的问题有:1.不知道如何“下第一笔”2.引出话题句式没有亮点3.开头第一句永远只会介绍背景,“随着”、“近年来”、“近期来”4.开头第一句只会引用名言。针对这些问题,请各位同学认真阅读下文。

“关键词”

1.适用话题:非个人品质类话题作文,且话题较为新颖现代。

2.写作思路:引出主题(“主题词”成为中国人的关键词)+罗列案例(一般紧跟正面案例)+分析案例+亮明观点

3.写作模板:

1如果一定要给中国人的20XX年找一个关键词的话,那么……(主题词)一定能光荣上榜。

2对于20XX年的中国人来说,……(主题词)一定是一个关键词。

3……(主题词)成为了中国人的年度关键词。

4……(主题词)不知不觉已经成为了中国人口中的热词。

5当下中国最热的词莫过于……(主题词),……(主题词)已经与中国人的方方面面深度结合。

【示例】

如果非要给中国人的2018年找一个关键词的话,“共享”一定能光荣上榜。从“摩拜”风靡全国开始,直到共享经济成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共享”模式的这辆“单车”加快了社会发展的速度。可这辆“单车”也有载不动的“许多愁”:共享单车的乱停乱放、付费知识的剽窃与偷盗、各种“共享”的盲目膨胀……人们开始反思该如何解锁共享模式的“单车”。实际上,共享模式既是资源的共享,也是文明的共担。

“血脉之中”

1.使用话题:个人品质类,古文热词等。

2.写作思路:引出主题(“主题词”是中国人血脉中固有的)+引用名言(与主题相关)+分析名言+亮明观点

3.写作模板:

(1)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着……(主题词)的情怀。

(2)崇尚……(主题词)是中国人的民族传统。

(3)推崇……(主题词)是中国人的文化特质。

(4)在中国人的传统里,……(主题词)一直是一个焦点议题。

(5)……(主题词),这是中国的民族性格、文化传统。

【示例】

崇尚水一直是中国人的文化特质。自古以来,水就是无数的先贤哲人的灵感源泉,老子说“上善若水”,孔子说“智者乐水”,管子说水是“万物之本原”。中华民族靠水而生、因水而兴,更要以水为师。当下中国,社会发展加快,社会矛盾逐渐尖锐,此时中国人更要从水中上下求索,以水为师,向水学习,才能仁智兼备,相得益彰。

“处处可见”

1.适用话题:不限定,但考生需对生活有体验。

2.写作思路:引入主题(生活中处处可见)+罗列现象(一般紧跟消极现象)+分析现象+亮明观点

3.写作模板:

(1)……(与主题词相关的消极表述)生活中处处可见:……(现象)

(2)中国人似乎已经习惯了……(与主题词相关的消极表述)的存在:……(现象)

(3)生活中……(与主题词相关的消极表述)的现象,人们已经司空见惯:……(现象)

(4)尽管……(与主题词相关的消极表述)已经俯伏皆是,但是中国人还是难以习惯:……(现象)

(5)国人错误地将……(与主题词相关的消极表述)当成了一种合理现象:……(现象)

【示例】

如今生活中的一些城市疤痕处处可见:因频繁反复施工而凹凸不平的柏油马路,变压器中延伸出来的电线“蜘蛛网”,通畅大道上斜逸旁出的违章商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结果差强人意,不外乎是中国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一直汲汲追求某种经济或美观的目的。城市究竟该如何建设,数千年前老子“有”与“无”的观点则回答了我们: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当下中国城市的建设与管理,不仅要发挥“有”之利,还要发挥“无”之“用”,更要“有”“无”兼用,才能打造出真正的人类家园。

 

申论文章写作分论点论证技巧点拨

对于申论文章分论点部分,部分学生存在套路化模板化语言,缺乏层次性,甚至不知道怎么写、写什么,导致分论点语言啰嗦、论证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文章的分值,考生自己也觉得难以灵活运用例证法和理证法,今天就带着大家来探讨优化分论点方法。

首先在字数上,分论点大概在220-250字左右,其主要作用是对总论点进行合理的支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写作的基本思路是:【分论点主旨句】+【分析论证(理证法/例证法)】+【总结回扣】。

例证法

【一个案例】保护自然生态美景是经济发展的着力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最好的写照。陕南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水源保护地和涵养地,拥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土壤环境,茶叶生产条件优越。陕南三市政府大力推动茶产业发展,茶企和茶农通过绿色种植、精细化管理推动茶产业良性发展。走出一条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特色之路,形成茶园观光旅游品牌、成为当地经济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法宝。陕南茶产业的案例充分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选择题,而可以实现互惠共赢。因此,要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推动绿色经济,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两个案例】保护环境提升国家形象。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国家国际形象的基础。丹麦通过制定能源税收,节能补贴,出台鼓励绿色出行的政策,开展生态环境国民教育,培养国民强烈忧患意识。使得丹麦生态环境成效受到欧盟乃至全世界关注和认可,也成为吸引全球游客旅游胜地。反观印度缺乏对工业企业监管,乱排乱放严重,缺乏对国民环保意识教育培养,导致国内多条河流污染严重,大气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印度在国际上的形象。丹麦和印度的例子告诉我们,国家形象的提升跟一国生态环境现状密不可分。因此,要大力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

理证法

【原因分析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于人才振兴,实现产业兴旺。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振兴乡村指明方向。然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还面临不少产业困局:农业产业定位不清、都市型农业功能不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低。农村产业发展不足的根源在于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年轻人才流入城市,农村空心化严重,缺乏产业专业人才。2012年,中央一号文正式提出要培育和认证“新型职业农民”,这是一项农业人才管理制度,为乡村振兴事业提供大量人才支持,为振兴乡村注入活力。

【假设分析法】绿色发展要转变发展观念。如果一味的强调GDP的增长,必然会导致一些地方干部政绩观念的偏差,进而出现只追求经济增长和项目投资,不重视民生改善和生态环境建设,更有甚者,对肆意破坏自然环境资源、污染大气环境的行为视而不见,最终在“GDP总量世界第二”的光环下,让人们尝到了沙尘暴、雾霾天气、洪水泛滥等环境恶化带来的严重后果而如果淡化GDP主义,转而走绿色发展之路,向发展质量和效益看齐,兼顾生态环境美景的保护,就会让民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有利于提升民众的幸福感,用“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因此,要摒弃“唯GDP论英雄”的观念,真正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美丽中国。

分论点书写的方法有很多,而且是灵活多变的,各位考生在考试中要灵活运用,也可以掌握比较简单的方法,也可将多种方法融合使用。另外,在书写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语句通顺、层次分类和逻辑清晰。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