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论:让贯彻执行赢在题干“细微处”
如果有自由选择的机会,你愿意做到贯彻执行题还是作文题呢?很多伙伴可能脱口而出是贯彻执行题。的确,有现成的材料进行摘抄,内心会有更多的“安全感”。而如果换成作文,对于部分伙伴来说积累写作素材,形成独到的辩证思维分析观点是一件长期工程,又或者在遣词造句方面存在困难。但是,凡事都具有两面性贯彻执行让所有考生都从材料里梳理答案,那么就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容易漏细节或者框架感较弱的备考伙伴,可能一不小心就与分数失之交臂,无形中拉开差距。所以,能抄材料的贯彻执行题,要想和别人拉开分差,抄出精彩,就得在细微处下功夫。
一、关注题干信息明确方向。
贯彻执行题干中关键要素如下:1.作答身份和场景决定言语的风格。如果是工作会议、座谈会,发言可注重总结,言语表述客观公正;如果是经验分享、表彰会,言语可适当轻松、接地气一些。2.文种决定写作框架。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不同文种对应不同格式,部分备考伙伴容易混淆格式,现在就给大家分享一些格式记忆的小经验,如果是发言类,往往情境性比较强,且多为面对面交流,一般在发言开始会礼貌性的向听众问候,以及介绍自己的单位、身份等信息,故格式中需要写称谓;因为已经在开头介绍过自己的信息,且发言类的文种多为个体使用,所以通常情况下无需落款和日期。如果是宣传类,一般针对的对象比较广阔,且多为政府的正式对外发文,故格式齐全,标题称谓正文落款日期均呈现。
二、关注题干下方要求。
1.发掘字数及材料篇幅的提示性作用。在做题之前会关注字数,那么之后可以回归材料标注段落序号,能够内心有个合理的估量,字数多篇幅短,则答案要点要找的细致,关注细节,注重提取信息;字数少篇幅长,则要注意段与段之间内容是否存在交叉重复的部分,要从材料整体入手,防止摘抄要点重复啰唆或者超字数。
2.注意特殊要求避免盲目性。比如,要求中出现“格式正确”,则注意一定不能偷工减料省去;而如果出现“不必考虑格式”,则可以省出更多格子用来写主体部分内容。此外,有时候特殊要求中还会缩小做答范围,比如2021年国考副省中的地方志编纂工作让草拟工作重点,读完做答任务可能模糊不清,但要求中出现一条:工作重点包括工作任务及其工作措施,即清晰的划定了两个范围,任务和措施是得分重点,故不需要再考虑其余的内容。
贯彻执行类题型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在申论备考中,贯彻执行类题型无疑是作为重点来考查的,难度系数颇高,亟待考生鼓足十二分的劲头,全神贯注地留意诸多精细且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一、精准审题是不容有失的首要步骤。
当面对题目之际,考生务必对题目中的每一处细节、每一条线索都进行抽丝剥茧式的剖析。要确切明晰作答任务的真实面目,换言之,就是精准判定需要撰写的究竟是一份激情澎湃的倡议书、务实恳切的建议书,还是一份严谨详实的调研报告、生动有力的宣传稿等各具特色的文种。
就拿题目要求写一份关于社区垃圾分类推广的倡议书来说,考生必须迅速完成角色转换,清楚无误地知晓自己是倡议者身份,要面向社区里形形色色的居民传递垃圾分类所蕴含的重大意义,诸如它为环境保护撑起的“绿色保护伞”,为资源回收利用架起的“高速桥梁”,以及那些既细致入微又切实可行的具体做法,像如何火眼金睛地区分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还有每日按时按点投放垃圾的贴心小贴士等关键信息。而且,文体格式必须与倡议书的特性完美融合,口吻也要拿捏得恰到好处,亲切而不失庄重,绝不能稀里糊涂地错把它当成其他文种,不然就会在茫茫题海中“跑题万里”。
与此同时,给定身份这一关键要素千万不能被忽视,因为不同的身份意味着不同的说话立场、所能调配的资源范畴以及行文侧重点都会发生天差地别的变化。倘若你是社区工作人员,那么你的表述就得像邻里间的贴心话那般接地气,紧密贴合基层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措施务必具有实实在在、立竿见影的可操作性,比如联合社区里热心肠的志愿者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在小区各个垃圾桶旁醒目地设置简易分类指导标识等,这些都是基于基层身份能够轻松落实的事儿。
二、攻克格式规范。
大多数贯彻执行题都遵循着特定格式要求,通常涵盖标题、主送机关(称谓)、正文、发文机关、日期这几个举足轻重的“部件”。标题要做到简洁醒目,精准无误地聚焦核心内容,让人一眼便能洞悉主旨。例如“关于强化校园食品安全防线的倡议书”,直截了当地将核心关注点——校园食品安全鲜明地呈现出来,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称谓的选取则要依据受众的不同精准定位,面对广大市民群体,“广大市民朋友们”这样的称呼一出口,便能瞬间拉近与读者的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要是面向企业发文,那“各企业负责人”显然是更为恰当的选择。
正文部分更是如同布局精密的棋局,讲究条理清晰、环环相扣,一般按照背景、目的、主体内容、呼吁号召等层层递进的逻辑有序展开。以一份关于倡导节约用水的倡议书为例,背景部分不妨提及当下全球水资源告急、多地面临缺水困境的严峻形势,目的阐述为唤醒公众的节水意识、助力大家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主体内容则可以详细罗列家庭厨房、卫生间,学校教室、操场,办公场所茶水间、卫生间等不同场景下的节水妙招,最后发出激昂有力的呼吁号召,像“让我们携手并肩,从此时此刻做起,从身边的每一滴用水做起,汇聚点滴力量,为守护生命之源贡献磅礴伟力”。发文机关作为文件的“诞生地”,要写全称或规范简称,以此确保权威性与规范性;日期一般写考试当天,倘若一时拿不准,用“XXXX年XX月XX日”代替也无伤大雅。但务必谨记,有些题目会格外贴心地明确告知不考虑格式,此时考生就得随机应变,把浑身解数都用在内容的精雕细琢上。
三、紧扣材料挖掘要点。
材料就是那座蕴藏无尽智慧财富的“矿山”,是答案的“源头活水”。当深入研读给定材料时,考生要以细致入微、一丝不苟的态度去挖掘其中的线索。以撰写一份乡村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为例,材料中提及的当地特色旅游资源,那可是乡村旅游的“金字招牌”,是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的“磁石”,如古韵悠长的民俗村落,其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承载着岁月的记忆,传承百年的民俗活动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还有那未经雕琢、原生态十足、散发着原始魅力的独特自然风光,或是云雾缭绕、层峦叠嶂的青山,或是叮咚作响、潺潺流淌的清泉,以及现存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仿若横亘在乡村旅游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阻碍着它迈向辉煌的步伐,像交通不便,偏远山村道路崎岖狭窄,大型旅游大巴艰难“蜗行”,旅游配套设施匮乏,游客疲惫时想找个舒适惬意的休憩场所都成奢望,还有村民渴望通过旅游脱贫致富的急切心声,游客对餐饮住宿品质不佳的声声吐槽,这些都要精准提炼,这些要点被串联起来,构成报告的核心内容。一旦脱离材料任性发挥,大概率会偏离要点,与高分擦肩而过。
四、语言表达适配文种。
不同文种语言风格大相径庭。倡议书要极具感染力,能直击读者心灵深处,多运用排比、呼吁性语句,营造热血沸腾、激昂奋进的氛围,就像“让我们携手奋进,为构筑绿色家园添砖加瓦,从分类每一袋垃圾做起,开启环保第一步;从节约每一滴水入手,润泽大地每一角;从爱护每一片绿植发力,装点家园每一处”,层层递进,扣人心弦,激发人们踊跃参与的热情;调研报告则需语言平实、客观公正,用实实在在的数据、生动鲜活的事例说话,精准无误地呈现实际情况,让人信服不已。如“经缜密调查发现,该乡村景区近三年游客接待量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逐年递增,涨幅分别达到10%、15%、20%,但令人惋惜的是,因道路狭窄,旺季时拥堵现象频发,拥堵时长平均达到3小时,严重干扰游客的游玩体验,致使游客满意度大打折扣”,有详实数据为证,有真实事例支撑,清晰勾勒出现状全貌。
五、逻辑严谨确保连贯。
正文内容无论是遵循经典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常规思路稳步推进,还是依据材料自身特点另辟蹊径大胆探索,都要保证前后衔接过渡得如同榫卯结构般紧密咬合、自然流畅。在阐述完问题后提出对策时,不妨用“针对以上暴露无遗的问题,特精心提出如下切实可行的建议”之类的语句承上启下,让阅卷老师能毫不费力地紧跟你的思维节奏,顺着你的思路领略答题的精妙绝伦之处。总之,唯有全方位、无死角地牢牢把握好这些细节,才能在贯彻执行类题型这片竞争激烈的“战场”上突出重围,斩获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