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申论词句理解题的审题技巧和作答思路
2024-12-21 03:54
来源:政华公考

申论词句理解题的审题技巧和作答思路

审题技巧1:情感色彩法

词句理解题中的词或句,或多或少都承载着或者暗示出卷人的“感情色彩”,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一点出发,在审题时,利用词句的感情色彩来预判作答要素。

【例1】(2019年国考·副省级)根据“给定资料4”,谈谈你对“作为精神资源的乡村文化”的理解。(10分)

点拨

“作为精神资源的乡村文化”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可以是“乡村文化是一种精神资源”。资源是什么?根据生活常识,就是可以利用、借助它帮助更好发展的事物,其感情色彩显然是积极的、正面的。那么,我们在阅读材料时,就围绕“乡村文化”这一话题,找与其相关的“正能量要素”作为答案即可:意义、成功做法等。

参考答案

乡村有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对反省个人生活、弥补现代城市物质文明偏差有积极作用。具体为:一、乡村大自然让人回归本质、理想的状态,感悟生命意义,享受生命欢乐。二、大自然能让人获得新生,给人新观察,塑造精神明亮、健康的人。三、民俗、民间文化能安抚人的灵魂,让人获得温情体验,给人力量。四、呈现文明意义。保留个异性,对抗技术主导的重复;构建和不朽精神对应的物质形式;承载人类“共有共享”的理想。

我们要重新认识挖掘乡村的精神内涵,以此提升个人、改造社会、造福人类。

【例2】(2014年国考·副省级)“给定资料4”提到,“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为满足经济或某种美观诉求,显然是片面的,甚至是短视而危险的。”请根据“给资料3”和“给定资料4”,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分)

点拨

首先对这句话进行感情色彩预判,“片面”、“短视”、“危险”这些词,很明显是负面、消极的表述!回顾整句可以得出:城市建设与管理不能把目的定位在仅仅为了满足经济或某种美观诉求。那么,我们在阅读材料时,就要去找不好的、表述消极、负面的内容,如问题、危害等消极要素负能量要素作为答题要点。

参考答案

此观点是正确的,一些城市片面注重商业经济、生态景观,侵占公共空间、忽略人文价值、破坏历史文化、扰乱生活环境,造成社会群体对立。具体体现在:1.片面注重景观,忽视人的需求。建筑密度大、绿化过多,活动场地少利用率低,缺少交流锻炼场所,居民压抑、邻里陌生。2.过度商业化,破坏历史文化。过度开发旅游,环境嘈杂,商品价格贵,居住环境差,人口外流。3.贫富差异大,公共空间少,造成社会秩序乱,治安环境差,影响投资和经济发展。城市发展要转变观念、以人为本,加大对公园、文化广场、商业步行街等融合商业、生态、文化、休闲、审美价值的公共空间建设,以此打破物与人、经济与文化、贫与富之间的对立,遵循融合与共享发展理念。

审题技巧2:关注题干词性指向

观察题干词性指向法,即:审题时,通过阅读分析题干中的关键性的词或句子,判断其本身所指向的词性要素,以此来判断明确本题所要求作答的具体要素。审完题,明确作答要素之后,再去材料里找相关要点。

【例3】(2018年联考·云南)根据材料1,谈谈你对其中划线部分“各个地方的人才引进工作,必须要‘错位’又‘对位’”的理解。

点拨

题干让我们谈谈对“各个地方的人才引进工作,必须要‘错位’又‘对位’”这句话的理解,句子中的“必须要”,明显指向词性为对策。因此阅读材料时,重点去材料中找引进人才方面的具体对策性表达。

参考答案

一、“错位”指:人才引进要错落有致,差异化。1.根据地理、经济、人才需求结构的不同针对性引才,避免同质化,不能脱离实际盲目争抢高端人才。2.引才政策避免一味金钱化、物质化。二、“对位”指: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引进人才。1.立足地方特色,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明确角色定位,合理引才,避免简单化。2.避免重外轻里,公平对待本土人才,保证同等待遇。总之,引才工作要各就其位、按需引才。这道题答案中写道“人才引进要错落有致”、“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尊重城市规律”、“明确定位”、“公平对待”等等,都是表述动作的标志词,是具体的对策性表达。与我们之前的预判基本一致。

【例4】(2019年联考·湖南)请根据给定资料1,谈谈你对划线句子“40年巨变之后,‘说走就走,路不再长’”的理解。

点拨

本题要求谈对“40年巨变之后,‘说走就走,路不再长’”这句话的理解。“说走就走,路不再长”说明之前路可能很长,现在不再长了,出现了变化。这里说的是“走”、“路”,跟走路相关的就是交通,这句话其实就是说40年让交通发生了变化。因此本题作答的是“变化”这一要素。

参考答案

一、这句话的意思是改革开放40年,交通发展满足人们个性化、多元化、便捷化的出行需求。二、以前交通方式单一,道路设施不完善,车次少,出行时间长,出行环境差。三、如今出行方便快捷。具体表现在:1.出行方式多样:可以采用火车、汽车、飞机、共享单车等方式。2.时间灵活:汽车约车,火车车次增加,零距离换乘,时间缩短。3.覆盖面广:高铁和机场线路增多,高铁线路和高速公路里程增加,机场增多,向二三线和中西部城市倾斜。

4.技术制度变革:“互联网+交通”带来人性化服务和体验;在线购票,实时跟踪车辆信息和路况,网络约车,共享单车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观察答案,“出行方式多样”、“车次增加”、“时间缩短”、“线路增多”、“机场增多”等说明确实是变化要素内容,与之前审题预判是一致的。

词句理解题的答题思路

1.表层释义(是什么):结合词句出处上下文,确定含义,明确词句意在突出什么内容。

2.深层次含义理解——找相关要素(为什么+怎么办)即要揭示出词语、短语或句子的引申含义。

3.结论

 

如何秒杀申论词句理解

选题缘由

词句理解题是综合分析版块里相对最难的一种题型。历年公务员省考,国考中也都是常见的题型,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考生无从下手,经常会根据自己的理解从材料中摘抄,但往往事与愿违,分数较低。要讲究方法技巧,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对于关键词,是否能够理解其意思是否要拆分关键词对于表层,深层含义能否一击必中下面就这些关键的痛点问题,为大家作详细的解析,帮助大家破题拿高分

备考技巧

 

如何精准审题

当给出一个字或者一句话的时候,我们要先通过自己的理解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要素。如果是一句话,那我们就要从这句话里找到关键词来破题。

【例1】谈谈“预先失败”这一概念在“给定资料4”中的含义。

分析:这道例题,只给了一个字,我们从字面理解意思就是提前感知到失败,词性上面看是负面消极的一种心态,那我们在找要素的时候就要找准它造成哪些不良的影响,就是危害。

【例2】“给定资料4”中陈博士表示了对我国陷入“人口诅咒”陷阱的担忧。请结合“给定资料3—4”,试对这里的“人口诅咒”做一全面解释。

分析:题干给了我们一句话,但是我们关键要破题找到关键词“人口诅咒”先,陈博士表示对陷入“人口诅咒”陷阱表示担忧,那意思就是说还没有陷入,只是半只脚踏入,所以在材料中找表现的时候,不能找已经陷入诅咒的国家。

【例3】根据材料3,谈谈你对其中划线部分“各个地方的人才引进工作,必须要‘错位’又‘对位’”的理解。

分析:题干同样给了一句话,将关键字“对位”和“错位”标记出来了,我们要先理解这句话,意思就是人才引进工作必须要做到“错位”又“对位”,加上“做”这个动词。题干变得清晰很多,我们在材料中寻找要素的时候只要找对策,做法就可以了。

如何找准要素

我们将答题需要的要素分为表层与深层两个方面,表层主要是定义和表现两方面:定义就要在材料中寻找能够解释这个词语的内容,表现就是要看材料中是否有实质的表现形式。那深层含义就是原因,影响和对策三个方面。在搞清楚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表现在哪些方面后,我们就要寻找其产生的原因,影响是消极还是积极的,消极的就要找对策,积极的就要优化完善。切记不是所有题都要找到所有的要素,要根据材料中给到的信息,有哪些要素写哪些要素,不要自己主观臆断有意添加,画蛇添足。

【例1】根据材料3,谈谈你对其中划线部分“各个地方的人才引进工作必须要‘错位’又‘对位’”的理解。

分析:“错位”是指人才引进工作不能千篇一律,要尊重不同城市发展规律,根据各城市间的地理、经济、人才需求结构不同,实施不同的人才政策,避免同质化竞争。“对位”是指人才引进工作要明确角色定位,立足地方特色,采取符合自身实际的人才政策注重发掘本土人才,加强人才生态建设,合理使用现有人才。总的来说,就是要各就其位,各求所需。

我们来看这道例题,给出的答案主要就是定义和对策两大要素,并没有把所有要素都写上,因为题干说了要做到,那我们答案呈现主要从如何做,找到对策即可,化繁为简。

【例2】请结合给定资料2,谈谈对划线句子“40年巨变之后,说走就走,路不再长”的理解。

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指经过40年以来的发展,我国在交通方面得到了飞速进步,老百姓出行更加便捷。体现在:1.现代的交通呈多样化,包括航空、高铁、普铁,公路运输,无缝对接、零距离换乘。2.党的十八大后,中国铁路进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各项交通建设发展居世界之首。3.“互联网+交通”正在满足人们个性化、多元化、便捷化的出行需求。4.自行车与互联网的结合,解决了出行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这道例题的参考答案,我们只用写到表层即可,概念和表现两个方面。因为材料中并没有提到深层,就告诉我们不要过度解读,非要把所有的要素都写上。所以考生大胆写,从材料中找到哪些写哪些,不是写的要素多就会得高分。

总而言之,词句理解中词语和句子的答题思路是一样的,句子要考虑是否需要拆句成词,分别解释关键词。理清楚各大要素的意思,相信词句理解大家都能够在材料中找准关键信息。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