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素材:跟《人民日报》积累人物素材
对党忠诚、心系人民
焦裕禄、黄旭华、廖俊波、张富清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整治内涝、风沙、盐碱,让兰考大变样,他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了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30年,以默默无闻的奉献成就了守护人民的“大国重器”……正所谓“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樵夫”廖俊波,每到一个地方都会马不停蹄地先下乡、入企调研,对群众所忧放心不下,为当地发展四处奔走,他用惠民利民的苦干实干,留下“政和质量”“俊波速度”的佳话;“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曾立下卓著战功,从部队转业后就像一块砖,哪里有党的事业需要就往哪里搬,踏踏实实把每一项工作做好,“为党和国家分忧,不能跟党讲价钱”……以“无我”之境界,方能书写“大我”之人生。
——摘自《把丰碑树在老百姓心中》
黄大发、李保国、邹碧华、张定宇、张定宇
黄大发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李保国扎根深山,把论文写在大地上;邹碧华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张定宇、张定宇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鲜红党旗下,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信念坚定、无私无畏,知重负重、攻坚克难。
——摘自《中国共产党是我们成就伟业最可靠的主心骨》
廖俊波、张富清
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谋幸福,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樵夫”廖俊波见到群众经常会问最近有什么想法,遇到什么困难,有没有需要帮助解决的;老英雄张富清,深藏功名,在来凤山区奉献一生。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人民情怀不是一句空话,必须体现到为民服务的使命感上,体现到一事未成、寝食难安的紧迫感上。高度负责,勤勉尽责,才能让老百姓生活过得好。
——摘自《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
沈富琼
来到四川省白玉县麻邛乡卫生院13年,沈富琼的出诊足迹遍布每座雪山、每片草原。翻开卫生院的“健康档案”:常见慢性病患者一一备案,儿童疫苗接种情况全程可查,老年人自理情况、患病情况清晰具体……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她精心呵护着3000余名群众的健康。
——摘自《乡医沈富琼 心中有笔账》
谷文昌、高德荣
谷文昌带领全县人民拼搏奋战,把荒漠化的孤岛变成海上绿洲,让当地群众摆脱了苦日子,也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好基础。为带领独龙族群众脱贫,高德荣一天跑6个村、看10多个项目建设点、走上百里山路,打通独龙江乡通往山外的唯一公路……共产党人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书写了一页页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拼搏奋斗的动人篇章。
——摘自《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张富清
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张富清……这些优秀共产党员身上,无不体现着忠诚老实的党性修养和人格魅力。新时代共产党人只有持之以恒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把忠诚老实作为人生信条,才能立得稳、行得远。
——摘自《把忠诚老实作为人生信条》
焦裕禄、谷文昌
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带领干部群众治理“三害”,兰考人至今“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谷文昌怀揣“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干什么”的信仰,带领东山干部群众把人间荒岛变成海上绿洲,“先祭谷公,后祭祖宗”成为东山百姓至今的传统。
——摘自《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
王顺友、杨善洲、郭明义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马班邮路坚守者”王顺友用“一个人、一匹马,孤独坚守30多年”的为民服务,唱响“党的领导指引我,要学雷锋一个样,为人民服务要到底”的歌谣;“最美奋斗者”杨善洲退休后在当时山秃水枯的大亮山播撒一片绿洲,兑现了“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当代雷锋”郭明义与“郭明义爱心团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在雷锋精神的赓续传承中,一代又一代人始终坚持忠诚于党、奉献祖国、服务人民。
——摘自《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杨善洲
“草帽书记”杨善洲退休后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并将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杨善洲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至今仍留存在当地百姓的记忆深处。
——摘自《涵养“认真”的精神品格》
范长江、魏巍、穆青
范长江历时10个月、行程6000余里,用双脚丈量了中国的西北角;魏巍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书写“最可爱的人”,激扬了人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穆青“把根扎在最厚的土层里”,通过夜以继日的采写树立起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一代代党的新闻工作者以优秀的作品、优良的文风、过硬的作风,勇担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忠诚奉献自己的心血智慧,让党的旗帜高高飘扬。
——摘自《在新征程上续写精彩华章》
人生起于低谷,也要逆风前行,迎难而上。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江梦南
半岁时因药物导致失聪,在父母帮助下,江梦南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凭借顽强毅力和不懈努力,她考入吉林大学,顺利完成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业,并如愿被清华大学录取。后来,江梦南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怀着“解决生命健康难题”的学术志向笃定前行。从无声世界里突围,江梦南用乐观坚强奏响生命的强音,传递昂扬向上的青春力量。
——摘自:传递昂扬向上的青春力量
每一次自我超越,都离不开对梦想的执着和日复一日的坚持。
“中国飞人” 苏炳添
中国田径曾经有一个梦,那就是在百米赛场上,中国选手能占有一席之地。在第三十二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中国短跑运动员苏炳添创造了9秒83的个人最好成绩,刷新亚洲纪录,成为第一个站上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跑道的中国运动员。如今除了短跑运动员的身份,苏炳添同时也是一名老师。课堂上除了耐心指导动作外,他也乐于和同学们分享运动生涯中的奋进故事,在更多人心中种下拼搏的种子、注入前行的力量。
——摘自:以奋斗成就梦想
“微火”虽微,却是“青年志”胸怀天下事;
“微火”虽小,却是“嫩肩膀”扛起重担子。
冬奥会志愿者群体
每一个冬奥会志愿者都如同一簇“微火”,无论走到哪里,都洋溢着热情的气息,绽放着温暖的光芒。来自各领域各方面近2万名赛会志愿者、约20万人次的城市志愿者参与冬奥、服务冬奥,成为一抹动人亮色。他们服务场内场外、线上线下,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志愿服务工作,以专业的服务、饱满的热情迎接四海宾朋,为办好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提供了坚实保障,成为生动的“中国名片”。
——摘自:“微火”成炬,温暖盛会
以身许国,誓干惊天动地事;
潜心科研,甘做隐姓埋名人。
“中国核潜艇之父” 黄旭华
黄旭华院士的人生,曾一度“赫赫而无名”,在30年的无声岁月里成就无穷的力量,却始终“壮心未与年俱老”,六十多年如一日为中国核潜艇事业倾心竭力奉献。2021年10月,黄旭华捐赠1100万元个人所获奖金作为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奖励为推动装备研制事业创新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科研人员,激励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勇攀高峰。
——摘自:科研报国,无私无我
时代有更迭,经典永流传。
“红色艺术家” 蓝天野
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文艺事业,青年时期就投身进步文艺活动。1952年,蓝天野成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第一批演员。他出演或导演了《茶馆》《家》等数十部优秀文艺作品,塑造了众多经典人物形象。70多年的从艺道路,正如蓝天野自己所言,“只要党需要我、观众需要我,我就要发好光和热”;这颗“人民艺术为人民”的初心,始终滚烫。
——摘自:红心向党 热心从艺
少年壮志,一生践行。
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 戚发轫
戚发轫的人生选择,始终听从国家召唤、服务航天事业需要。不只是神舟飞船,第一枚导弹、第一枚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大国重器背后,都有戚发轫的身影。“发轫”,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回顾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戚发轫在其中的贡献恰如其名。无论是打造国之重器,还是晚年投身教育、为国育才,戚发轫以航天报国、强国的初心始终未改。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把毕生心血都献给了党的事业,献给了中国航天。”
——摘自:以毕生心血托举航天强国梦
涓涓不塞,将为江河;源源不断,是为奋斗。
当代“愚公” 毛相林
从1997年起,毛相林带领乡亲们以“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历时7年,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8公里长的“绝壁天路”。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们向贫穷宣战,探索培育出柑橘、桃、西瓜等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蹚出了一条致富路。202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3785元,是修路前的43倍。毛相林数十年不改初心,苦干实干,用一条“天路”开辟了下庄村的新天地,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摘自:“绝壁天路”见证山乡巨变
春天播下种子,秋天收获希望。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夏森
“人都是有爱心的,要把它献出来才算圆满”。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夏森一生不变的追求。14岁投身革命、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工作岗位离休后的夏森,投身脱贫攻坚事业,累计捐出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203.2万元,用于改善贫困乡村学校教学条件,并资助182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
——摘自:执着的追求 无私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