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申论:应用文作答方法全攻略
2024-04-18 03:42
来源:政华公考

申论:应用文作答方法全攻略

应用文写作题是申论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近年来考试的热点。

面对这类题目,小伙伴们只要审清题意,明确作答要求,全面把握材料,掌握文体结构,就可以轻松作答。

审清题意,明确作答要求

应用文有着特定的行文格式,在文种名称、适用范围、格式规范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小伙伴们在作答应用文写作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干,读懂读透题干关键词,明确作答任务、作答范围和作答要求。其中作答要求又包括身份要求、文体格式要求、作答细节要求。

1.作答任务

作答任务是指写作一篇什么文种性质的应用文,明确写作的文种名称。

比如:2024年国考行政执法卷第三题:如果你是“给定资料3”中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请根据座谈会参会人员的发言内容,围绕非遗法实施的成效、不足和改进建议,写一份情况报告。(20分)

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全面;(2)要点突出,条理清晰,语言准确;(3)不超过400字。根据题干要求,可知作答任务就是写一份情况报告。

2.作答范围

作答范围是指题目所限定的某一则、几则指定的或者全篇资料,有时还可能需要结合自身经验作答。

如果题目限定了所给资料范围,则只需在给定资料的范围中选取适用要点,不能跳出限定的范围任意写作。比如上题,它的题设范围就是“给定资料3”,作答时从资料3中选取适用要点即可。

再比如,2012年国考(地市)第2题:“A市F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动。请根据‘给定资料’,从‘安全文化理念’‘增强安全意识’‘日常安全须知’三个方面为社区的宣传栏写一篇宣传稿。”此题就没有明确限定是哪一则材料,说明作答范围可以扩大到与“安全文化理念”“安全意识”“日常安全须知”相关的一切材料。

3.作答要求

1)身份要求,包括写作主体自身的身份定位、受文的身份定位。

写作主体的身份定位,是指由谁,以什么主体身份(名义)来写作此应用文。这个身份一般在题干中会明确设定。

受文对象的身份定位,是指此应用文为谁而写。这个身份在题干中有时会明确设定,有时不会,但只要设定了写作主体身份,其受众身份,都能被推导出来,有时候这个受文身份不一定是人,还可能是一个部门。

比如:2023年国考副省卷第三题:假如你是J市文史学家叶教授,请根据“给定资料3”,起草一份《关于加强凤凰河流域文化建设的建议》。

作答此题,第一,需要明确此文是由谁来写,在题干中就已经明确设定了,即“J市文史学家叶教授”,这就是写作的主体身份;

第二,此文是为谁而写,题干中没有明确,但是我们可以推导出来,就是主管文化建设的有关部门,即市文化和旅游局。

因此,考生在作答的时候,就必须将自己设定为J市文史学家叶教授的身份,而不是其他的身份;受文对象是:为市文化和旅游局提出加强凤凰河流域文化建设的建议而写,而不是其他的对象。这两个身份的确定就框定了此篇文章的主体内容和语言要求。

2)文体格式要求。

应用文写作都要求有一定的格式规范。

在申论考试中,根据题目的要求,应用文写作题的格式要求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种是需要写出完整的文体格式。大部分应用文的格式都包括标题、称谓、正文和落款四个部分。

另一种写作题不需要写作出完整的文体格式。在申论考试中,一些应用文写作题在题干和要求中明确提出“只写正文”“不考虑格式要求”“写出主要内容即可”等要求,那就说明这种题目重点在考查写作应用文的内容,而不是行文格式,在写作时就无需考虑格式。

比如:2016年联考广西卷第2题:“假如你是某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受邀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做一次关于‘创业’的专题报告,请你结合给定材料3,草拟一份讲话稿。要求:(1)写出主要内容即可;(2)观点明确,建议可行;(3)语言简洁,有逻辑性;(4)不超过350字。”这个题目尽管在题干中没有明确是否需要写作文体格式,但是它在其后的“要求”中明确“写出主要内容即可”,所以,写作时考生只需结合给定材料写出这篇讲话稿的内容要点即可,无需写作其格式。

3)作答细节要求,主要指题干中明确的哪些对象、语言、字数等要求。

比如:2024年国考行政执法卷第三题:如果你是“给定资料3”中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请根据座谈会参会人员的发言内容,围绕非遗法实施的成效、不足和改进建议,写一份情况报告。(20分)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全面;(2)要点突出,条理清晰,语言准确;(3)不超过400字.这就表明在作答时应注意答题的内在逻辑性,分条分点作答;字数控制在400字内。

明确文体的内在结构,构建行文框架

申论应用文写作,除了遵守书面格式规范之外,还需要掌握其内在基本结构。应用文体尽管在文种上千差万别,但在其基本结构上,特别是在申论考试作答的结构上都基本相似。

申论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结构,可以说是一种“格式化”的结构,一般为“三段式”结构,基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组成。

结合申论考试的“三要素”(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申论考试中的应用写作题的行文一般遵循“三要素+总结”的逻辑结构,即以背景观点—分析阐释—措施意见—总结升华的逻辑结构组织行文。

1.背景观点,包括背景、现状、成绩、问题等方面的内容。在具体作答中一般指正文开头部分的内容,属于申论中的“是什么”要素。

2.分析阐释,是指分析其原因或者阐述其目的意义。根据情况,有时会和背景观点部分合并在一起写,属于申论中的“为什么”要素。

3.措施意见,指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措施。根据主体身份定位,将材料中所揭示的问题向受众对象提出符合客观实际、民生意愿且又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在具体作答中一般指正文的主体部分内容,作答时都需要冠以“一”“二”、“三”等序码分条列项地列出相关内容,以体现内容的条理性,属于申论中的“怎么办”要素。

4.总结升华,一般是指提出要求,或者发出呼吁号召,或展望未来等。具体在作答中一般指正文结尾部分的内容。

2017年国考(地市级)第3题为例,该题在题干中就已经规定了文章写作内容是“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

按照申论应用文写作的结构安排,此文正文的行文逻辑就可以遵循“三要素+总结”,即从背景观点—分析阐释—措施意见—总结升华四个方面来构思。

首先介绍什么是“‘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即背景介绍,属于“是什么”要素;

接着就要分析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的原因,即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的原因,属于申论的“为什么”要素;

主体是如何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即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的具体措施,属于“怎么办”要素。

以上“三要素+总结”的逻辑结构是申论应用文正文写作的一般结构,所有的应用文正文写作几乎都在这个框架之内。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申论应用文写作都需要这些要素。很多情况下,有些给定材料不完全包含现状、问题、原因、影响、对策等要素,或者又不限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

因此,在具体作答时,考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题目和材料,确定重点论述哪个方面,切忌生搬硬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总结”的答题框架结构。

锁定给定资料,选取适用要点,组织行文答案

坚持“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全面把握材料反映的问题”,是作答申论应用写作题的关键之一。

锁定题目所涉及的相关材料部分,将这部分材料按照“申论三要素”进行大致分类,分别将材料中背景观点、分析阐释和措施意见的相关要点提取出来,作为申论应用文写作具体行文的文字依据。

2017年国考(地市级)第3题为例,此题在审清了题意、确立了行文结构后,接下来就要回到题干中所指定的材料3进行阅读与分析。

材料3分为四个部分,B县县委书记W在几次不同场合的讲话构成,材料涉及了打造“活力水城”话题的四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道出了打造“活力水城”的意义及目的;

第二部分指出了“水清”的措施;

第三部分指出“水活”的一些措施;

第四部分介绍了“水美”需采取的措施;

该材料的最后一句话表达出对未来的希望。

通过阅读材料,文章的背景观点和分析阐释部分就可以锁定在第一个部分的材料,可以从中选取适用的语句,而“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的具体措施就可以分别通过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材料来选取适用的语句。这样,小伙伴们在正式写作时有了语言文字的依托。

总而言之,申论应用文写作无论是写作“报告”“意见”等公文类还是“建议”“讲话稿”等一般性应用文文体,都需要我们“设身处地,置身其中”,站在题目所设定身份的立场来表述观点,依托给定材料,在材料所反映的“背景观点”“原因分析”基础上提出符合民生意愿和实际解决之策。

也就是说,申论应用写作题在具体行文时都需要分析概括,都需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对策,只不过是文体不同,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各有侧重。

当然,我们还必须注意到这些文体“同中有异”的一面。由于文体类型不同,写作过程中对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就不能平均着笔,需要有主有次,有轻有重。这些文体或属于法定公文,或属于一般性应用文,在实际写作中我们还需遵循相应的文体规范要求来作答。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