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文章的写作技巧
文章开头结尾有亮点——引用理论政策
在申论文章写作时,好的开头结尾定会给人以启发、引人思考,从而让你的作文有内涵,有高度。但是很多考生在开头和结尾总是无话可说,无非就是用一些“随着……”等这样的话,为了更加符合政府的模拟办公,引用一些理论政策会让你的作文瞬间脱胎换骨,本次政华公考就给大家整理一些常见的理论政策以及表述的范式,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一、“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规划”的基本知识,从字义上来理解,就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从时间上来理解,是2021年至2025年。说到5年,要学会串联,当下主要领导人一届任期是5年。五年规划,属于长期计划——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所确定的当年的工作重点,可以视为短期计划。“十四五规划”目的在于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是政府施政的重要依据。
【出彩表述】
回顾近年的工作,“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了避免模式化,考生在概述成绩时,可以有意识地结合具体的案例或相应的数据,也能增强文章开篇的表现力)。
二、以人民为中心
以往,我们最熟悉的是“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可以说是对这一理念的深化。
一言以蔽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出彩表述】
……(改革发展)的成果要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要做的事,可以是文章的观点),让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表结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事情、观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生活随着国家发展一年比一年更好。
三、新时代
怎么理解“新时代”?
我们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意味着什么呢?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地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全世界提供了新的选择:既加快发展又保持自身独立性。
【出彩表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明确方位才能找准方向,把握大势才能赢得未来。我们应……(重申观点)。
经过……,我们步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的到来,是长期奋斗的结果。
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的是世界各国在追求自身发展、利益的同时,兼顾其他国家,谋求共同发展。一句话概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求同存异,互帮互助,共同发展。
【出彩表述】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动实践。
在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议题时,可在最后升华主题的时候适当地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健康中国
经过疫情的洗礼,很多人都有感悟:健康是人生中的1,而事业、家庭、名利都是1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将失去其意义和价值。因此,必须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十九大报告中也正式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实现健康中国,必须将人民的健康放到优先的地位,视为整个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健康理念的普及,引导民众、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还应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为人民的健康提供重要保障。
【出彩表述】
推进……(健康中国),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向善向上,国家必将生机勃勃、走向繁荣富强。
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国家层面来讲,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顺便提一句,十九大报告明确“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社会的层面来讲,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依法行政、依法治国)。
从公民的层面来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出彩表述】
近年来,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用于背景的交代中,也就是文章开篇)。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要求、措施,怎么做,在具体的论证中,注意体现出手段,比如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结合起来。
七、美丽中国
提起美丽中国,脑海中可以想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天蓝、地绿、水清。美丽中国是一个执政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出彩表述】
……(举措、办法),达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伟大目标。
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可以是措施,也可以是号召),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为实现……而努力奋斗(经典的结尾段)
八、乡村振兴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三农”问题是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制约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而言,就是农民依然不富裕,农村存在凋敝,农业基础依然薄弱。
【出彩表述】
……(措施,如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人才动力。
只要我们……(概括做法),就一定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伟大目标。
【示范写作】
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引用)他提醒后人,社会治理不能单单依靠法律的惩戒,还需要道德、礼法的教育约束。(总结分论点)当前,我国农村治理正应遵循孔子思想,实现德、礼、法三者合一,(点明总论点)相信如此一来必能提升村民素质,打造文明乡风,建设和谐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总结升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考生要在平时多听、多看、多积累,相信天道终会酬勤。希望各位考生能够勤加练习,最终在试卷上呈现完美。
写作指导:话题类作文如何破题
近年来,主题话题类作文依然是申论考试中的高频考点。如何更快更精准地找到总分论点呢?今天政华公考就用三个方法帮助大家破解话题类的作文立意。
一、维度分析法
对于给定主题话题类的作文来说,主题话题一般就是我们议论文的论点,所以对于此类话题,我们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方面展开思考,即从含义、意义、对策三个维度寻找具体的分论点表述。以给定话题“担当”为例,我们可以写为:担当是历史长河的精神积淀,担当是现实语境的时代需要,担当是人生成就的价值坚守,即三格分别是从历史维度、价值维度、实践维度展开,分别阐述了担当的含义、重要性及意义。巧妙地将三个维度切入到分论点中。当然,这种思考方式一般适用于抽象的主题中,如论创新、诚信、为民、爱国、家国情怀等。
二、主体分析法
主体分析法是申论作文中经常见到并且经常用到的一种构思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做到三个分论点之间互不交叉融合,往往是大部分考生的最佳选择。
例如:个人走出自我的天地,认识世界,收获更多成长。对于个人,走出去是风险,但更多的是机遇。若是一直停留在“舒适圈”,与熟悉的人相处,做自己会做的事,固然感到轻松、自在,可待在“舒适圈”里不走出来的人,生活不能说是失败的但注定是平庸的。“无限风光在险峰”,若是能走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便可以进一步认识更广阔的世界,迎接更有希望的未来。当今时代,新事物新知识新理念不断涌现,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我们去熟悉、去探索。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出自我,与他人交流,用学习的方式去认识世界,收获更多的成长。
乡村打开开放的大门,留住乡愁,成为诗和远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许多人都对家乡有着无尽眷念。可长期以来,乡村发展滞后,迫于生计,农村人口大量外流,“空心村”越来越普遍,“乡愁”难觅踪迹。面对这种情况,地处川鄂茶盐古道上的槽溪村修建高速公路后,与外界相通,乡村改天换地,由原来的深度贫困变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千年古县”湖北大冶、安徽黟县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古民居,延续精神文脉,吸引人们返乡,乡村又有了生气。可见,乡村只有主动求新求变,打开开放的大门,才能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既留住乡愁,又有发展活力,成为人们心向往之的诗和远方。
国家坚持开放和流通,共建共享,受益于经济全球化。当今世界,开放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大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高铁、中国核电等成为中国装备制造“走出去”的国家名片;我国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员达到97个;“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等成功举办,这些都是我国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坚定开放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印证了“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的历史规律。而今,迈入新时代,我国必须坚持开放和流通,与世界共建共享,让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受益,开启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征程。
上文中,以“坚持开放与流通”为主题,就是从个人、乡村、国家三个主体展开论述。但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分主体立意的方法最适用于材料中主体有明确不同之处且呈现的主体较多的情况中,切忌所有分论点的确定都使用主体法!
三、领域分析法
单从一个固定话题来说,我们也可以从不同领域展开思考。如五位一体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就是很好的切入点。
如:提高治理效能应遵循规律这一主题,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提升哪方面的治理效能应遵循规律?或者是提升治理效能应遵循哪方面的规律?结合我们的材料展开分析,可以得出,我们在经济发展方面遵循自然规律,在文化发展方面遵循传承发展规律,在社会治理方面遵循以人为本规律。所以可以呈现出:提升经济效能应遵循自然规律;提升文化治理效能应遵循规律;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应遵循规律。或者也可以写为提升治理效能应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提升治理效能应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提升治理效能应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据此三种方法,都是主题话题类作文的思考方向,大家可以从不同维度、不同主体、不同领域展开构思,当然最根本还是要遵循材料内容,一切答案尽在材料中,结合好材料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巧用诗句为申论文章点睛
大家都想让自己的申论文章崭露头角,一篇精彩的申论文章,富有文采的语言表达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古诗文是一座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库,聪明的你若能将它们巧妙移植到自己的文章中,定能使文章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那么我们将如何巧妙地移植名句入文呢?政华公考带大家一起从《中国诗词大会》的开场中感受其中的奥妙。
第一场:《中国诗词大会》是与大家一年一度的相约,今年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我们携手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一起看“人面桃花相映红”,一起听“稻花香里说丰年”,一起叹“霜叶红于二月花”,一起盼“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季节有四季,诗词也有四季,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就让我们在《中国诗词大会》花开四季的舞台上,再一次来感受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品诗意人生,看四季风光。
第二场: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曾经“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辛弃疾一生经历坎坷,当老了坐在水光山色之间,突然发现对面的青山是如此妩媚多姿。无论是巍巍青山壁立千仞,还是浩浩江河源远流长,当有一天,它们遇到了一双诗人的慧眼,山水便有了悲喜境界,立意恒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中国诗词大会》花开四季的舞台上,再一次跟随诗人的眼睛,重返青山绿水,看江山如此多娇。
第三场: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的智慧,它不仅是农耕社会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指南,它也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时序的一颗敬畏之心。而无论是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还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无论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还是大寒须遣酒争豪,大自然的变化也催生了一代代诗人的诗情。今天,就让我们在《中国诗词大会》花开四季的舞台上,再一次感受寒来暑往之间,诗和季节的相互成就所绽放出的文化的光芒。
第四场: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光阴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匆匆流逝,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而停下脚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在感叹着韶光易逝;而面对物换星移,如白驹过隙般地光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时光会带走一切,时光也会给予一切,就让我们在《中国诗词大会》花开四季的舞台上感恩时光的馈赠,采撷最美的诗意。
第五场: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在夔州任刺史的时候,深受当地民歌的感染,写下《竹枝词》。从此“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诗句,便像那连绵不绝的清江水,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心里流淌着。夔门山水气象万千,纵横捭阖。除了刘禹锡,杜甫也曾经在那里登上了白帝城的最高台,于是有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千年一叹。而李白三次经过瞿塘峡,有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千古绝唱。古代的夔州,今天的奉节,千年文脉筑成了一座诗城。今天就让我们在《中华诗词大会》花开四季的舞台上,再一次去追寻那些伟大诗人的身影,再一次去重温那些震古烁今的华美篇章。
从这些开场白中我们发现,诗句的引用无非两种情况,第一种直接套用式,用在文章中,采用直接引语的形式,例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当我们见到八月十五的月亮,某种情愫总会油然而生。第二种间接化用式,就是没有引号,把经典、古诗词无形地揉进自己的句子中。例如:有一种乡愁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一种豪放叫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有一种情意叫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一种淡然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上两种,无论我们采用哪一种方式,都能使我们的文章在考场中脱颖而出,这也要求我们考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注重积累,在把握文章主旨的大前提之下,让诗句厚植个性化文章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