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论重要热点词聚焦:“枫桥经验”
20世纪60年代,浙江诸暨的枫桥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创造了著名的“枫桥经验”。几十年来,从“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枫桥经验”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
党的二十大对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作出部署,明确提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积累近期《人民日报》中关于“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相关写作素材。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牢牢抓住基层基础,最大限度把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在基层。
新时代“枫桥经验”为何能成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金字招牌”?
①更加强调党的领导
成功做法:
▶“网格化党建”:建立党建网格化平台,不断把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辖区各个角落;
▶“区域化党建”:推行机关企事业单位与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联建共建,夯实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
▶党员干部下沉的常态长效机制:鼓励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推动组织体系和工作力量直达基层,充实基层一线力量,发挥党员在基层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将党组织嵌入现代物业,提升经营主体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效能,以更加优质的物业服务提升小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②更加彰显法治思维
成功做法:
▶用法治思维认识问题、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强化运用法治思维和以法治方式定分止争,断事评案;
▶源头预防矛盾: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
事例:上海市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调解工作统一平台;广东省积极推进商事调解工作;浙江法院大力推进“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等。
▶培育深厚法治文化:人人都信法,凡事都讲法。
事例:实施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已被纳入全国“八五”普法规划。截至今年6月,全国已培育“法律明白人”383万余名,基本实现“法律明白人”在各行政村全覆盖。
③更加突出科技支撑
成功做法:
▶提升化解矛盾纠纷效率:着力构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
事例:河南省开封市构建多网融合的立体化社会治理监管体系;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法院研发“埔法善治e平台”;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搭建“智慧集美”社会治理指挥中心线上平台等。
▶增强预警预测预防能力:利用大数据手段,分析辖区治安的总体情况、突出问题;推进“天网”建设、“智慧小区”创建,对涉诈重点人员线索快速核查、精准研判,对受骗群众及时提醒劝阻等。
④更加注重社会参与
成功做法:
▶集众智、汇众力:推动在职党员到网格党支部报到,带头参与小区治理;采取“积分制”奖励、选聘楼组长等措施;引导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利用专业优势、参与化解工作等;
事例:北京“朝阳群众”、天津“小巷管家”等一支支群防群治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听民声、顺民意: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事例:海南省海口市设立“小区议事堂”、重庆市推行乡村邻里纠纷“院落自治”、湖南省岳阳市开展“群英断是非”等。
点睛之笔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
▶群众工作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我们党靠群众工作起家,同样要靠群众工作实现长期执政。
▶把问题更多解决在“家门口”,把工作做进老百姓心坎里。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枫桥经验”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方案,成为我国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金字招牌”。
摘抄人民日报金句:
1.“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
2.坚持群众路线,夯实治理根基。
3.坚持问题导向,提升治理效能。
4.坚持主动作为,创新治理手段。
5.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
6.从辽宁沈阳牡丹社区的“三零”工作法,到福建明溪县“侨乡枫桥”解纷工作法
7.“枫桥经验”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丰富发展,更加强调党的领导、更加彰显法治思维、更加突出科技支撑、更加注重社会参与,展现出历久弥新的魅力。
8.治国安邦,重在基层。
9.新时代“枫桥经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牢牢抓住基层基础,最大限度把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在基层,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
10.自律和他律、刚性和柔性、治身和治心、人力和科技相统一。
11.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必须动员全体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同心共圆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12.不断书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13.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是基层治理的“必答题”。这个“应”,要有“怎么看”的态度,更要有“怎么办”的行动。
14.要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不断提高从源头上、根本上预防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水平。
15.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永远是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
16.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紧紧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超好“策论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上世纪60年代初,浙江诸暨枫桥的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少捕人、治安好”的“枫桥经验”。此后,“枫桥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历久弥新,焕发出旺盛生机与活力。如今,“枫桥经验”的理念与实践已渗透到城乡的角角落落,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法宝。“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尤其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面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特点新问题新矛盾,势必需要充分珍惜“枫桥经验”、大力推广“枫桥经验”,不断丰富“枫桥经验”的时代内涵,持续创新基层治理理念、方法和载体,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从而实现民富与民安齐头并进、和谐发展。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应更加强调党的领导。“枫桥经验”之所以历久弥新、富有活力,在于始终依靠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与时俱进地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就要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动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凝聚起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努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应更加坚持群众路线。“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人民群众是“枫桥经验”的动力源泉,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真正的铜墙铁壁。实践证明,只有专群结合、群防群控,才能构筑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沿防线。对此,要把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作为最大优势,紧密结合主题教育,坚定不移地把党的群众路线实践好,切实有效地把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好,让城乡群众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大受益者、最广参与者、最终评判者。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应更加巩固基层基础。“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患于未然”。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扎实,坚如磐石。只有固本强基,最大限度地把各类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当地、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实源头治理这篇文章,才能不断夯实平安和谐的根基。因此,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把风险矛盾纠纷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将平安建设的防线织得更加严密。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应更加注重法治思维。“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法治是和谐的基石、稳定的保证。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是“枫桥经验”所蕴含的创新精神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法、理、情”的有机统一,才能真正体现公平正义,才能让老百姓打心底信服。要全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努力把社会矛盾预防化解纳入法治轨道。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应更加突出科技支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既开拓了治理的新空间,也为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动能。特别是在当下的数字化改革大潮中,推动新技术应用与社会治理创新深度融合,实现数字赋能数字治理,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因此,推进“枫桥经验”与数字化结合,迭代升级治理手段、模式,“枫桥经验”才能持续提升,指导社会治理才会更加有效,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才能真正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放大“枫桥经验”金名片的带动效应,必将把治理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建设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中国。
解锁“枫桥经验”擎画“为民图景”
“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枫桥经验”是坚持好、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的典范,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当前,要密切结合我国实际,充分借鉴枫桥经验,擎画生动的“为民图景”。
擎画“为民图景”,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枫桥经验告诉我们:社会治理创新,必须要牢牢树立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思想,及时调解人民内部矛盾,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要求。要建立社会化大调解格局,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开心的日子。社会治理多一条方法、多一条路子,人民就会少一些忧难,多一些满足,社会就会多一份稳定,多一点阳光。要进一步丰富社会治理手段和方式方法,大力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让治理思路更加开阔,治理方法更加灵活,治理措施更加多样,才能解决社会治理中的新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
擎画“为民图景”,要重视发挥群众作用。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协调,群众参与”的原则,将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性调节组织吸收到社会治理中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这也是枫桥经验的重要一条。要大力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引导群众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的治理,为群众提供更多的服务,这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从单一的行政管理转变到社会共治,让社会组织直接面对群众,引导群众,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由“被动治理”变为“人人参与”,可以充分激发参与热情。
擎画“为民图景”,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不关爱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就不可能有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擎画生动的“为民图景”,要关注流动人口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与合理诉求,让流动人口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要构建从基础设施到服务机构的全方位社会服务,让流动人口可以安居乐业,以城为家,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工作、生活的热情,让他们真正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自觉维护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坚持和发展时代枫桥经验,要始终坚持人民满意的价值追求,做好群众工作,托举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擎画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枫”景。
【话题思考】
今年,是毛主席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这一诞生于江南小镇的经验,为何历经半个多世纪而不被遗忘,还要始终坚持并传承发展?它的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精神力量?请谈谈你的看法。
【重点摘记】
(一)高分关键词
【社会治理共同体】【自治力量】【人民主体性】【协同共治】【精细化服务】
(二)高分思想观点
1.【人民密码】人民满意是一条走不完的路,‘枫桥经验’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基层治理说到底是人做工作、做人的工作。
2.【文化密码】诞生于基层实践的“枫桥经验”,与“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品格相结合,最大限度消弭负面情绪,既化解矛盾,又打开心结。
3.【样板经验】“枫桥经验”早已走出枫桥,成为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而新时代“枫桥经验”遍地开花,展现出历久弥新的魅力。
(三)高分对策
1.【党建引领】党员需想在前、冲在前、干在前,以党建引领促进基层治理,做到有机衔接、良性互动。
2.【协同治理】从单一主体转向多元协同,充足专业的治理力量、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3.【创新手段】在坚持自治的基础上,强化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引领,三种治理方式融合贯通,很多矛盾、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四)高分语言结构
1.【语言结构】…不变的是…这一政治灵魂,求变的是…。
【示例】“枫桥经验”不变的是“党的领导”这一政治灵魂,求变的则是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机制与方法。
2.【语言结构】…满溢着…印记和力量,回答着…提出的问题。
【示例】“枫桥故事”满溢着文化印记和力量,回答着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问题。
3.【语言结构】由“一…之计”上升为…,成为一道…景。
【示例】由“一镇之计”上升为“长治之策”,成为一道新“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