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论综合分析题目巧思妙想的作答方法
申论综合概括能力提升小技巧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政府对于治理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要求,最直观反映在考试当中的,即为公务员考试中考察的新趋势和新要求。就拿申论考试中的归纳概括题型来说,在以往考试中,考生往往只需正确抄下材料中的相关表达即可;而随着考试趋势的不断变化,在现在的考试中,考生除了要会抄写材料,还需要结合材料进行综合概括。综合概括能力的掌握也成为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接下来就与各位考生分享一些综合概括的经验和技巧。
一、材料口语化概括
在申论材料中,往往以案例型和观点型材料居多,而其材料往往以“口语化表达”特点显著,考生在答题时很难直接去抄写材料,所以就需要对材料进行综合概括,主要方法为将口语化表达转化为书面化表达,这就需要考生通过日常做题和热点学习,积累相关高档词汇,灵活运用在归纳概括中。举例如下:
1.材料中出现“道路,垃圾桶,房屋,马路”等相关词汇,可统一用“基础设施”概括。
2.材料中出现“种植农作物,开工厂,办民宿”等相关词汇,可统一用“就业创业”或“产业发展”概括。
3.材料中出现“工作人员年龄大,工资待遇低,工作忙”等相关词汇,可统一用“工作人员队伍结构”概括。
二、现状转换概括
在归纳概括题型考察中,结合目前考试趋势,题干中的概括对象多以“做法”为主。但是在阅读材料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除了一些直接表达作答的句子之外,还有很多表达的现状的句子,即:题干中要求找寻“做法”,材料中却给出“现状”。其实,这就是目前在考试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考察方式,那到底面对这种情况,考生又应如何应对呢?答题技巧为:在“现状描述”前加上动词引导即可,将“现状”转化为“做法”表达。例如材料中说到“目前,国际秀场已竣工,即将迎来‘首秀’。”,将现状转化为做法可表达为“建设国际秀场”。
三、主体转换概括
同样,还是在归纳概括“做法”中,可能会出现题干要求概括A的做法,材料中却会出现B的做法。如果考生在阅读材料中不够仔细,往往会被误认为该句子没有答案要点,最后导致漏点的情况。那么,在了解了这一考点之后,考生又该如何应对呢?答题技巧为:首先仔细阅读表达B做法的句子,其次找寻句子中隐含的A做法内容,最后规范表达在答案要点中。例如材料中说到“22岁的小温大学毕业后到社区工作,听完老马的宣讲后,坚持来‘老马工作室’实习”,该句子体现为“小温”的做法,题干要求找“老马”的做法,发现该句中与老马有关内容为“听完老马的宣讲后”,最终转化为老马的做法“开展宣讲活动”。
申论综合分析题作答技巧
综合分析类题型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考的题型之一,它是以分析为主要方法、综合多种命题形式的一种试题类型,其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能准确把握题目要求,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地分析问题,揭示问题本质和引申意义,阐释独立思考所得的观点。随着综合分析出现的高频率和难度的增加,掌握其作答要领及注意事项至关重要。下面就综合分析类题型作答应该注意的事项做具体的讲解:
一、做好统筹规划
很多考生在考试中做综合分析题时,容易出现在思路不清的情况下急于下笔的情况,结果越写越发现观点前后不一致、不合理,于是慌乱中改改划划,结果可想而知,卷面混乱不堪,最终影响整体分数。因此,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做到统筹作答。
二、审题是基础
考生需要通过审题分析出该题是属于什么题型:解释型分析、评价型分析、启示型分析等,然后再根据每一种题型的作答要求规划组织答案。
如:解释型综合分析:谈谈……理解、解释、认识。
评价型综合分析:谈谈……评价、见解、观点。
启示型综合分析:谈谈……启示。
三、要点是关键
需明确综合分析题核心还是采要点分,所以保证要点写全是拿分的关键,但寻找要点又是难点,题干中未提示明确的要点方向,需借助题干中关键词去材料中寻找相关的要点,如:问题、原因、影响、对策等。
四、加工是保障
1.解释型需通过材料内容分析出对解释句子的理解。
评价型需结合材料内容得出观点。
2.要点的加工
①解释型综合分析
材料中要点体现的是同一要素下的要点,为体现条理性,用序号并列起来。
材料中要点体现在多个层面:背景、原因、问题、影响、对策等则需利用过渡词串联,保证通顺度。
如:在背景下,由于原因,出现问题,产生影响。
随着背景,出现问题,导致影响,究其原因是。
加工完总结部分材料中有总结句直接抄写,若无需自己写总结。
注意:现在解释型侧重的是要点考察,形式只是服务于要点,目的是为了让要点串联的更通顺。
②评价型综合分析
中间的要点以正反面要点出现,加工往往是通过转折词串联;加工完总结部分材料中有总结句直接抄写,多以对策的形式呈现,若无需自己写总结。
注意:现在评价型侧重的是要点考察,形式只是服务于要点,目的是为了让要点串联的更通顺。
③启示型综合分析
区别于解释型和评价型,只需回到材料中找启示,而启示是以经验、教训和想法出现的。
五、注意事项
综合分析题的得心应手在于方法的灵活运用,并注重多角度的要点分析和逻辑层次的梳理。
申论综合分析题目中案例的使用技巧
综合分析题近年来成为申论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题型,由于材料的特殊性,即以案例型材料为主,考生阅读难度大、分析难度大。在作答过程中,一方面在找点时,对案例型材料无从下手,或是半推半就,象征性地抄写案例,导致要点不全;另一方面,书写环节,纠结于案例的作用,要点不知该呈现在何处,导致书写混乱,逻辑不清晰。在此,为备战申论考试的考生分享一下综合分析题目中案例的使用技巧。
一、知己知彼:案例型材料的作用
要想准确把握案例型材料,必须了解其在材料中的作用,特别是综合分析题目中。首先,从命题人角度来看,案例型材料本身是为其理论、政策提供事实支撑。因此,案例在综合分析中的作用之一为——支撑理论,印证观点,此时,放在多角度分析环节。其次,从案例本身看,为已经发生过的既定事实,且一般为正面案例,因此,案例在综合分析中的作用之二为——作为好的案例,作为典型示范,提供惊讶,此时,概括做法,放在总结环节。
二、把握核心:案例型材料的考察方式
前面已经讲过是案例型材料在综合分析题目中的作用,即充当的角色主要有两种。但出题人考察时,也并不拘泥于一种形式。
第一常在段落内部出现,往往结合省考爱考察的首句进行考察,此时重点关注首句即可。
第二常在段落之间出现,往往整段都是案例,此时,更多关注案例段落后面的总结性段落。
三、沙场练兵
【试题再现——以谈理解为例】
给定资料二有下划线句子“传统产业并不是落后产业,也不是夕阳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没有落后的产业”,结合材料1.2.3,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当前,全球经济在开放与保护的较量中艰难前行,贸易保护主义为世界经济蒙上阴云,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制造业承受着更大的挤压风险。【一系列消极性表述——问题】//2017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并将其列入“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充分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不断提高传统制造业高新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2018年,《浙江省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2年)》出台,【计划前文已提到】该计划围绕消费品、原材料、机械装备及零部件制造三大领域,
在2017年确定的纺织、服装、皮革、化工、化纤、造纸、橡胶塑料、非金属制品、有色金属加工、农副食品加工等第一批10个重点行业基础上,增加汽车零部件、低压电气、金属制品、泵阀轴承、家具及竹木制品、家用电器、文体用品【计划的具体内容/制造业门类的具体指向,不作为答案书写】等第二批7个重点行业基本实现主要传统制造业门类“全覆盖”。(材料节选)
【解析】
这篇材料描述了浙江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过程中的做法,题干话题为传统产业,传统制造业属于传统产业,因此:
1.在这里首先可以将浙江的案例,一系列做法作为案例印证理论放在多角度分析环节。
书写时如下:
……实践证明,浙江率先启动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并列入行动计划;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提高传统制造业高新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实现,传统制造业门类“全覆盖。是浙江实体经济的主体,深刻地影响着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
2.其次可作为经验,概括做法,作为总结环节,未来推动传统专业的做法。
书写时如下:
……因此,未来传统产业要发展要启动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并列入行动计划;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提高传统制造业高新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实现,传统制造业门类全覆盖。
无论何种处理方式,核心目的都是为了踩点拿分,考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即可。
申论高难题型攻克之综合分析题
在申论考试各大题型中比较难以应对的就是综合分析题。综合分析题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材料或者句子或者词语,进行全面、深入、逻辑、客观的分析,并得出自己的观点或评价或启示或对策。这种题型不仅涉及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还需要运用辩证思维、归纳概括、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答题。那么如何才能做好综合分析题呢?在此给大家介绍一些实用而有效的指导方法:
首先,我们要明确命题形式和答题思路。根据历年考题来看,综合分析题常见的命题形式有三种:给定句子或词语让谈理解/解释含义/阐释含义;给定观点/行为/看法等让进行评论或评析;给定一个或多个案例让谈启示或启发。不同的命题形式对应着不同的答题思路。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按照“解释/观点+多角度分析+总结或对策”的思路来进行答题。
其次,我们要注意呈现结构和语言表达。无论哪种命题形式,我们都要遵循总—分—总(除问启示外)或总—分的结构来组织答案,并且在每个部分之间保持逻辑连贯性和内在一致性。同时,在语言表达上也要注意规范性、准确性和简洁性,并且尽量使用材料中已有内容支撑观点,而非脱离材料光谈自身理解。
最后,我们要多做实战演练和反馈改进。综合分析题不仅检验了考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还检验了考生运用逻辑方法和思维方式进行归纳概括和推理判断的能力。只有通过大量地做考题并且参照标准答案进行自我检查和修改才能提高自己的实际水平,并且找出自己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并及时加以改正。
总之,在备考过程中如果想要攻克申论这座大山特别是其中较难攻克的部分——综合分析这座小山峰,则需要掌握正确有效的方法并且付诸实践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