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文章写作优化技巧
千古文章意为先,申论文章如何“以意定档”
在申论备考中,写作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都是一头雾水,也不知道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总是无从下手,今天结合例题来帮助大家快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
所谓立意即确定文章核心思想,也就是文章写作的总分论点,对于一篇文章来说,会有最佳总分论点,如果能够很好地选取,再加上语言功底,这样的文章就是一篇非常好的申论文章。所以考生们要先了解一下申论文章写作的一些基本原则。
一、立意的原则
1.符合题干+符合材料
只有二者结合的时候文章立意才是最佳的立意。这就需要考生们能够真正理解题干要求和材料逻辑。对于分论点的选择来说就是可以涵盖更多的材料。
2.政府角度
立意视野要广,要能够现在政府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有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立意的方法
对于申论写作来说,必须找准立意,保证文章不会跑题。
1.总论点的确立
对于申论文章而言,命题中一般都会给关键词,只要围绕关键词找角度,那么立意一般是不会错的。如以“用劳动成就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在这个标题中已经明确告诉我们主题词是劳动,围绕这个主题词,到核心材料中找角度即可。下面是全篇材料最后一段话:
2014年10月10日,国务院总理向德国总理默克尔赠送了一份“神秘礼物”——鲁班锁,一种从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益智玩具,解开这把锁,寓意解开难题。制造这把鲁班锁的是3位90后小伙儿,他们就读于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有评论认为,中国年轻的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未来新型的产业工人,用自己的技艺和热情做出了这只精巧的“鲁班锁”,并经由中国总理之手传递出“中国制造”的信心。
通过最后一句话,我们看到了“中国制造”这个核心。从政府角度而言,“中国制造”的视野足够宏观和概括,所以对于这篇文章而言,总论点确定为用“劳动成就中国制造”可以说就是最佳立意。
2.分论点的确立
确定总论点之后要明确分论点的选取,这个时候就需要仔细阅读材料,同样的方法,要找总论点的角度,就可以找怎么做可以促进劳动发展。围绕材料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对策,但是要选择最佳的,那就要符合我们说的选择,要能够结合材料,对于分论点的原则来说就是找能够涵盖全篇材料的分论点。通过对材料的梳理,我们可以确定三个对策:加强中小学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弘扬工匠精神。将三个对策做一个梳理进行简单优化就是文章写作的整体脉络。
申论文章确定立意的具体思路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文章写作难点之一便是立意。从名词角度思考,立意就是文章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情感或道理,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从动词角度思考,立意就是根据作文题目确定文章主旨或中心的过程。只有找准立意,才能确保文章不偏题,不跑题。接下来就结合热门话题给大家展示如何给文章确定立意。
例题展示:请你结合给定资料,以“赶考”为主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材料节选:《管子•乘马》言:“是故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不虑则不生,不务则不成,不傲则不失。”虽说前路并非一片坦途,但要坚信的是,一往无前、永不止步、戒骄戒躁,从来都是成就伟大事业的最正确姿态。
立意的思路
一、找准立意。立意只有对错之分,没有好坏之分,只要围绕主题展开论证都是对的。立意的基本公式为主题+角度或论题+观点。而文章写作的角度和观点是多元、灵活的。例如:结合题干,围绕主题“赶考”展开立意,可以从赶什么考、如何赶考、赶考要取得什么样的成绩、谁需要坚持赶考、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是谁等维度展开论述。然后结合核心材料可以明确立意。例如:从如何赶考布局,立意可以为:1.秉持正确姿态,走稳走好赶考之路,成就伟大事业;2.赶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秉持赶考姿态,砥砺前行。从赶考取得成绩布局,立意可以为:坚持赶考助力企业蝶变,维护政府形象,增进民生福祉。从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的角度布局,立意可以为:时代是出卷人,要答好时代新考题,走好赶考路。可见,紧紧围绕主题和角度展开论述就能保证立意准确。
二、确定拟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老师判断是否偏题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所以标题与立意互为表里,标题与立意同步。基本的书写逻辑就是对立意进行简化和优化,例如:立意一:秉持正确姿态,走稳走好赶考之路,成就伟大事业。标题可以为“走稳走好赶考路”;立意二:时代是出卷人,要答好时代新考题,走好赶考路,标题可以为“答好新时代考卷”。大家可以借助原始申论材料,就地取材,挑取高档词优化,完成标题。比如:“保持赶考姿态成就伟大事业”、“千秋宏图赖远虑惟实惟谦生固柢”、“勤思务实戒傲”。
总而言之,立意就是文章的一句话,以观点表达明确为导向,长短均可;标题在内涵上应与立意一致,但表达需简化、优化。
“就地取材”打造申论文章精彩开头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申论文章写作中,经常会面临不知如何下笔写开头的困境。而一篇好的文章,开头这“第一印象”又显得极其重要,在考试时间紧张,压力叠加的特殊情况下,合理运用手边的材料,认为“就地取材”打造精彩开头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
材料节选:
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今天的中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各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蓬勃兴起,沿海地区踊跃创新,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北振兴蓄势待发,边疆地区兴边富民。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只要笃定信心、稳中求进,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活力,指旺盛的生命力,与死板、僵硬、暮气沉沉相对。改革开放40多年,我们书写了中国奇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激发了蕴藏于社会中的巨大活力。当年,小岗村的包产到户,让改革如同春雷唤醒大地;深圳国贸大厦至今仍在,见证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冬奥赛场,苏翊鸣的惊世一跃让人们看到了“雄狮少年”的活力与自信;春晚舞台,行走的山水画卷《只此青绿》一舞让人们感受到曼妙灵动的传统文化;浩瀚星河,天问一号探测器从火星轨道发来的新春祝福传递出一个民族热情澎湃的创新活力;疫情防控“新十条”发布,东北早市、北京花市、广州车展人流如织,生产生活在重回正轨,复苏的步伐也在加快……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实现全面小康到迈向共同富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百姓获得感、并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中华大地活力绽放的序曲已经奏响。
“活力中国”的背后,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务实行动,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充分释放。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奔腾百川东,新时代必然是一个“活力时代”。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一些血脉仍需畅通,一些关节仍需润滑。如何不断进行“激活”,是变化中的中国尤其需要处理好的问题,这样中国的发展将有更为广阔的空间。
一、引言式:引言(材料内)+过渡分析(原因/影响/问题/现象/背景)+亮明观点
引言: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奔腾百川东
结合现状分析:其他材料积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实现全面小康到迈向共同富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亮明观点:中华大地活力绽放的序曲已经奏响。
过渡: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今天的中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
亮明观点:只要笃定信心、稳中求进,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示例】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奔腾百川东。在高质量发展之下,国家社会不断“变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生机活力不断释放,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实现全面小康到迈向共同富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提到的:今天的中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站在新的起点,我们更是要笃定信心,稳中求进,永葆活力,擘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气象。
引言式:引言(材料外)+过渡分析(原因/影响/问题/现象/背景)+亮明观点
引言: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结合主题分析:唯有保持活力,我国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结合现状过渡(化用):小岗村的包产到户,让改革如同春雷唤醒大地;深圳国贸大厦至今仍在,见证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冬奥赛场,苏翊鸣的惊世一跃让人们看到了“雄狮少年”的活力与自信;春晚舞台,行走的山水画卷《只此青绿》一舞让人们感受到曼妙灵动的传统文化;浩瀚星河,天问一号探测器从火星轨道发来的新春祝福传递出一个民族热情澎湃的创新活力;疫情防控“新十条”发布,东北早市、北京花市、广州车展人流如织,生产生活在重回正轨,复苏的步伐也在加快。
==》这里是日均新设企业超过1.8万户的创业热土,是一天运输1亿件快递的网络大国,也是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突破万亿元大关的创新中国,更是文艺创作爆款频出的文化强国。
亮明观点:中华大地活力绽放的序曲已经奏响。
【示例】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池塘里的水才能这样清澈。同样,唯有保持活力,我国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今天的中国,呈现一派勃勃生机:这里是日均新设企业超过1.8万户的创业热土,是一天运输1亿件快递的网络大国,也是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突破万亿元大关的创新中国,更是文艺创作爆款频出的文化强国。风华正茂的中国,永葆活力才能擘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气象。
二、排比式:排比句(材料内案例)+过度分析+亮明观点
排比句(概括案例):小岗村的包产到户,让改革如春雷唤醒大地;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让贫困在华夏大地一去不复;高质量发展步伐的坚定迈进,装上新引擎持续领跑。
结合主题分析:华夏大地的画卷徐徐铺开,一派欣欣向荣的活力中国跃然纸上。
过渡:一些血脉仍需畅通,一些关节仍需润滑。
总论点:我们书写了中国奇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激发了蕴藏于社会中的巨大活力
【示例】
小岗村的包产到户,让改革如春雷唤醒大地;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让贫困在华夏大地一去不复;高质量步伐的坚定迈进,让发展装上新引擎持续领跑。华夏大地的画卷徐徐铺开,一派欣欣向荣的活力中国跃然纸上,“活力中国”的背后,一些血脉仍需畅通,一些关节仍需润滑。因此,书写更多的中国奇迹,仍需不断激发蕴藏于社会中的巨大活力。
申论文章开头如何“画龙点睛”
申论作答中文章写作是很多人面临的一个拦路虎,给大家推荐用排比句,排比句写作起来比较有新意,也是很多学生常用的一种写作思路,基本写作思路为:排比句+主题分析+亮明观点。在此就仔细跟大家讲讲。
一、如何写好排比句
1.释义排比:分条阐释主题,解释主题的内涵。如:新思维是一种因势而变的魄力;新思维是一种自主创新的动力;新思维是一种精益求精的魅力。
2.案例排比:通过多个案例罗列呈现。如:T堂对传统的生产理念及发展观念进行适当的革新,辉煌百年;HW手机在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始终掌握最核心技术,成为知名手机品牌;DJ无人机对产品进行认真打磨,牢牢占据世界商用无人机的头把交椅。
3.比喻排比:罗列多个带有比喻的句子。如:新思维是巍巍大厦的栋梁,支撑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屹立不倒;新思维就是熊熊烈火的火星,点燃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的丝丝活力;新思维就是远洋巨轮的主机,鞭策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的不断前进。
4.名言排比:罗列多个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如:韩非《五蠹》有言:“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大学》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诗经》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二、如何主题分析
1.阐述主题的意义。如:这证明新的思维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是化解当前制造业困境的有利武器,能够推动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
2.阐述主题的原因。如:注重产品质量不仅是当前现实发展的需要,更是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3.阐述主题的问题。如:然而当前依然有很多企业沉醉于过去的发展思路,利用粗制滥造赚快钱,追求短平快的效益。
4.阐述主题的政策。如:《中国制造2025》提出推动中国制造从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三、如何亮明观点
1.得出结论引出观点。如:唯有树立新思维,才能破除中国传统制造业发展的两难困境,助力制造业强国之梦!
2.提出对策引出观点。如:推动制造业升级就必须弘扬工匠精神、优化制度环境和推动科技创新。
【写作示范】
韩非《五蠹》有言:“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大学》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诗经》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万事万物都要因势而动,因时而变。《中国制造2025》提出推动中国制造从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唯有树立新思维,才能破除中国传统制造业发展的两难困境,助力制造业强国之梦!
妙用比喻手法 助力申论文章写作
在申论考试中,文章写作目前仍然是很多同学提升分数的瓶颈,作文在能够进行精准立意的情况下确保基础分数的获得,但同时要想获得更高的分数还需要有更多方法,比如比喻手法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作文更有亮点。但是作文亮点的获得不仅要求我们拥有较高的文学素养、知识储备,也要求我们有强大的共情与想象能力。接下来带大家一起来说一说作文中比喻手法的使用:
一、比喻关键
1.新疆地区干旱少雨,发展必须抓住水这个“牛鼻子”。
2.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以上两个例句中展示的是在比喻手法运用中设计本体的关键部分的比喻,一般常见的比喻词诸如:牛鼻子、命根子、定盘星……各位同学可以在日常进行阅读时进行此类词汇的积累。
二、比喻基础
办好基层体育赛事活动,让全民健身的“毛细血管”畅通发达,是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应有之义,也将为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夯实根基。
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其中,基层党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
此类的比喻式用来形容本体的基础地位,譬如“毛细血管”、“神经末梢”、“垫脚石”等比喻词,即可拿来进行运用。
三、比喻困难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然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
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难涉过去的礁石滩。
一段时间以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逆流”。
“我们绞尽脑汁想不通的问题,有顶尖专家帮忙后迎刃而解。”吕才科说,现在有难题都能找到专家请教,技术不再是影响企业发展的“拦路虎”。
四、比喻重要举措
随着5G技术持续演进,在基础的通信能力持续增强外,通过算力、感知、智能的增强和这些能力的开放,将和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形成“组合拳”,催生并拉动5G产业链体系的不断完善。
近期,各地密集出台政策举措,为市场主体送来“及时雨”,着力促进经济恢复向好。
五、比喻重要角色
山西既当能源革命排头兵,也历史性地抓住了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换道抢跑”。
如今,通过在职培训、师徒传承、高校教学“三驾马车”,修复师数量已增至约1000人,半数拥有本科、硕士或博士学位,年轻人已成为主力,修复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度大幅提高。
六、比喻解决问题
以数字化技术科学评价教学过程与成果,不仅可以实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诊把脉”,还有助于实现知识评价、能力评价和价值评价的统一,为校正问题、提高水平提供依据。
整治行动需要增强针对性,才能为企业渡难关注入“强心剂”。
减负更注重机制长效性,才能让企业吃下“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