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技巧:掌握窍门 提升申论写作水平
如何写好文章标题
标题是考生和阅卷者说的第一句话,说话的方式及内涵决定了考生在阅卷者心里的印象,唯有用心斟酌,仔细推敲,细致思考。那么如何写好文章标题,以下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考生。
要求
标题是考生对阅卷者说的第一句话,这句话讲的是否有内涵,是否有新意,关乎于阅卷者对你的印象如何。那么标题出现在文章的首行,其重要性每个考生都很清楚,但是怎么样的标题符合写作规范、吸引考官眼球呢?
(一)正确
文章的主题是固定的,而主题词要贯穿于全文之中,标题与文章具体内容是总分的关系,所以文章的标题需要和立意保持一致,与文章的论点保持一致。
(二)明确
文章的标题需要体现出主题词,以此展示给考官文章主要论述的是什么。一般情况下出现在主标题之中,如若主、副标题的引言式写法,则体现在副标题之中居多。
(三)新颖
标题是考生与考官讲的第一句话。如若每个考生都是展示同样的方法,难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难以吸引考官。因此可以适当展示个人特色,比如比喻、引言等方法均可使用。
方法
大多数情况下,标题可分为两段式,即对策+意义(通过什么方法,实现什么效果)。由此结构,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基本式
1.主题+意义/效果/目的
适用于主题词是手段、对策;而意义需要从材料中寻找或者自我积累中寻找相应的词汇。
2.对策/手段/方法+主题
适用于主题词是意义;而对策需要从材料中寻找或者自我积累中寻找相应的词汇。
(二)优化式
1.比喻式:比喻是我们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一般情况下就是将XX比作XX的形式。
①A是对策(A为主题词);B是效果。
技巧:把主题词的作用进行比喻,可套用以下形式:
A是通往B的金钥匙
以A之水润B之花
……
例:以工匠精神为主题词写一个标题;
让工匠精神擦亮中国制造的名片
②主题词A(效果);B为对策(范围大一些)。
让B成为A的良药
以A为笔绘B之蓝图
……
例:以绿色发展为主题词写一个标题;
书写美丽中国的篇章绿色发展是前言
2.对仗式:把标题写成前后句式一致,字数相等的两个短句子
技巧:动词+名词(对策)动词+名词(意义)
完善……制度助力……发展
以……助……
实行……政策实现……发展
……
例:当主题词为对策:以相交相通为主题词
掌相交相通之舵扬中国前进之帆
当主题词为意义:以乡村振兴为主题词
以人才引进助乡村振兴
3.引言式:引言就是引用短名言、短句子、诗句、成语等作为主标题,二副标题则展现主题词及角度。
技巧:(主标题的引用需要日常积累)
短名言/短句子/诗句/成语……
——主题词+效果/对策+主题词
(注意:副标题的破折号要打在主标题的第三个字下)
标题的写作对于众考生来说都是难以下笔的部分,希望以上方法能帮助各位考生在写作中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申论文章如何确定立意与拟题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文章写作难点之一便是立意。从名词角度思考,立意就是文章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情感或道理,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从动词角度思考,立意就是根据作文题目确定文章主旨或中心的过程。只有找准立意,才能确保文章不偏题,不跑题。接下来我们就结合当下最热的命题方式给大家展示如何确定立意与拟题。
例题展示:请你结合给定资料,以“赶考”为主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材料节选:《管子•乘马》言:“是故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不虑则不生,不务则不成,不傲则不失。”虽说前路并非一片坦途,但要坚信的是,一往无前、永不止步、戒骄戒躁,从来都是成就伟大事业的最正确姿态。
立意思路
一、找准立意。立意只有对错之分,没有好坏之分,只要围绕主题展开论证都是对的。立意的基本公式为主题+角度或论题+观点。而文章写作的角度和观点是多元、灵活的。例如:结合题干,围绕主题“赶考”展开立意,可以从赶什么考、如何赶考、赶考要取得什么样的成绩、谁需要坚持赶考、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是谁等维度展开论证。然后结合核心材料可以明确立意。例如:从如何赶考布局,立意可以为:1.秉持正确姿态,走稳走好赶考之路,成就伟大事业;2.赶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秉持赶考姿态,砥砺前行。从赶考取得成绩布局,立意可以为:坚持赶考助力企业蝶变,维护政府形象,增进民生福祉。从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角度布局,立意可以为:时代是出卷人,要答好时代新考题,走好赶考路。可见,紧紧围绕主题和角度展开论述就能保证立意准确。
二、确定拟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老师判断是否偏题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所以标题与立意互为表里,标题与立意同步。基本的书写逻辑就是对立意进行简化和优化,例如:立意一:秉持正确姿态,走稳走好赶考之路,成就伟大事业。标题可以为“走稳走好赶考路”;立意二:时代是出卷人,要答好时代新考题,走好赶考路,标题可以为“答好新时代考卷”。建议大家借助原始申论材料,就地取材,挑取高档词优化,完成标题。比如:“保持赶考姿态成就伟大事业”、“千秋宏图赖远虑惟实惟谦生固柢”、“勤思务实戒傲”。
总而言之,立意就是文章的一句话,以观点表达明确为导向,长短均可;标题在内涵上应与立意一致,但表达需简化、优化。
善用转换法 为申论文章添点晴之笔
近年来,无论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亦或是各省考试,对于文章写作这一类题型均有涉及。面对文章写作题型,即使是很多长期备考、身经百战的考生,仍然面临着热点案例积累不足、案例罗列时不知从何说起等系列问题。认为,善用例证法之转换法,对于写好申论文章有着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转换法
文章写作中,我们对于分论点论证部分常用方法之一为例证法,即举例论证分论点。在举例过程中,部分考生常见的难点在于自身积累不足,导致论证中无话可说、一话多说。这时,我们可采用转换法,即用自己的语言改编材料原文案例,并将其作为论证融入文章。为方便直观认知转换法,例举如下:
案例一:
材料原文:当你年迈,步履蹒跚,你会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浙江的一对老夫妻选择了“一直在路上”,退休后开始自驾游。3年,1辆小汽车,走遍31个省市区。老人还把自驾游经历写成一本35万字的书。其实老人没接受过写作训练,没搞过文字,但从小他就很喜欢历史、地理。每次游玩,他都会把小本子带在身边。他每天都坚持到图书馆写4000多字,两个月就完成了25万字的初稿,接着对初稿修改、补充,大约花了半年时间完成全书。书稿都是手写的,他就让女儿打印装订,怕有别字病句,他就抱着打印稿找文联帮忙作最后的修改。最后,书终于出版了。在后记中,他说:“我跟他们说我驾车出游是因为我和老伴年纪不小了,趁现在还走得动,赶快走一走。我们是越走越想走啊。”现在他以自驾游西藏为主要内容的书稿,也已经完成了5万多字。
转换法改编材料案例:退休老夫妻自驾游、出版游记,体现热爱生活、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的品质。
案例二:
材料原文:若你曾折翼,是否依然选择飞翔?15年前,安德鲁在登山中因被暴风雪所困而不幸截肢,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装上义肢后,他每天都努力康复,不但适应了新的生活,还参加了铁人三项比赛,并在友人的帮助下,靠着绳索攀登了阿尔卑斯山脉中海拔高达4478米的马特宏峰。现在,以他为原型的纪录片《截肢登山家》已在英国播出。
转换法改编材料案例:折翼天使安德鲁截肢后努力康复、勇攀高峰,体现意志顽强、积极向上的精神。
案例三:
材料原文:如果你在一开始落后,是会奋起直追还是甘居下游?一个做同声传译的嘉宾在节目中大聊行业内幕:“忙、累、压力大!每20分钟就要休息一次,但收入确实丰厚。这行吃的不是青春饭,我有的同事都60岁了。”而对自己能胜任这份工作的秘诀,他也很直接地表示:“其实没什么秘诀,首先是热爱,其次是勤奋。坦白地说,我记忆力不好,语言天赋也不高,出生农村,直到初中才开始接触到外语。初中时每次期末考,英语都是倒数几名。关键是一步一步自己找方法,其实学习和生活一样,就是为了不那么辛苦而辛苦。”同时,他坦白自己也有觉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那怎么办呢?想想自己干这行的甜头呗:比如每年只需要工作一个月就能赚够这一年的钱,剩下的时间就可以当个懒汉,优哉游哉地充电学习、旅行、品美食、思考人生……
转换法改编材料案例:同传嘉宾在记忆力差、语言天赋不高的处境中,找准学习方法、寻找动力源泉,呈现热爱、勤奋的意志。
二、转换法小结
文章写作中,相信部分考生常常会遇见这样的情形:采用例证法论证分论点时,不能联想到材料以外的案例,或是对于联想到的案例存在不熟悉等一系列情况。这时,转换法改编材料原文案例则为我们提供了航向灯。一言以敝之,转换法意在将材料中大段呈现的分散案例、表述口语化严重的案例进行整合,最终呈现出简洁简短的、表述规范的案例。
申论文章素材积累少,发散思维解难题
众所周知,文章写作一直是申论学习中的“难点”,尤其是文章写作的思路发散,更是“难上加难”。在文章写作中,多数考生仅能局限于给定材料,将原文素材翻来覆去用上好几遍,“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写出一篇文章。但这也仅仅只是“写出来”一篇文章,难以做到“写得好”一篇文章。可见,写作的“思路发散”已成为一大难题,如果无法攻克,恐怕只会让自己的文章湮没在“茫茫人海”,无法成为自己夺取面试机会的“利器”。今天,就围绕“写作思路发散”,谈谈如何用好这一“法宝”,从而“攻敌制胜”。
一、方法定义:
所谓写作的思路发散,就是围绕文章写作中的某个主题,以纵向或横向为尺度,搜寻出写作素材或社会现象,以充实文章。
二、适用情形:
文章已确立中心思想或者文章主题清晰,但给定资料中的素材比较匮乏,论证乏力。
三、方法运用:
1.横向思维。围绕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寻找同类别、同空间、同范围内的素材,需要注意的是本方法发散出的写作素材通常有一定共性,比较适合将素材组合为并列逻辑,运用排比手法展现。
示例:以“涵养小镇文化底蕴,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为分论点,书写一段论证段。
(1)作答思路:分论点+(过渡句)+案例横向发散+适度分析+回扣分论点
(2)作答分析:本论证段难点在于案例的横向发散,但该分论点中容易得出“文化小镇”这一关键词,以横向思维,围绕“空间地域”发散,可知,与之匹配的素材可以是凤凰、平遥、乌镇、周庄、南浔、西塘、木渎、甪直,甚至还有宏村、西递,以及大研、喜洲等等。
(3)作答示范:涵养小镇文化底蕴,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湘西风韵的凤凰古镇,吊脚楼与山水交融描摹出风情图卷;底蕴深厚的平遥古镇,秩序井然的市坊彰显历史积存;水乡悠然的乌镇周庄,勾勒出渔樵耕读的田园理想;白墙黑瓦的宏村西递,映射出归隐田园的自然意趣,在这些小镇里,变化的是各自的风景,不变的是人文底蕴。正是因为小镇或以诗意栖居闻名,或以返璞归真为人所知,涵养了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这才让小镇居民享有山清水秀、怡然自得的美好生活,成就宜居家园的美名。
2.纵向思维。围绕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由主题词的内涵、现状、原因、意义、危害、对策等角度发散寻找素材,需要注意的是本方法发散出的写作素材通常有一定因果关系,适合使用原因、影响分析法展现。
示例:以“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擘画新篇”为分论点,书写一段论证段。
(1)作答思路:分论点+(过渡句)+案例纵向发散+适度分析+回扣分论点。
(2)作答分析:本论证段难点在于案例的纵向发散,但该分论点中容易得出“文化振兴”这一关键词,以纵向思维,围绕“不同层面”发散,可知,与之匹配的素材可以是文化振兴的问题,如赌博、酗酒、天价彩礼、文物遗存被破坏,文化振兴的意义改善精神文化生活,保护乡村物质与非物质的遗存等等。
(3)作答示范: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擘画新篇。如今,乡村的外在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内在气质的“蝶变”却面临重重阻力。赌博、酗酒、天价彩礼等恶习陋俗依然屡见不鲜,乡村精神风貌的转变与产业经济的发展并不同步。而传统的农耕文化和历史习俗正在为人们遗忘,淡出视线。曾经传唱千年的戏曲,拉扯起一代又一代人记忆的民俗,口耳相传的手工技艺,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实在令人扼腕叹息。唯有重新审视文化振兴的价值,推进移风易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致力于培养传承人、带头人,才能为乡村振兴留下延续精魂的火种。
“五大”小窍门提升申论写作水平
一、立意找取准确
我们都说立意决定文章的档次,千古文章意为高,所谓立意不准就是说考生没有根据和给定材料中命题人的意图去确立核心思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写,结果写跑题了。如果考生跑题,作文的分数就只能放在0-18分之间了。所以,在立意的过程中,各位考生一定要紧扣材料内容,不脱离材料去找文章核心主题,通俗来说就是要把握文章高频词,高频词也就是命题人核心强调的中心意图,在命题人主张的观点的基础上依据写作的具体要求下立意。所以要取得高分,立意就是文章写作的最为关键之处。
二、题目拟定正确
题目对于作文来说是文章主题的点睛之处,必须写的内容,有独立的分值。在申论考试中,第一种是命题作文,题干直接给定题目,这种情况下直接抄写即可。第二种是半命题作文,题干给了一半的题目,需要填补另一半后组成完整的题目,这种情况下在填写时需要考生结合材料思考,依据给定材料的主题和具体作答要求与已经给定的一半题目结合组成完成的题目。第三种是话题作文,要求自拟题目,这种情况下考生结合材料及立意确定题目,要求相对比较灵活。
三、总分论点突出
总论点的交代开门见山即可。阅卷人根本没有那么多耐心与时间去寻找你的总论点。所以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在开头最后一句话就尽量亮明总论点,在分论点段第一句话亮明分论点,让阅卷人一眼就看到你的总论点,这样阅卷人才会更细致地阅读你的整篇文章,这样才会让人觉得文章条理清晰,才有可能得高分。
四、论据论证充分
论据可以来自给定材料,也可以来自材料之外。所以就要求考生的分析论证中,就要举例子,也要讲道理,二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说服考官。很多考生在答卷时从材料中找不到有力的论据,更不会结合实际去论证,虽然立意和题目写得很好,但是由于论据不充实,论证不到位而得不了高分。所以考生们运用好自己丰富知识储备,也是尤为关键。
五、结尾升华适度
一是,总结全文,再次点题,与开头相呼应。二是,提升文章高度。第一点,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基本能够理解。第二点,则是在写作中容易升华过渡,喜欢用例如:“心理健康中国梦”等夸张描述。所以,在写作中要尽量避免。写好结尾,除了不断地练习、积累素材,没有其他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