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归纳概括题精准找点技巧
申论基础题型——归纳概括题的作答之道
归纳概括题是申论中最基础的题型,一般将其称之为一种“单纯”的题型,因为相对于综合分析之类不告知要素的“狡诈”而言,归纳概括虽然一直在变,但始终会告知找寻的对象。这即是其单纯之处。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在短暂时间准确、全面、条理地把材料的内容要点予以梳理并书写出来,这就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能力。接下来就带大家来学习一下归纳概括题应该怎么做。
第一步,审题。审题需要辨题型,辨对象,辨要求。辨题型:归纳概括一般要求归纳、概括单一要素;辨对象:对象稳中求变,在常规要素问题原因做法影响上变化;辨要求:常规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
第二步,找点。遵循“问什么答什么”,“答案全在材料中”原则。一方面需要看清楚问题再看材料,更能提高效率。一方面尽可能用材料作答。用材料作答需要注意两点:1.可以直接抄的。寻找规范,具有总结性质的答案。但是如果直接照搬全抄则会超字数,导致写不全要点,因此需要在抄的过程中,用“去掉修饰词”,“动宾结合”,“等前可以不用写”等方法简化后再抄。2.转换规范表述再抄。材料中有部分语言是大白话表述,或者过于啰唆,需要用申论规范语言转换。规范语言的表述是需要在做题过程中逐步积累的,所以需要大家多做题,多积累,准备好自己的申论小本子。
第三步,加工。在找点过程中,需要做到划词不划句,这就已经进行了初步的字数加工。除此之外,在材料逻辑明确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适当合并。但是此处注意,尽量减少大拆大合,否则可能会吞点、漏点。
第四步,书写。书写的过程中。1.总分结构,实括或者虚括。在材料中有总结段落,且总结段落有答案时,我们可以用总结的答案作为总括句。除此之外,无须自己概述所有要点在第一列,占字数不说,考官也不会重复给分。2.要点前置。一般按照“前置词+要点扩展”的形式展开。3.篇幅合理。重点突出,字数分布合理。4.卷面整洁。标注清楚序号,减少卷面的乱涂乱画。
不可否认,归纳概括是申论中较为容易的题型。但是也不容同学们小觑,因为归纳概括也是所有题型的重要基础。唯有不断练习,勤能补拙,最终才会提高归纳概括能力,为申论高分打好基础。
善于总结 让申论归纳概括化繁为简
在申论考试中,有一种能力是所有考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那就是阅读理解能力。国考大纲中提出,即能够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相关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我们把这种能力也称作归纳概括能力,下面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归纳概括能力如何培养吧?
一、考情分析
纵观近几年申论考试可知,归纳概括题为必考题型,分值一般为10—15分,字数也在200-400字区间,常考题型为概括问题、成绩、做法、意义、危害、影响、原因、变化;特点、争议等。评分标准基本有以下几点
1.全面:要点齐全,按点给分==》树立所有相关材料
2.准确:表达规范、用词准确==》尽量用原词,少数需要提炼概括
3.条理:序数词+小标题/核心关键词前置+具体内容
二、作答方法
(一)审题重点,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概括对象:概括什么
2.背景条件:限制条件(地域、主体、色彩等)
3.材料范围:根据、给定、结合、针对材料1==》只用看材料1
材料1提到==》重点看材料1,其他材料也可能有要点
4.要求:一般都是基本要求;可能会有特殊要求。
请以“……化”概括特点,并解释具体表现。
5.字数:不超过……字。确定总字数,通读全文确定要点个数,规划每条要点平均参考字数。(平均参考字数=总字数/要点个数)
(二)分析材料
运用阅读方法,围绕题干指示方向,去材料中用标记手段标记要点。标记方法:
1.标记什么:标记核心关键词,用自己的语言串联
2.标记符号:用横线、波浪线、双横线标记关键词或短句
特殊字母、符号标记同类对象
(三)提炼方法
内容加工:
1.精简:去掉不必要的修饰词。形容词、数词、举例词。
如:修缮道路、增加公交路线、……修建停车场、安装路灯等基础设施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2.官方:把通俗的语言变成官方的表述。
原来一天30,现在150==》提高收入水平
3.概括:把许多具体问题变成统称的概括性问题
滥砍滥伐、垃圾乱丢、动物粪便遍地、污水随意排放==》生态环境问题
4.精神:把具体行为做法提炼成精神品质
爱岗敬业、奉献精神、心系群众、勇于担当
如:当遇到带着病还坚守工作岗位的现象,就要联想到“爱岗敬业”
综上所述,归纳概括方法技巧众多,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和总结,就一定能够在归纳概括题中取得不错成绩。
申论归纳概括你掌握全面了吗
按照往年考试趋势,归纳概括是申论考试中经常考察到的题型之一,要求能够全面地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恰当组织语言,准确、得体、有条理地进行书面表达,提炼出相关要点。为更好地备考,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了解:
一、能力描述
A类: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B类:要求准确理解归纳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对所涉及的观点和事实进行恰当的解释,并做出合理的推断。
C类:要求能够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对给定资料中所涉及的理论、政策、观点及事实本质等有明确的认识,并进行准确分析和解读。
二、考情分析
1.必考题+基础题——必须掌握
2.考情变化趋势
①2019年前——单材料阅读(指定材料)
②2019年后——多材料阅读(涉及多篇材料)
3.问法灵活/新颖——把握作答对象,如特点、变化、价值等
三、评分标准
【基础要求】
1.准确:找点准确(材料要点定位)+用词准确(一般带“”词可以适当省略,字数够就可以抄全)
2.全面:要点齐全,宁滥勿缺原则(肯定的/重要的写在前面,存疑的可以写在后面)
3.有条理:分条作答,序号标注(1.2.3//一、二、三等均可,灵活选择)
【特殊要求】
有理有据:要点呈现结合材料案例分析
用词规范/准确/精准:约数词不要抄(大约,大概等)
四、作答方法
【审题】——得出完整的作答思路
1.审题干:范围、分值、作答对象
2.审要求:关注特殊要求和字数要求
【找点】——带着问题和题干关键词找点,找全要点,清楚标记
1.直接概括:从材料中直接抄要点——材料表述精炼、高端等
2.综合概括:从材料中未能直接抄到要点——材料口语化表达较多、要点混杂等
(1)去掉个性提取共性
例子:概括S村乡村治理的举措
安装路灯、水泥铺路、修建水库、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房屋修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2)口语化转换为规范化的书面语
例子:请概括S村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材料:大摆酒席、人情礼高达几十万,王大妈说大家都送这么多,少的话怕被人议论、太丢人了——问题:铺张浪费、人情礼负担重、攀比风气——存在陈规陋习、人文环境差。
【加工】——符合字数要求、精炼表达
1.逻辑加工:可根据材料结构写成总分结构
2.内容加工:合并同类项(重点)
1)同义法: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要点表达灵活取舍
2)同主体法:按照对应要点涉及的主体、身份群体等划分要点
3)同范围/层面法:按照常见的分类标准,如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划分要点
3.语言加工:精炼(删减修饰词、精简字数,不超过规定字数)
【书写】
1.字迹工整,卷面清爽
2.分条罗列,要点前置——常见书写逻辑:总括句+具体要点(序号+前置关键词+相关要点展开)
总括句的写法:
1)实写——一般会赋相关要点分(存在得分词),不能省略
照抄原文:概述性比较强的句子/能够起到总领的作用,一般常出现在首/尾段
自己概括:提炼具体要点的核心(高端词/核心词/主题词等),涵盖所有要点
2)虚写——改编题干——一般不会单独赋分,字数紧张可领会取舍
前置关键词的写法:
1)材料原词:概述性较强的词汇或高端表达等
2)自己概括:提炼核心关键词前置或引用积累的相关热点词等
申论归纳概括题的语言加工和逻辑加工
在申论归纳概括作答中,很多考生存在如下困惑:材料也能找到与作答对象相关的表述,但是在答题时又发觉不能作为要点直接呈现,无从下笔。究其原因,在于部分考生加工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将从语言加工和逻辑加工两个方面助力各位考生乘风破浪。
一、语言加工:规范、简洁
规范化:申论中,部分材料语言较为口语化,在材料表达不规范的情况下,我们一般是不能直接抄下来的,通常要将其转化为书面表达。比如,题干让我们概括的是老马是如何当好基层的绣花针的,材料中有句话是“老马笑着掏出笔和本......”很明显这句话是一个做法的出处句,但由于表述不是很规范,不能直接抄,所以把它变成规范表述即为“坚持做工作笔记”。
简洁化:即去掉一些形容词修饰词等一些不重要的定语,多呈现要点的关键词。作答字数有限,必然要求我们要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在有限字数内通过简洁化处理全面呈现要点。比如,有一题让考生概括地方政府环保执法存在的问题,材料中描述道,“环保的法律法规覆盖范围比较广,但从微观方面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城市社区的生活污水污染问题,群众反映比较强烈……又如近几年群众反映的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环保部门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处于两难境地,管,没有法律依据,不管,确实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这段材料描述比较多,需要将这段材料信息精简概括成两句话即可,即为“法律法规规定宽泛,缺乏法律依据。比如在实际工作中关于生活污水污染问题及养殖污染问题,在法律上没有充分明确,影响环保执法质量。”
二、逻辑加工:总分形式、分条呈现
首先,尽量呈现总分结构,换句话说就是在呈现具体要点前,最好有一个前置词。那么如何找到前置表述呢?一方面,考生可重点考虑材料中的高档词汇、权威表述、高频词等,往往可提取作为前置词使用;另一方面,考生也可思考整条要点中最核心最关键的表述是什么,提取放在要点最前面即可。
再次,从外在呈现而言,最好标记序号,分条呈现。例如:“第一、第二、第三”,“一、二、三”,“1、2、3”都可以。
任何技能的习得都“非一日之功”,唯有“日复一日”的实践总结才能真正掌握。以上分享的两个加工技巧,希望考生们能熟练加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