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申论积累:名言警句及释义(270条)
2022-10-03 09:30
来源:政华公考

申论积累:名言警句及释义(270条)

一、爱民篇

1.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清·黄宗羲)

【释义】天下的太平或者混乱,不在于一家的兴盛或衰亡,而是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忧愁或欢乐。

2.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宋·胡宏)

【释义】水因为有源头,所以其流才没有穷尽;树木因为有根,所以生长才没有穷尽。

3.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汉·王符)

【释义】大鹏的冲霄飞翔,不是靠一根羽毛的轻捷;骏马的疾速驰骋,不是靠一只腿脚的力量。

4.明堂所赖者唯一柱,然众材附止乃立;大勋所任者唯一人,然群谋济之乃成。(宋·石介)

【释义】房屋厅堂赖以支撑的是柱子,但是这柱子要有其他很多材料附上才能立住;大的功勋只给予一个人,但功勋要靠群众的谋划和努力才能建立。

5.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李世民)

【释义】水能够托载着船航行,但也能够把船打翻弄沉。

6.为政,通下情为急。(明·薛渲)

【释义】为官从政的,掌握和了解下面的情况是最为急迫的。

7.足寒伤心,民寒伤国。(汉·荀悦)

【释义】脚受了寒就会伤害心脏,民众寒了心就会伤害到国家。

8.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宋·张端义)

【释义】天下是属于天下人的,不是一两个人的天下。

9.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明·谢榛)

【释义】从来治理国家的人,都不能忘记最普通的老百姓。

10.块土不能阻狂澜,匹夫不能正颓俗。(宋·林逋)

【释义】一块土不能阻挡住汹涌的狂澜,个人不能纠正衰败恶劣的风俗。

11.仰高者不可忽其下,瞻前者不可忽其后。(三国·诸葛亮)

【释义】仰面向高处看,向高处走的不要忽视下面,往前看的不要忽视后边。

12.举大事,动众情,必协众心而后济。不能尽协者,须以诚意格之,恳言入之,如不格不入,须委曲以求济事。(明·吕坤)

【释义】干大事情,动大人众,必须协调一致、团结一心才能行动。如果不能协调,必须以诚意要求,以恳切的语言打动;如果还不行,就必须暂时委曲求全,以成大事。

13.取天下,守天下,只在一种人上加意念,一个字上做工夫。一种人是哪个?曰民。一个字是什么?曰安。(明·吕坤)

【释义】夺取天下,守卫天下,只需要在一种人身上打主意,在一个字上下功夫。这一种人是谁,回答是:“人民百姓”,这个字是什么?回答是“安定”。

14.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汉·司马迁)

【释义】治理国家的道理,应从让人民富裕开始。

15.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唐·白居易)

【释义】哪里能得到万里大的皮衣,把天下四方都盖起来,使人们温暖都能和我一样,天下就没有受寒冷的人了。

16.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郑燮)

【释义】卧在府衙听着竹子被风吹的萧萧作响的声音,我象是听到民间的疾苦声。我这小小的州县官吏,对民间一枝一叶都是有感情的。

17.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我亦曾糜太仓粟,夜闻邪许泪滂沱。(清·龚自珍)

【释义】拉粮船的一根缆绳要十个纤夫,细算起来每天有千艘粮船渡过运河。我也曾在京城作官,消耗过国家的俸米,今夜间听到纤夫的呼号,忍不住泪如雨下。(邪许:纤夫劳动的呼号声)

18.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仲)

【释义】要使政事有所建树,关键在于顺从民心,政事所以废驰,关键在于没有顺着民心。

19.上不能宽国之利,下不能饱尔之饥。我饮酒,尔食糟,尔虽不我责,我责何由逃。(宋·欧阳修)

【释义】上不能为国开拓利源,下不能使你们解除饥饿。我在喝酒,你们在吃酒糟,你们虽然不责怪我,但我的责任又怎能逃脱呢?

20.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宋·王令)

【释义】高高的昆仑山上有常年积雪,蓬莱岛上经常是阴凉。我既不能用手提起天下受暑热之苦的人同去乘凉,又怎么能忍心独自到那些地方去避暑呢?

21.先忧后乐范文正,此志此言高孟轲。暇日登临固宜乐,其如天下有忧何?(宋·王十朋)

【释义】曾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他的志向和语言比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的孟子更高。闲暇时本来宜于登山临水享乐,无奈天下有忧,又怎么能乐得起来呢?

22.凭君莫言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唐·曹松)

【释义】请求你不要说自己封侯作官的事要知道一将功成会要牺牲很多的人。

23.身为野老已无责,路见流民终动心。(宋·陆游)

【释义】虽然退休为乡下野老已没有责任了,但在路上看到流浪的人民终归还要动心。

24.安得壮士挽天河,一洗烦郁清九区。(元·王冕)

【释义】如何能得壮士把银河挽下来,一洗百姓的烦郁使全国都清新呢?

25.但令四海歌声平,我在甘州贫亦乐。(明·郭登)

【释义】只要使四海都歌舞声平,人民安居乐业,我在甘州就是受贫也是快乐的。

26.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宋·罗大经)

27.哀哉流民!何时天雨粟使女俱生存。(元·张养浩)

【释义】可悲呀,到处流浪的灾民!什么时候老天象下雨般下些粟米,让你们都能生存下去。

28.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唐·聂夷中)

【释义】我希望皇帝的心,变为一枝明亮的蜡烛,不去照那穿绸缎绫罗的富豪人家的丰盛筵席,只去照那被剥削的无法生活而逃亡在外的贫苦人家留下的空屋。

29.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战国策》)

【释义】国家的制度有其平常规律,而有利于民众作为根本,作官从政有规范原则,而使政令通达实行作为最主要的。

30.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唐·王维《赠房卢氏琯》)

【释义】达人,通达事理的人。

31.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宋·欧阳修《偃虹堤记》)

【释义】意谓关心百姓的利益愈深,那就对各项设计措施考虑得十分周密。

32.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

【释义】任,承担。患,患难。

33.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明·黄宗羲《原君》)

【释义】释,解除。

34.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积力:全成之力。(《文子·下德》)

【释义】举,举动,行动。即,就。

35.莫三人而迷三人:指多数人。意谓没有多数人的意见就会迷惑。(《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引古语)

36.整顿世界,全要鼓舞天下人心,鼓舞人心,先要振作自家神气。(明·吕坤)

37.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释义】人从水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形象,从百姓精神面貌可以知道国家治理状况。简而言之,就是“以民情为镜”。

38.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释义】只要能够让天下的百姓都吃饱穿暖,煤炭就会不辞辛苦地走出山林。诗句抒发了作者想为百姓献身的博大胸怀。

39.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释义】政权的成败在于人心的顺逆,政令能够推行,在于顺应民心;政令所以废弛,在于违逆民心。

40.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

【释义】最高尚的道德,莫过于爱民;最低贱的行为,莫过于戕害百姓。

41.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

【释义】清除百姓的祸患,如同去除自己的心病一样。

4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释义】怎样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让普天下贫寒的人们都能得到庇护,让他们欢乐开怀。

二、民生篇

1.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周官辨非》

【释义】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

2.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许衡

3.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苏轼《荔枝叹》

【释义】我愿老天可怜可怜那些老百姓,不要生出希罕东西而给人民带来灾害。

4.烟浪溅篷寒不睡,更将枯蚌点渔灯。——皮日休《钓侣二章》

5.以人为本,以财为末;人安则财瞻,本周则邦宁。——陆贽

【释义】以人民作为根本,以财富作为末梢;人民安定,就会创造充裕的财富,根本巩固了,国家就安宁。

6.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

【释义】百姓生活的根基在于勤劳,只要勤劳就不会缺衣少食。勤奋能够弥补不足,勤奋努力才有机会。

7.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

【释义】政权之所以能兴盛,在于顺应民心;政权之所以废弛,则因为违逆民心。

8.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释义】人民,常常被比为载舟的水,喻为种子的土地,视为枝叶的根本。对于执政者,人民的重要性如何强调也不为过。

9.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周官辨非》

【释义】圣人治理天下所用之道,但凡是于民有利的事情,一丝一发也要推行;于民有害之事,一毫一末也必须革除。

10.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汉刘安《淮南子·氾论训》

【释义】治理国家的原则,最根本的就是要利民。利民,就是要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11.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

【释义】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国君应该重视民众的生活,关爱民众的生命。民众安定国君就安定,民众快乐国君就快乐。

12.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释义】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也是为人民而设立,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的存亡。

13.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

【释义】政权之所以能兴盛,在于顺应民心;政权之所以废弛,则因为违逆民心。

14.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

【释义】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

15.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

16.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程颐

17.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王廷相

【释义】人民物质上的富足和精神上的快乐,是国家安定无事的前提条件。

18.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王符

【释义】治理国家的人要以使人民富裕为根本大事。

19.何时睹澄清,一洒民生艰?——梁启超

【释义】什么时候才能看见透明而又公正的社会,一洒心中人民生活困苦的不满

20.节欲则民富,中听则民安。——晏婴

【释义】节制私欲,那么百姓就会富裕判断讼事无差错,那么百姓就会安定。

2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2.财须民生,强赖民力,戚恃民势,福由民殖。——陈寿

【释义】国家的财富须由人民创造,国家的强盛依赖于人民的力量,国家的威望依仗人民的势力,国家的福气也由人民来增长。这几句可用来说明国家的富强,人民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强国必先富民。

三、治国篇

1.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释义】提前做好准备,以防范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这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

2.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管子·治国》

【释义】但凡治理国家的方法,必须首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百姓富裕就容易统治,百姓贫穷就难以统治。

3.财者,为国之命而万事之本。国之所以存亡,事之所以成败,常必由之。——苏辙:《栾城集·上皇帝书》

4.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苏轼《范增论》

【释义】指东西总是自身先腐烂,然后虫子才可以寄生。比喻自己先有弱点而后为外物所侵害。

5.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

【释义】做事,要在尚未发生以前就着手;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6.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7.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孙中山

8.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战国策》

9.治大国,若烹小鲜。——孟子

10.尚贤者,政之本也。——《墨子·尚贤》

11.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易经·系辞下》

12.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

13.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春秋)管仲《管子·牧民》

【释义】礼、义、廉、耻是维系国家的四项道德准则,如果它们不能被推行,国家极易灭亡。

1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春秋)孔子《论语·为政》

【释义】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1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春秋)孔子《论语·为政》

【释义】用政令来来治理百姓,源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16.可怀以德,难屈以力。——(西晋)陈寿《三国志》

【释义】可以用道德感化民众,不能用武力镇压民众。对内使用武力要慎重。

17.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春秋)孔子《论语》

【释义】为政宽大能够争取民众,建立起来的威信真正使人信服。军事上,喻指管理部队要有方法。

四、生态篇

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陶渊明

【释义】在一俯一仰的瞬间就游遍了宇宙,怎不使人快乐呢?

2.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吕氏春秋》

3.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庄子

【释义】能够体会天地万物的不同美丽能够知了天地万物的生存道理。知道了天地万物之所以存在的道理,那么就会去珍惜,去爱护。

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释义】人在大地上生存,遵守大地万物生长作息的规则;大地承天,万物的生长繁衍和迁徙是依据自然气候的变化而进行的;自然气候,天象变化遵从宇宙间的“大道”运行;而宇宙间的“大道”,则是世间万物本来的样子。

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释义】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三皇五帝尧的圣明或者夏朝桀的暴虐而改变。

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德,道法自然。——《老子》

7.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

【释义】通过观察天地运行的规律,以认知时节的变化;通过注重伦理道德,使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礼仪。

8.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

9.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齐民要术》

【释义】顺应天时,裁量地理,根据规律办事,就可以用较少的力收获更多成功。

10.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荀子·天论》

【释义】自然万物的存在及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春秋)老子《道德经》

12.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春秋)老子《道德经》

【释义】了解常理就是智慧,背离常理,就会出乱子。

13.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礼记·中庸》

【释义】然后天下万物能一同发育而不相互危害,各种行为准则能同时进行而不相互矛盾。

14.独阴不成,独阳不生。——(战国)榖梁赤《春秋榖梁传·庄公三年》

【释义】泛指单凭一方面的因素或条件促成不了事物的生长或出现。阴和阳之间,并不是孤立和静止不变的,而是存在着相对,依存、消长、转化的关系。

15.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上》

【释义】物品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

16.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卷十六》

17.山泽救于火,草木植成,国之富也。山泽不救于火,草木不植成,国之贫也。——《管子·立政》

18.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春秋)孔子《论语》

【释义】孔子只用鱼竿钓鱼,而不用大网来捕鱼;用带的箭射鸟,但不射归巢栖息的鸟。

19.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吕氏春秋·义赏》

20.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释义】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

21.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唐)白居易《鸟》

22.天不语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唐)李白

【释义】天地不会说话,但不影响四季运行,也不影响百物生长。比喻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各有其自身的规律,它们各自按照其自身规律去发展。

23.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唐)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释义】意思是,等到春天来临,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颇可赏观。现在引用这句话表达的是人们对新年的向往与期盼,同时也是对春季的赞礼和讴歌。

24.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北宋)张载

【释义】人民都是我的兄弟姊妹,万物与我都是天地所生。2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南宋)辛弃疾

五、奋斗篇

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释义】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能荒废在游戏玩耍中。

2.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3.“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释义】习近平语录解读: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4.“人生在勤,勤则不匮”

【释义】习近平语录解读: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广大劳动群众指明了光明的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的历史任务,为广大劳动群众赋予了光荣的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为广大劳动群众提供了宝贵的机遇。面对这样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有机会干事业、能干成事业的时代,广大劳动群众一定要倍加珍惜、倍加努力。

5.“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释义】习近平语录解读:幸福和美好未来不会自己出现,成功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让我们坚持开放共贏,勇于变革创新,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

6.“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释义】习近平语录解读: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今天,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在我们广袤的国土上继续书写13亿多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六、道德修身以及反腐倡廉

1.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

【释义】从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君子要学会慎独。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释义】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诚呢?与朋回友交往是否答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释义】指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现麻烦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撇清自己,从不会去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释义】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学习的能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5.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下》

【释义】向好发展就像登山一样艰难,向坏发展就像山崩一样迅速。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6.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菜根谭》

【释义】坚持道德的人,会受到一时冷落;趋炎附势的人,却会遭受永久的凄凉。通达的人透过现象把握精神本体,会顾及到身后的声名荣誉,所以宁愿受一时冷落,也不愿受万古凄凉。

7.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东汉)张衡《应闲》

【释义】不要担心职位不够高,而应该想想自己的道德是不是完善;不要以自己的收入不够高而感到耻辱,而应该想想自己的学识够不够渊博。

8.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元)许衡

【释义】衣食是用来让老百姓生活幸福的,而礼义是用人使人培养性情的。

9.“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

【释义】意思是指从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君子要学会慎独。

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释义】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

11.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

【释义】从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君子要学会慎独。

12.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

【释义】节俭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德奢侈是一切恶行中最大的恶。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释义】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也不能强加于人。

1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释义】君子对自己要求严格,小人则苛求于他人。

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释义】看见贤人,便应该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16.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春秋榖梁传·僖公二十二年》

【释义】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能言语。如果不能言语,何以称为人?言语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能表达承诺。如果言而无信,言语再多也没有意义。

17.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下》

【释义】顺从良善如登山一样艰难,屈从邪恶如山崩一般迅速。

18.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墨子·修身》

【释义】聪明人心如明镜却不过多言语,能干实事却不邀功争赏,这就是他们名扬天下的原因。

1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释义】富贵不能使之腐化堕落,贫贱不能使之改变志向,武力也不能使之屈服。

20.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

【释义】对于别人不求全责备,检查自己总觉得像是有某些不足。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释义】向好发展就像登山一样艰难,向坏发展就像山崩一样迅速。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22.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23.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伤,敢于壮士断腕。(自我修养)

24.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孔子

【释义】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2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6.古语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释义】慎独是古人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它强调在“隐”和“微”上下功夫,要求在那些看不见的和细小的事情上做到固本守节,清正谦明。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慎独”,非常值得提倡。

27.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

【释义】“明明德”指的是彰显光明美好的德行。而“亲民”,指的是要将这种光明、美好的德行推及到民众身上,然后共同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止于至善。”

28.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

29.勤学、明辨、笃实,以此修德,何愁国之不兴,人之不立呢!(修德的具体做法)

【释义】勤学就是要向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明辨就是要善于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善于做出选择。笃实就是修德就要落到实处。

30.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释义】人生来各有其所爱好的,只有我喜爱正直。即使我的身体被肢解也仍然不改变,我的心难道也可以惩治?指身体可以被刑罚处置,但思想却不是惩罚可以改变的。

31.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释义】你要看见别人比自己好的地方,你就要向他学习,这叫“见善则迁”。当你发现自己有些事情做错了,做得不够好的时候,一定要改正,要不怕改正错误。做到了“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你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做一个君子。

3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3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4.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3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释义】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36.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3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释义】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3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释义】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3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4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释义】是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毫不关心。

41.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释义】“生于虑”是指做事要未雨绸缪,周密考虑和精心安排各项工作;“成于务”是指要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失于傲”是指越是形势好,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

42.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牵。(清·张伯行《禁止馈送檄》

七、创新篇

1.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释义】一天到晚谨慎做事,自强不息,和日月一起运转,永不停止。

2.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释义】使事业局面日新才能称为盛德卓著的功德。

3.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释义】指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

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释义】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比喻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问题关键。

5.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

6.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周易·益卦》

【释义】变通趋时,把握时机,做出适于时代需要的判断和选择。

7.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西汉)桓宽《盐铁论·忧边第十二》

【释义】聪明的人(往往会)根据时期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有大智慧的人(会)伴随着事物(发展方向)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

8.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北宋)王安石

【释义】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人们的议论也不需要担心。

9.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不退者。——(北宋)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二十五》

【释义】我们学习应该能发现新的东西,有新的见解,这才算是进步。如果学习没有猎取新的东西,那么便可以说是倒退了。因为时代在进步,科技每日新,人不进步,便算是退步了。

10.事不凝滞,理贵变通。——(元)脱脱、阿鲁图等《宋史·赵普列传》

【释义】做事灵活不拘泥,善于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变通方式。

11.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徐悲鸿

12.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李政道

1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14.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习近平

15.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德]歌德

16.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爱因斯坦

17.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爱因斯坦

18.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爱因斯坦

八、科学(科技)篇

1.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陈独秀

2.科学的根本精神在于求真理。——胡适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4.科学是使人的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意]布鲁诺

5.科学是对狂热和狂言最好的解毒剂。——[英]亚当·斯密

6.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她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学者是属于祖国的。——[法]巴斯德

7.人类精神必须置于技术之上。——爱因斯坦

九、文化教育篇

1.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

2.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东汉)王充《论衡·佚文》

3.艺作品不仅是一面镜子——反映生活,而须是一把斧头——创造生活。——茅盾

4.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

5.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美]爱默生

6.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美]爱默生

7.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俄]高尔基

8.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礼记·文王世子第八》

【释义】当老师的以事例教导学生使他得到道德上的启发。

9.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战国)荀况《荀子·大略第二十七》

【释义】国家想要振兴,必须尊敬教师,重视传授专长技术的师傅,教师受尊重,国家的法律制度就能得到保存。

10.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11.吐辞为经,举足为法。——(唐)韩愈《进学解》

【释义】孟子和荀子这两位大儒,他们一说话就能够成为经典,一举手、一投足就能够被世人效法。

12.德高为师,身正为范。——陶行知

十、勤俭节约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释义】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2.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释义】对于自然界的物产资源,要有限度地索取、有节制地使用,这样才能常保富足。

3.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释义】奢侈而懒惰的人就贫穷勤劳而节俭的人就富裕。

4.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释义】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5.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释义】辛勤地为国家效力,能够节俭持家

6.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释义】节俭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德,奢侈是一切恶行中最大的恶。

7.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释义】生话节俭,国家就昌盛;嗜欲放纵,国家就衰亡。

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释义】回顾以往的朝代勤俭能使国家昌盛而奢侈腐败会使国家灭亡指出了一切政权成败的关键。

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0.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十一、公正篇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篇》

【释义】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选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表达的是一种大同的理想社会。

2.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吕氏春秋》

【释义】贤明的君王在治理天下时,一定会把公正放在第一位,这样就能把天下治理的井然有序,人们安居乐业,天下自然就会太平。

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春秋)孔子《论语·季氏第十六》

【释义】不担心分的少,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公平公正,不担心人民生活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

4.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清)刘鹗《老残游记》

5.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则为善者日进,为恶者日止。——(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陈纪·陈纪三》

十二、法治篇

1.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战国)商鞅《商君书·算地第六》

2.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北宋)王安石《周公》

【释义】在天下设立好法制,天下就会太平;在一国制定好法制,一国就会太平。

3.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战国)韩非《韩非子》

【释义】强调法度应随时顺应变化而变化,社会才能治理得好;社会管理与社会实际相适应,才能取得成效。

4.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战国)韩非《韩非子》

【释义】国家不会永远富强,亦不会长久贫弱。执行法度的人坚决,国家就会富强;执行法度的人软弱,国家就会贫弱。

5.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东汉)王符《潜夫论·述赦第十六》

【释义】一个国家只有严格执法,法令能够贯彻执行,国家才能治理整顿好,才能兴旺繁荣。

6.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北宋)包拯《致君》

【释义】只要依法治国法令畅通,纪律和风气自然清正,那样就不会有治不好的国家,也不会有顽固不化的百姓。

7.令在必信,法在必行。——(北宋)欧阳修

【释义】政令必须讲信用,法律必须要执行。政令若能得到民众的拥护,必须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8.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明)张居正

【释义】公正和清廉是从政的要领;俭朴和勤劳是持家的方法,天下的事情,制定法令并不困难,难的是认真切实地贯彻执行;听取群众意见也不算难,难的是让群众的意见实际生效。

十三、诚信篇

1.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释义】意为建立言辞以表现自己的美好品德。

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释义】意思是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

3.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

【释义】不讲信用的人无法在社会立足。引申为无法立足于社会,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可。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释义】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是否可以(做成事)。即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5.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释义】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会垮掉。引申出人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的意思。

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释义】说出的话一定要足以信任,行动了就一定要有结果。

7.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8.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大学》

【释义】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9.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10.人之所助者,信也。——《易经》

11.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释义】金玉并不值得宝贵忠信才值得宝贵。

12.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孔子

【释义】说话要诚实守信行为要忠诚正直。

13.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

【释义】以术驭人者,人亦以术而待。说的就是用真诚打动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用真诚来回应。

14.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15.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

16.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释义】才能是德行的凭借德行是才能的统帅。

1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18.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汉·韩婴《韩诗外传》

【释义】待人诚实,即使疏远的人也会亲近你,待人虚伪,即使是亲友也会疏远你。

19.信不足,安有信。——《管子》

20.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释义】君子陶冶思想性情,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没有什么比诚心诚意更重要的了。

21.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22.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

【释义】有了至诚的心意而没有感动别人,是没有的。不真心诚意,要感动别人也是不可能。

23.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2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25.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26.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鲁迅

27.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28.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论语·颜渊》

29.推人以诚,则不言而信矣。——王通《文中子·周公》

30.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31.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孔子

【释义】不在意一个拥有千辆战车的国家,却更在乎自己讲话的信用。意在强调信用对于一个人是无价之宝。

32.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33.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程颢、程颐《二程集·论学篇》

34.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行也。——淮南子

【释义】说话要讲信用,要诚实。以后毕能有所作为,即使天下再大也能行之无阻。

35.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36.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准南子》

【释义】马先看是否驯服,而后看是否优良;人应当先看是否讲信用,然后再看他的能力如何。

3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论语·为政》

38.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中庸》

39.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40.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41.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42.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释义】轻易许下的诺言必然缺乏信用,把事情认为地或者形容地很容易的话,真正做起来就会有更多的麻烦。

43.自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宋·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

【释义】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

44.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十四、实干篇

1.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释义】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例:“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曙光在前,但改革的攻坚期,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脚踏实地,不断攻坚克难。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

【释义】意思是粗大的树木都是由小树苗长成的。比喻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脱贫攻坚是一项长期任务,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带领全体人民实现全面小康建设。

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释义】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做起;天下的大事,必定从细微的做起。

例:“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国航天事业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发扬一丝不苟的精神,从一个个零部件开始突破,最终积少成多,成为领航者。

4.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释义】事物是甜还是苦,尝试过的人才能辨别;道路有平坦与险阻,走过的人才知道。此句道出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例:“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到克服突出起来的自然灾害,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到应对各种国际经济危机、政治风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出了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编织起覆盖13亿人的社会保障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5.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韩非子·喻老》

【释义】小心地对待容易的事,进而避开了难事;认真地填塞微小的漏,进而避免了大祸。

例:“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个历史任务,光荣而艰巨,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懈地为之共同努力,所以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6.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释义】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

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实干是最响亮的语言,是赢取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习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开创。没有坐享其成的收获,也没有一劳永逸的事业。空唱高调,蓝图再好也不过是画饼充饥;脱离行动,梦想再美也不过是黄粱一梦。

7.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释义】骏马能长途奔驰跨越艰难险阻,但要论耕田,就比不上牛了;坚固的车子能负载很重的东西,但若要渡河,就比不上船了。这段话形象地告诉我们,物各有利弊、人各有长短,只有扬长避短、因材施用,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例:“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工作中,要注重发挥团队精神,每一个人因为特色有别、特点各异,在团队合作中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8.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

【释义】形容掌握很多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很多柄剑之后才懂得如何识别剑器。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青年人在步入基层后要多听多看多练,只有深入实践,见得多,识得广,才能迅速成长。

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释义】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依靠亲身的实践,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10.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王充

【释义】知道房屋漏雨的人在房屋下,知道政治有过失的人在民间。

11.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东周·战国时期韩非《韩非子·显学》

【释义】强调国家的文臣武将,特别是选拔高层的官员和将领,一定要从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中选拔。否则处理政务,领兵作战就可能是纸上谈兵,耽误国家大事。

12.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