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综合分析题取胜技巧
申论综合分析题以“全”取胜
多数考生在申论备考中对综合分析有畏惧心理,认为综合分析难看懂、不理解,导致失分率比较高。如何在省考中拿到综合分析的高分成为广大考生的关注重点,为此,政华公考为备战申论考试的考生分享综合概括的做题技巧,助力大家准确、深刻作答要点。
一、掌握出题特点,透析命题规律
从历年考试来看,省考综合分析考法比较固定,多数以对一句话或某个短语解释为主,难度系数不大,从题干作答对象中可明确掌握出题方向。一是可根据题干作答对象明确关键词(一般为实词),二是根据句子整体走向判断作答方向。例如2021安徽省考申论A卷,谈谈对种下满地金黄的庄稼,才是为旷野除草最好的办法,从中可以抓住两个关键词(种下庄稼,旷野除草),整体走向强调前者是后者最好的办法,可往做法方向去思考,由此可初步明确作答方向。
二、把握材料特点,还原材料逻辑
可优先结合题干对象出处段进行简单分析,提炼有效信息,另外回归材料每段,寻找与题干对象有关的要素,常见要素有原因、影响、做法、表现、特征等要素,在梳理时,需要梳理要素与作答对象的关系,确保答案书写条理更清楚;另外可根据材料特点确定作答重点,省考多数为案例材料,可多关注案例中的做法和结果确定要点,有助于正确书写答案。
综合分析在考试中整体不难,只需各位考生掌握备考技巧即可轻松取胜,政华公考祝愿大家取得好成绩!
申论综合分析之做题逻辑有几何
在申论考试中,综合分析题的做题难度较高。相比于其他题型而言,综合分析题目设置更加灵活多变,尤其表现为做题逻辑的多样性。很多考生在拿到题目时往往只是根据以往的做题经验机械性地套作回答,最终得分不理想。出现这种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不知道综合分析做题逻辑的多样性。因此,政华公考今天带来了综合分析题目作答逻辑的汇总,希望能通过题目实例让大家全面了解综合分析解题逻辑的多元性。
一、关系分析——分析两者关系
题干: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你对“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的理解。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分析透彻。
答题逻辑:“富口袋”是指物质生活富裕,“富脑袋”是指精神生活富足。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方面,物质富裕是精神富足的基础。另一方面,精神富足为物质富裕提供精神动力。然而,当前一些乡村在生活水平提升和乡村民俗文化发展方面还存在短板。因此,乡村应继续奋斗。
【解析】题干给出三个答题的入手点,分别为“富口袋”、“富脑袋”和“既要...,也要...”。所以在答题逻辑的判断中,要把握对“既要...,也要...”的体现。根据材料内容,本题目在在探讨“富口袋”和“富脑袋”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两者相辅相成,所以本题的答题逻辑为分析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
二、案例论证——证明观点的正确性题
题干:资料1中说:“如果没有宪法和专利法的保障,就不会出现爱迪生这样伟大的发明家,如果没有专利制度,像福特这样的人也就没有动力了。”结合资料1.2,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求:1.理解正确,观点鲜明;2.分析深刻,逻辑清晰。
答题逻辑:这句话的意思是推进科技创新,关键在于形成有利于充分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文化。近代以来先后崛起的有世界性影响的大国,无不是以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支撑的。正如,英国建立了专利权制度和公司制度,使得科技进步与市场应用有效结合,近现代文明演进才有质的飞跃。而中国改革开放决策者体悟到了科技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法治的保障,建设了一个有利于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科技不断进步并有效投放于市场的可持续的法治保障体系。但科技与法律本身是有代际的,我们应推动二者不断同向迭进,正向互动,助力国家崛起。
【解析】分析题干,不难理解本题有两个关键词“专利制度”和“科技创新”。此外,题干也给出了两者的逻辑关系“专利制度有利于推进科技创新”。但是,本题的做题逻辑到底应该如何安排还是要看材料。而材料围绕题干关键讲了英国和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这两个国家案例。因此,本题的分析逻辑就应该是以案例为主的案例论证分析逻辑。
除了上文提供的两个论证逻辑以外,综合分析题目还有“背景—原因—影响—举措”的递进分析逻辑、“解释—具体表现”的说明分析逻辑、“动力—阻碍”的发展条件分析、“成绩--问题”的二元辩证分析逻辑、“问题—危害—原因—对策”的问题分析逻辑等。所以,考生千万不能根据有限的做题经验生硬套作下一道题目。作答逻辑的确定还是需要依据材料。
综合分析题目虽然困难,但是其本身有内在的解题规律。考生只要把握本质,能够根据题干和材料信息进行合理判断,就能提高此类题型的得分。考生在做题之余一定要归纳做题技巧,做到“百炼成钢”!
申论综合分析题:有效审题、明确思路
同学们在学习申论综合分析题型的时候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题干过于冗长分不清楚主次,无法有效分析题干进而明确找点方向;材料阅读迷迷糊糊,觉得没有办法分清楚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要点整合到底应该是何逻辑……。对每位考生来说,想要在规定时间内对给定材料进行有效阅读,才能追求得分的最大化,而有效的审题就是成功最核心关键因素。那么如何才能精准定位题干关键词、明确找点方向呢?接下来政华公考给大家分享综合分析题如何从审题中迅速定位核心关键词,进而整合答案要点。
A问:理解一个词,一句话,无从下手怎么办?
1.谈一个词的理解,可以先从字面体会。
比如,“谈谈对种戏”的理解这道题,我们可以大概估计戏,是戏剧,那么一定和文化有关,把“戏”种下就是说发展文化事业方面有关,有了大体字面上的理解,往往就可以找出相关的要点。
2.谈一个词,一句话的理解,都可以结合材料的统一主题去辅助理解。
各位同学会发现,每一年申论的材料都有统一的主题,那么我们的综合分析题应该也逃脱不开这个主题,比如2021年国考副省级考试中,材料的统一主题就是变革和进取,所以对于综合分析题中,谈对“这些努力,有形的会老去,无形的会深刻改变小谷村”这句的理解的这道题,我们就能猜测,有形和无形也和变革与进取有关,而这道题其实讲得就是乡村的变革。
3.整体快速浏览材料,再仔细找要点。
我们整体阅读材料后,往往会对这个词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它具象的概念是什么,我们才会找寻它相关的要点
B问:谈一个词的理解,为什么要写关于这个词的方方面面,杂七杂八?
我们经常说,谈一个词的理解,要把这个词的问题,原因,影响等等相关的要点都找出来,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实很好理解,只要充分理解“理解”这个词就懂了,比如我们谈,你对你伴侣的理解,怎么能体现你理解的深刻?那就是把它优点,缺点,性格,品质方方面面分析透彻,你就理解透彻了,同样,一个词你理解透彻了,除了对它作出合理的解释外,把这个词存在的问题,原因,影响都写出来,你分析透彻了,也就理解透彻了。这就是为什么谈理解的时候,要写这个词的方方面面,杂七杂八。
C问:我们要分析一个词的方方面面,那么“方方面面”都有什么?
常见的有一个词相关的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影响、存在的问题、背后的意义、相关的对策、其中的内涵、背后的本质、具体的表现。这些是最常见的,其他的分析比较少。但是还要结合具体材料具体分析,尊重材料,比如材料里出现大量例子证明论证观点,也需要寻找例子佐证题干分析内容,不过此种情况比较少见。
D问:谈一句话的理解该如何下手?
1.找到这句话需要解释的词,然后围绕这个词找要点,比如“这些努力,有形的会老去,无形的会深刻改变小谷村。”这句话当中,需要解释的就是“有形的”和“无形的”这两个词,围绕他们找要点。
2.结合句子环境,分析找到的这个词的范畴。比如“这些努力,有形的会老去……”说明“有形的”和“无形的”都是努力,因此我们要格外注重对材料中做法的找寻。
申论综合分析题作答的逻辑思维
综合分析作为申论小题里面较难的题型,大家往往会陷入找点迷茫的困境,到底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作答综合分析呢?政华公考在此进行深入分析。
一、明确基本思维,建立初步理解
综合分析本质上就是两种思维能力的考查:
综合——从整体上看待事物。是把剖析过的事物和现象的各个部分及其特征,结合为一个整体概念的思维方法,即要对分析对象的概念本质内涵观点等作出明确判断。
分析——从具体上看待事物。是把事物和现象的整体分割成若干部分进行研究和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即要对事物进行多角度的分开剖析,例如表现问题原因意义等等。
二、深度解读大纲,明确测查重点
大纲内容: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1)内容、观点或问题:
指分析对象,即问题题目所要求谈论的核心话题,常见于:词、句子、现象、政府举措、观点等等。
(2)分析和归纳:
分析--深入理解挖掘分析对象的本质涵义,多个角度展开分析。
归纳--对要点进行整理,理清要点呈现逻辑。
(3)多角度地思考:对材料的内容要全面看待,找点方向要齐全,具备综合全面的认识思维。
(4)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即观点,依据材料内容、客观实际、政府角度生活常识等等给出合理的结论。
三、明确题干逻辑,材料分析全面
【例】“给定资料”中提到,“尽管有些磕磕绊绊,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请根据给定资料,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求:准确、全面、有逻辑性,不超过300字。
1.明确分析对象,初步展开分析。
分析对象的内容越来越丰富,量越来越大,包含的意义越来越多,因此要重点注意在对题干初步理解上展开有效分析。
【题干分析】
题干划线句子“尽管有些磕磕绊绊,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有两个关键词:“磕磕绊绊”和“有奔头”,从字面意思看,“磕磕绊绊”表示存在问题,“有奔头”说明未来有希望,有问题怎么还能有希望呢?两词的词义矛盾。
划线句子中还给我们一组表示转折的逻辑关联词:“尽管......但.......”,所以二者的关系为:尽管存在问题,但是未来还是有希望的,言外之意,这些问题解决了所以我们的生活有奔头。所以回到材料中,我们重点要寻找那些已经被解决的问题,还可以找找为啥会出现问题、如何解决的问题和解决之后有奔头的表现。简单来说,我们要找的是背景/原因、做法、问题和结果。
2.带着分析方向,到材料中找点。
【片段节选】
进了城,刚安顿好,小冯就开始找工作。一天,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谁都得吃饭,周边餐馆又不多,这是个机会。”但转头又犯难了:干惯了体力活儿,炒菜水平也不高怎么办?妻子也发愁:店面租金是笔不小的数目,一时半会儿也难凑出来。2018年底,随着最后一批搬迁户入住,社区开始开展不同类型的就业技能培训。一看到有厨师培训班,早有想法的小冯和妻子立刻报了名。两个多月后,在社区的帮助下,小冯用凑齐的5万元租下了一间门面,期盼许久的小餐馆就这样开张了。小馆子环境卫生,口味地道,加上两口子手脚勤快又热情,赢得了不少回头客。看着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一个月能挣七八千块,早已脱贫,小冯终于能缓口气了。
【片段解析】
磕磕绊绊:工作问题(资金、技能)
有奔头: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并在社区帮助下凑齐资金,经营起小餐馆,脱贫增收。
3.将所有的要点按照逻辑,书写呈现答案(依据题干逻辑或材料逻辑)。
总结:
(1)阅读题干,确定分析对象(词、句、观点、现象、做法举措等);
(2)围绕分析对象,初步展开分析(根据自身理解,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
(3)带着分析方向,到材料中找点;
(4)将所有的要点按照逻辑分类加工整理,书写呈现答案(依据题干逻辑或材料逻辑);
综合分析题本质上就归纳概括+一点逻辑。本质是深度概括,把需要的相关内容整合到一起,按一定的逻辑呈现即可。
申论评价型综合分析题“三步走”作答战略
综合分析是公务员考试重要题型,考察的重点,题型种类多样,主要有评价型综合分析、解释型综合分析还有启示型综合分析;政华公考在本文重点谈谈评价型型综合分析。
评价型综合分析题三步作答:第一步亮明观点,依托材料;第二步具体论证;第三步总结或提出对策。
【给定资料】
韩潮来袭,韩迷们自然是喜不胜收,来者不拒,多多益善。而如同G这样的文化人士则不免有些心存疑虑,担心韩流损害我们的文化自尊。一方是欢迎,一方是反对,究竟谁说得更有道理?有网站发起“我们该如何面对韩剧热潮”的讨论,引发了大量跟帖。有网民把跟帖中的核心观点摘录如下:
观众喜欢韩剧,当然有其理由。比如情感细腻、演员养眼、制作精良等。相比于国内电视剧而言,这些都是韩剧的优势所在。在这个文化多元开放的时代,其实不管是韩剧,还是好莱坞的电影,我们都有选择的自由。原因很简单,观众自然是什么好就看什么。从某种程度上说,观众所看重的更多是韩剧的娱乐功能而非文化入侵。
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文明是在不断成功回应各种危机和挑战中得以存续和发展的。韩国的电视剧、美国好莱坞的电影,这些都是外来文化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外来的“文化鲶鱼”。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伤害并非是从韩剧或者好莱坞电影开始。因为自西方人用坚船利炮打开清政府的大门开始,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新文化运动,我们的传统文化可以说一直在与西方文化的斗争中不断地延续和发展。不可否认,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式微,有些好的传统、好的习惯、好的做法都被抛弃了,但中国文化或者说华夏文明依然在一脉相承。
不可否认,韩剧是韩国文化的一种体现,韩剧热无形之中会带来韩国文化的影响,对中国文化带来一定的伤害。但是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伤害程度究竟有多深,根本没有准确的实证数据。韩剧在大陆风行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穿韩版的衣服,说一两句“欧巴”“思密达”,吃几次韩餐,可并没有见到有谁因为喜欢看韩剧就改一个韩国名字或者移民韩国。韩剧的影响当然是客观存在,但说伤害了我们的文化自尊则未免太高估韩国文化的影响。
看看韩剧,天不会塌下来,文化自尊也不一定会受到伤害。换个角度说,我们既要正视韩流的影响,但更该思考如何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作答要求】
请根据“给定资料”,谈谈你对“文化鲶鱼”的理解。(20分)
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全面、语言简练。不超过300字。
【作答思路】
解释+观点:“文化鲶鱼”指外来的文化产品,外来文化给中国文化带来了各种危机和挑战,但中国文化也得以存续和发展。
原因1:在文化多元开放的时代,观众都有选择文化产品的自由。更多是看重文化产品的娱乐功能,想不到文化入侵这样的宏大命题;
原因2:外来文化会使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伤害,但是传统文化可以说一直在与西方文化的斗争中不断地延续和发展,依然一脉相承。
原因3:外来文化给中国文化带来的影响有多大,伤害程度有多深,根本没有准确的实证数据,说伤害了文化自尊太高估外来文化影响。
对策/总结:我们既要正视外来文化的影响,但更该思考如何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答案整理】
“文化鲶鱼”指外来的文化产品,外来文化给中国文化带来了各种危机和挑战,但中国文化也得以存续和发展。一方面,在文化多元开放的时代,观众都有选择文化产品的自由,更多是看重文化产品的娱乐功能,想不到文化入侵这样的宏大命题;另一方面,外来文化会使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伤害,但是传统文化可以说一直在与西方文化的斗争中不断地延续和发展,依然一脉相承;最后,外来文化给中国文化带来的影响有多大,伤害程度有多深,根本没有准确的实证数据,说伤害了文化自尊太高估外来文化影响。因此,我们既要正视外来文化的影响,但更该思考如何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申论综合概括如何运用恰当
从国家公务员考试到各省市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的难度都在逐渐走高,难度变化的原因就在于要点提取更困难。在申论材料日趋琐碎化、生活化的情况下,传统的“誊抄”思维就无法“一招通吃”所有题目了。那么在新趋势下,考生如何在“难以誊抄”的材料中找到玄机、拿好成绩呢?在此,政华公考为备战申论考试的考生分享综合概括的做题技巧,助力大家准确、深刻作答要点。
一、明概念:何为综合概括?
综合概括是一种概括材料内容的方法,不同于直接在材料中整理重点信息,综合概括需要读者结合热点政治知识、基本常识、对比分析等方法,解读材料背后蕴含的本质信息。在申论试卷中,材料肯定有很多信息与题干密切相关,但是由于其表意不直接、口语化等原因,材料原文无法直接满足题干要求,无法直接誊抄作答,因此就要考生对材料内容进行加工整理进而形成答案。这个加工整理的过程就是综合概括。
二、明界限:何时需要综合概括?
根据前文的定义,材料原文无法直接构成作答内容时需要进行综合概括。具体情况如下:
1.表意不直接:
老马说,“只要群众遇到困难,问谁是老马的时候,我都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告诉他:我,就是老马!”。——2020国考地市材料1节选
问题:请你谈谈老马是怎样“当好基层这根‘绣花针”的。
解读:题干问的是老马能做好基层工作的原因,这大概率和人物的办事方法和优秀品质有关联。材料中描述了老马在面对群众需求时的态度,我们从中能明显感受到老马的担当感。而这种担当感必然是老马能做好基层工作的原因。然而这句话无法直接誊抄,答案需要转化为“有担当,面对群众困难主动出面解决。”才可以。材料原文无法直接作为答案,此时需要综合概括。
2.材料口语化:
翻着老照片的老赵感慨道,“想跟老伙伴唠几句,手机拿起来就打,想看看新鲜事,微信上多着呐。”——2019安徽B材料1节选
问题:概括改革开放以来,赵家村发生的变化。
解读:题干问的是赵家村前后有什么不同,材料展示了村民老赵的感慨,从语气上我们能判断老赵在说现在不一样的生活状态,然而材料原文过于口语,无法作为答案。因此需要考生联系生活进行总结,老赵感慨的变化本质是“社交通讯便捷和看新闻资讯方便”。材料原文无法直接作为答案,此时需要综合概括。
3.需要运用对比思维:
①那时我觉得自己是大学生,肯定比农民强。②我慢慢感受到了农民的不易,也理解了“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激情”的含义。——2019国考地市材料1节选
问题:请分析小吴发生了什么变化。
解读:题干问的是小吴前后有什么不同,根据常识,人的变化应该是不同方面的。然而,材料原文仅仅展示了小吴的前后表现,没有帮助考生进行分类总结,因此需要考生做好“连连看”,讲材料原文进行前后对比从而得到答案。材料①②两句明显属于同类内容,然而①句在材料第一段,②句在材料第四段。考生不仅需要发现两句在描述同一个话题,而且需要总结出该项变化属于“思想意识转变”,答案应整理为“思想意识转变,以前小吴认为自己比农民强,现在感受到了农民的不易。”材料内容无法直接作为答案,此时需要综合概括。
三、明诀窍:如何进行综合概括?
通过上文展示,考生在了解综合概括的含义和适用条件后,执行综合概括其实并不困难,考生只需要利用热点政治知识、基本常识和对比分析发(总结相同点或不同点),结合自身直观感受就可以得到答案。
申论材料尽管灵活多变,但是其本身有内在的解题规律。考生只要把握本质,能够根据题干和材料信息进行合理判断,就能提高此类题型的得分。考生在做题之余一定要归纳做题技巧,做到“百炼成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