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文章高分写作技巧
刻画亮点为申论文章增色添彩
申论文章的关键是在于表达的效率。阅卷人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浏览文章,最怕遇到结构凌乱杂糅,语言晦涩难懂。如何抓住阅卷人的目光呢?最优的策略就是吸引他的注意力,让他在最短时间内,比如10秒之内,看到你的观点,知道你文章要讲什么。快速吸引阅卷者注意力并定性为优质文章就在于刻画亮点:
第一,精彩要体现在标题中。一个好的标题,字字体现出信息量,让读者能够一眼抓住文章核心。
第二,漂亮的开头引人入胜。文章开头过于冗长,读者的注意力就会开始转移。所以,开头要力求简洁。其次是开头要鲜明。如果文章主题很醒目,可以直接阐明主题。如果文章主题平淡无奇,我们就要巧妙地引入新鲜事例、运用修辞手法营造对比反差、悬念等引人注目的方式,吸引读者的目光。
第三,文章结构要顺畅明快。我们要围绕一个主题选取不同的角度分开论证。这些论点之间就应该突出一个结构层次,或并列,或递进。
第四,把观点放在显著的位置。你的观点要么开门见山的在段首亮明,要么在结尾处总结陈词。常见的阅读习惯都会使得阅卷人会习惯性地把目光放在段首和段尾,刻意地去寻找考生想要表达的内容。
第五,语言表达上要直接明确,不含糊其辞、拖泥带水。越早让读者看到你旗帜鲜明的判断,越能够在关注点上占据主动。
第六,少提抽象概念,多讲事实根据。一个清晰易懂的论证观点,可先利用事实或数据来佐证观点的正确,再解释内在原因,然后联系现实谈启发。如果有必要,还可通过正反断言来强化观点。论证最忌抽象而晦涩的内容,曲折而发散的论证推演。
以上就是快速为文章写作增色添彩的基本策略,有输入才有输出,考生们要在遣词造句、论证结构、方法上不断雕琢定会妙笔生花。
申论议论文写作如何运用过渡段
在申论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对照或是辩证型分论点,导致无法凑够字数。而过渡段的合理运用则可以完美地解决问题,下面是政华公考对过度段的两种用法。
一、过度段的常规用法
1、开头只出现总论点,过渡段可以引出分论点。
2、开头出现总分论点,过渡段可以阐释分论点,也可以论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3、拆分开头。
第一段:写好(好的例子、好的现象、成绩)
第二段:写坏(问题、危害、分析原因)
总论点可以放在第一段结尾处,第二段开头处,第二段结尾处(任选)。
两段字数加一起控制在200多字。
二、写作条件
辩证关系:
Eg:知耻而后勇,必定励精图治,流芳百世。
知耻不后勇,必定功败垂成、遗臭万年。
Eg:总:思想观念决定人生未来。
分:正确的观念催人奋进、实现梦想。
错误的观念使人堕落、一事无成。
对照关系:
Eg:保护是发展的前提。
发展是保护的底色。
Eg:城市文明是乡村发展的风向标。
乡村文明是城市发展的压舱石。
三、具体应用
1、用于进一步阐述总论点或构建总分论点的关系
请围绕材料中所阐述的“有与无”的理解,围绕“城市建设”这一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关键词:造景,化人。
总论点:城市建设要兼顾有与无。
分论点:城市建设要兼顾造景。
老子所言: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造房如此,城市建设亦是如此。城市建设的有指代造景,要有良好的绿化环境和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的无则指代化人,需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城市建设要兼顾有与无,亦兼顾造景与化人。
2、用于进一步阐述总论点或构建总分论点的关系
请围绕材料所阐述的“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人造文明与自然文明可以也应该互补;理想生活是游走在城乡之间的”的理解写一篇议论文。
我们距离民族复兴的目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但行百里路者半九十,为山九仞不能功亏一篑。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供给侧性结构性改革下,强国之姿逐渐显现。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却却也成为发展的中梗阻。藕发莲生必有其根,其中不乏城乡发展的不平衡,致使资源无法充分合理地利用的因素。故而,只有坚持城乡互补发展,才能助力成就理想生活。
理想生活既是物质的充盈,亦是精神的满足,同时也是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城市文明具有富足的资源,先进的科技,和济济的人才储备,但钢筋水泥的环境下,也缺乏人性的享受;乡村文明缺少诸多物质储备,但与此同时,却是滋养人类起源,我党成长的沃土,亦是涵养自然气息的膏壤。他们是独立发展的,也是协调统一的,也只有坚持两条腿并行,才能践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申论文章写作:深入理解立意把稳论证方向
立意就是确立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具体到申论考试的议论文来说,就是确定文章的总分论点,理解为何写这篇文章。构思就是围绕文章总论点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安排这篇文章的结构框架和内容重点,进而系统地向读者阐述文章主题。文章的立意与构思,相当于客观题通过审题,来明确作答内容,找到答题方向。从做答程序上看,这是文章动笔之前最重要的事情。
立意准确,文章才不跑题。构思得当,文章的结构条理才能清晰,重点才会突出。可以说,只要文章的立意与构思顺利完成,一篇文章就成功了一大半!目前申论考卷的大作文题目,部分为主题式话题作文,部分为引言式话题作文,即先给一句材料中“点睛”的话,然后让根据对这句话的理解,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如果对这句“点睛”之语内涵理解错误,则文章立意必定不准确、不到位。理解题目内涵,可以分为两步:
第一步,我们可以像做词句解释题目一样,透过比喻类比等修辞,剥去文艺范儿的文笔,抓住给定句子的关键词,结合材料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意在强调什么。
第二步,理解了给定句子之后,为构思文章准备,还要进一步联系句子所在材料的上下文,甚至结合全部给定材料去判定这句话向我们传达了哪一类信息。以上判定清楚后理解了给定题目的内涵,我们还要接着观察文章总论点与所有给定材料主题的关系,这不仅关乎着立意的准确,更关乎着分论点的正确提炼。部分申论文章的总论点与所给定的材料主题是严格一致的。尤其是广东省考申论,大作文题目中往往会有“请根据全部给定材料(仅限给定材料)”的要求,更是明确了这一特征。这种情况我们不需要担心文章跑题,只需要严格把握各个材料间的脉络结构,从材料主旨中去提炼归纳分点即可。
其它地方的省考以及国考的申论文章总论点与所给定的材料主题一致的情况也较多。比如2020联考湖北卷要求以“梦想与定力”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纵观全部给定材料,从习总书记讲话中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再到社区干部打造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家园的梦想,还有归国创业人员的科技兴国之梦,以及扶贫干部助力山村的脱贫梦,还有借助网络敦学追求教育资源公平的梦想等等。“梦想”的概念几乎贯穿整个材料。如果遇到不一致情况以题目要求为准,可避免跑题风险。
善用材料内外素材写出申论好文章
在申论学习中,对于很多人来说,刚开始接触文章写作时,实在觉得太难,下不了笔,如果是这种情况,也不要太苦恼,政华公考建议大家可以先学会利用材料素材当成论据进行写作,再结合自己在学习中积累的材料外素材写作,循序渐进,这样也能够在写作中慢慢提升信心。
材料内素材如何运用:找出论点后,寻找材料是否存在与论点相关的论据
以2021山西省考县级试卷申论作文题目“赶考”为例,有一组论点,可以这样写:总论点:踏实走好赶考路,实现民族复兴梦。分论点1:走好赶考之路应善于谋虑。分论点2:走好赶考之路要戒骄戒躁。分论点3:走好赶考之路需务实肯干。以这三个分论点中的前两个为例,在找出论点后,思考材料有无与论点有关的论据,并且组织语言进行论证。
分论点1:走好赶考之路应善于谋虑
材料内论据:在资料1中谈到了中国共产党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如今的十四五规划,推动了中国不断发展;资料2中,L县委县政府通过制定苹果产业强县规划,提出了苹果产业后整理;资料3中谈到了F市建设数字城市过程中成立了领导小组。这些有关于做事情重视规划的案例都是属于“善于谋虑”的体现。所以可结合材料案例进行论证,具体论证如下:
走好赶考之路,应善于谋虑。善于谋虑,做好规划,从来都是成就伟大事业的前提。只有做好规划,万事才能有目标,有方向,才能运筹帷幄。F市在建设数字城市的过程中,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发展规划,让数字城市的建设提升了城市治理水平和群众满意度。L县委县政府制定苹果产业强县规划,加强农业供给侧改革,以“苹果产业后整理”为抓手,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中国共产党从第一个五年规划到如今的十四五规划,推动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一往无前。万事不可蛮干,唯有做好谋虑,善于规划,才能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事半功倍。
材料外素材如何运用:发散思维,思考论据
分论点2:走好赶考之路,要戒骄戒躁
材料外论据: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具体论证如下:
走好赶考之路,要戒骄戒躁。骄傲自满是干事创业的大忌,只有谦虚谨慎,才能再接再厉,成就伟大事业。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如今,新中国成立已经七十余载,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但是在巨大的胜利面前,必须保持清醒,始终践行好群众路线,坚持人民至上。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只有戒骄戒躁,才能交出一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满意答卷。
申论文章论证没案例?教你如何将一个案例用到极致
论证好一篇文章的观点,不一定要高级惊艳的词汇,也不是非得绞尽脑汁想出辞藻华丽的古诗词,更不是另辟蹊径的用一些标新立异的网络热搜……如何在只有少量素材和案例时,论证好一个文章的观点呢?下面政华公考教你将一个案例用到极致的方法——有效论证法。
一、什么是有效论证?
所谓有效论证,就是将一个案例或者素材,根据不同论点进行恰当提炼,按照不同侧重点充分论证某一个观点的过程。
二、如何做到有效论证?
第一步:通读案例或素材,梳理原文
【案例原文】
南仁东大学毕业后在无线电厂工作,后考取中科院研究生,从此奋战在天文领域。他“—辈子干成一件事”擦亮探索和追问宇宙的“天眼”。南仁东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科研条件和薪水,回国主持望远镜预研究。对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来讲,这个建造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计划大胆得近乎疯狂。为了给“天眼”选址,南仁东用了12年,带着团队对1000多个洼地进行比选。FAST的建造没有经验可循,很多关键技术只能自主创新。例如,FAST设计为索网结构,钢索使用寿命按30年计算,要求的疲劳强度是国家规定强度的2.5倍。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南仁东带领团队历时两年多的研发,经历近百次失败,才最终取得成功。
南仁东曾说:“FAST如果有一点瑕疵,我们对不起国家。一项关键技术突破不是我个人的成绩,它是一大群人的拼搏和努力。”怕“对不起国家”’,这或许是支持南仁东挺过所有争议、困难的最大动力。
从推动中国参与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到力主中国自主建造最大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身为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的南仁东,事事亲力亲为,一干就是22年。2016年“中国天眼”落成启用,2018年天上多了一颗“南仁东星”。
第二步:提炼关键词和语句,查找精神品质
【提炼精神品质】
梳理案例全文我们会发现,整篇材料从三个方面在描述南仁东建造射电望远镜的经历:
第一,南仁东带头研发中国的第一台射电望远镜前,放弃了国外优厚的科研条件和薪水,毅然回国主持研究,体现出他的家国情怀和赤子之心;同时,他的一句“怕对不起国家”,也体现出他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自己功成名就,而是为了国家发展。综上所述,我们能提炼出南仁东这一案例的第一个精神品质:家国情怀、赤子之心。
第二,南仁东在建造射电望远镜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挑战。首先,他在给“天眼”选址就用了12年时间;其次,他为了解决钢索技术经历了近百次失败;最后,他花了22年才最终建成了“中国天眼”。在这些经历中,我们能发现他一生的执着坚守,不抛弃和不放弃。因此,我们能提炼出南仁东这一案例的第二个精神品质:执着坚守、艰苦奋斗。
第三,南仁东在建造射电望远镜时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和参考,很多关键技术需要自主创新。虽然经历了近百次失败才研发出适合的钢索材料,但这一切的背后是南仁东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和创新的结果。由此可见,我们能提炼出南仁东这一案例的第三个精神品质:大胆突破、勇于创新。
第三步:根据论点进行有效论证
【有效论证1】
执着坚守,不懈前行。南仁东用12年为天眼选址,又经历了建筑材料研发的上百次失败,用22年打造“中国天眼〞。这奇迹的背后,是22年从一而终的坚守,是唯恐对不起国家带来的动力。“天眼”打开了探索宇宙的窗口,更是我们坚定前行的精神力量。
【有效论证2】
以国家需要为己任。瞄准当前科技发展的制高地,切实推动科技强国战略是中国科技人的义无反顾。直径500米,前后选址干次的〝中国天眼〞从探索至建成一句怕对不起国家,事事亲力亲为的22年见证了南仁东身为科技工作者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和爱国情怀。
【有效论证3】
大胆突破,勇于创新,方能应对挑战。“天眼之父”南仁东勇抓新一代射电望远镜建设契机,并在建设中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劲头,善于研发,历经百次失败,成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一次次的开拓创新为未来应对全球电波环境恶化奠定良好基础。
通过上述案例的解析,我们会发现:某一案例或者素材不仅仅适用于一个话题或场合,
而是根据切入点的不同,可以将其剖析到极致。各位同学需要多加练习,熟练掌握该方法,无论是在申论文章写作上还是在结构化面试考场上,都能在案例和素材极少的情况下,用该方法论证好每一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