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试:结构化面试各个题型如何解答
面试技巧:计划组织如何引人入“胜”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青年干部要提高“七种能力”,其中强调要有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等。所以近两年不管是国考、省考还是事业单位,越来越多面试去考察计划组织题,而现今各地在要求中纷纷加入“新颖”“有效”“创新”等词汇,那如何做到这些要求呢?
何为创新
很多同学都会很疑惑,创新到底怎么能做到?便出现以下两种情况:第一、频频使用新媒体,以为运用短视频、三微一端便算创新。第二、选用不合时宜的活动。殊不知,有经验的考官听了反而会适得其反。其实,创新可以在对象上、形式上有创新。
比如:说到乐于助人,那么我们就会想到去敬老院帮助老人。那么在对象上我们能否换成有需要的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春节时买票难的农民工,选择符合考试时期间最贴合的对象会更好。而形式上的创新我们可以从精神层面出发,去组织广场舞比赛、文娱活动、老年大学、百家“饭”谈、教老年人使用手机学会常用软件和子女视频、或者是帮助有需要的提供法律援助等等。
如何有效
想要达到行之有效,就要知道好的组织效果要求是什么,而要求就写在题干中。审题时定要审清区域、对象、工作内容和具体组织的活动。如:“现在X市要组织”和“单位内部组织”,如果是大的区域我们就要组织能让更多人能看到的,比如系列活动、传统媒体+新媒体、由上级单位到基层单位层层下切。如组织市内的宣传活动,可以组织像博物馆一样的宣传展,如党史成就展等,全天开放、固定地点随时可以参观,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包含展示形式多样、多个部门或群众提供展示素材、内容丰富,且可以调动群众参观的积极性。
但是如若是单位活动,那么就要以同事乐于参加能够节约成本、不占用过多工作时间等符合真实工作场景为主,也要做到针对性强、趣味性强、持续效果久。如:“单位组织垃圾分类、光盘行动活动”,可以在前期张贴一张有危害的预热海报,同时通知活动组织时间。在展开正式活动的后期,在海报上签字并诵读保证书。并将海报张贴在活动主题相关必要位置如“垃圾桶旁、食堂打饭位置等”,时时提醒同事所宣传的内容,让效果持之以恒。
面试技巧:综合分析之让你的开篇与众不同
很多考生在作答面试综合分析类题目时内容过于趋同,容易陷入套路化的思维之中。以开篇为例,大家要么是简单表明是支持还是反对,缺乏内容;要么是长篇大论模糊了观点。
今天跟大家分享如何打造个性化的开篇,让你的内容丰富且与众不同。
例题
近期,很多公共场所推出预约制度,针对景区、医院、图书馆等场所采取分时段预约。对此,你怎么看?
在打造自己的个性化开篇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发散思考。
1.直接阐述观点。公共场所实行分时段预约政府在提供公务服务时的一种积极尝试,能够极大缓解当下排队时间长、人员多、难管理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推广。
2.结合个人的见闻感受引出观点。没预约制之前,我和朋友们大多是不愿去景区、医院、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的,因为总感觉原本的看景、看病、看书大多时候变成了“看人”。但有了预约制以后,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出行办事越来越有效率,我能够根据预约情况更加细致地规划自己的生活,我觉得预约不应仅仅作为一种制度,更应该成为一种习惯。
3.结合社会背景引出观点。当前疫情进一步反弹,多地受到波及。而公共场所人员聚集性、流动性强,是防疫工作的重点关注区域。通过采取分时段预约,能够有效控制人流,既能保证这些公共场所有效运行满足群众日常需求,也能尽可能降低因聚集引发疫情传播与扩散。从而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为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做出贡献。
4.通过深入分析引出观点。所谓“预”指的是预先准备,而“约”则是做好约定,这是一种规划意识与契约精神的体现。这样一种双向约定既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也让公共场所的运营管理更加井然有序,更能够在疫情防控期间减少人员聚集、避免疫情聚集性蔓延,不失为一种城市管理智慧。
面试题目灵活多样,面试考试也越来越强调去套路化,鼓励个性化作答。每个人基于自身的认知对事物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上述所提供的方向仅为众多思路当中的一部分,希望同学们可以结合上述思路强化练习,并通过启发构建更多地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开篇内容。
面试技巧:公务员面试中求职动机如何说
2022年多地公务员面试因疫情原因推迟,同学们也因此有更多时间准备面试。往年面试中,部分试题或考官追问会聚焦于考生的求职动机。通过追问,考官可以判断出考生是否真的对报考岗位有了解、有热爱,考生的回答也决定了是否能够获得考官的青睐。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回答求职动机的技巧。
现实需求
在面试中,很多考生都有疑问,在回答求职动机类问题时一些现实因素可不可以说?如离家较近、父母期望、工作稳定……其实是可以说的,但要足够真诚,做好必要解释。如:离家比较近(突出通勤时间缩短的优势,在面对紧急事件时可以第一时间赶回单位工作,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也能更好地兼顾家庭)、父母的期望(比如父母是公职人员,受到父母影响自己也想从事这样的工作)、工作稳定(现在的就业压力比较大,面对公务员这样一份来之不易的工作,自己倍感珍惜)等。
能力提升
在公务员招录的岗位表中,每个岗位都会有任职资格条件一栏,有的是需要一些专业能力,比如具有岗位相关的技术专业基础知识、相关专业毕业或具备相关证书等,那么报考此类岗位的同学们就可以说:希望将自己之前的工作经验,相关技术专业知识在公务员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能够学以致用。还有的岗位不需要专业性的能力,但是需要一些素质品质,比如工作认真负责、耐心细致,条理性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能够保守工作秘密等,这里同学们就可以侧重于阐述品质、性格层面,通过列举自己过往经历来证明自己就是具有这些品质的人,从而展现与岗位的匹配度。
价值实现
价值实现相对于前面的现实需求和能力提升来说,论述高度会更高,更多的是要从个人理想和追求层面去出发,需要考生们真正具有职业的情怀和理想,切忌假大空,引起考官反感。一方面,可以阐述自己的理想,比如:在抗疫中受到一些基层模范人物或者身边优秀人物的鼓舞,也想成为可以为人民服务的人,所以选择了报考公务员;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比如经常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或者看到了一些负面案例引发的社会危害,所以想要报考行政执法类岗位来制止纠正这类现象,为社会的安全有序出一份力。
面试技巧:解决问题如何更加有效
在结构化面试中,经常涉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特点显著,在题干信息的结尾往往会出现“怎么办”“如何处理”“怎么解决”等问法。考官通过此类题目,可以测查考生是否能够准确把握题目情景,针对题目中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以此来评价考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例题展示
有居民向物业投诉称,小区地下车库的消防器材被人为损坏,物业调取监控后发现是几名中学生所为。作为一名物业工作人员,如果领导让你去协调处理此事,你会怎么办?
【解决技巧】
解决问题的题目,核心是要抓住题目中的问题,并予以针对性解决,比如此题的“问题”就是居民投诉消防器材被人破坏,且破坏者是中学生,解决过程必须要有实质性措施,体现实际工作能力。
1.围绕“问题”来展开,加强全面性。解决措施应该紧紧围绕“问题”,可以逐个予以解决,也可以将共性问题合并解决,方式比较灵活。同时,解决过程既要“兼顾全面”也要“重点突出”,主要问题重点解决,次要问题高效解决。如例题中“中学生破坏消防器材”是主要问题,应该细化相关的解决措施,“居民投诉”是次要问题,简要进行回应解决即可。
2.联系“实际”来展开,加强针对性。谈及具体措施时既要联系“题干实际”,也要联系“社会实际”,才能更好地有效解决问题。如例题中既要围绕题干中“物业工作人员”的特定身份、“消防器材被人为损坏”的特殊问题等信息,也要考虑现实中“中学生”一般是未成年人,其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应由法定监护人进行批评教育和代为赔偿等。
3.保证“结果”来展开,加强有效性。解决问题时,要坚持以结果为导向,保证所有的解决措施能真正解决问题,还要避免留下“后患”。如例题中,需要及时修复或者采购消防设施,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可以开展对小区中未成年人及其家长的消防安全教育等。
总之,各位同学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只有目标明确,做到问题解决的全面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向考官展示自己良好的解决问题能力。
公务员面试应急处突之如何做到准确识别问题
在以往的结构化面试中,应急处突类题型为常见题型,考查频率较高,且多出现在第三题,一般表现为:在一个具象化的场景中出现一个突发情况,你是突发情况相关人员,问你会如何解决这个突发情况。
该题型核心考查的是应急处突能力,该能力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强调的年轻干部应提高的七项能力之一。如果想要答好这类题目,关键在于根据身份职责分清轻重缓急,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办法,定位拆弹,从而化解危机。分清轻重缓急在于抓取问题,下面我们来探索应急处突之如何做到抓取问题。
例题展示
有网友在网上发布信息,称自己在家用检测仪器测出今日自来水水质不达标,指责自来水质检中心失职,未把好安全用水关。此消息一出,网友纷纷转载,引发市民恐慌,造成个别市民大量购买桶装水。作为我市自来水质检中心负责人,你会如何处理?
【技巧点拨】
1.找准题干问题所在:
找准题干问题这一步是比较简单的,直接把题干中的问题拎出来即可。如例题题干中的问题有:(1)自来水水质可能不达标(因为网友在家用仪器检测不一定专业,所以自来水可能达标,可能不达标,有待核实);(2)市民恐慌(恐慌是源于舆论在不断发酵,大量购买桶装水是恐慌的具体表现)。
2.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问题:
市民恐慌是题干已确定的具象问题,可直接提出对策。但自来水可能不达标是不确定性问题,需要分析才能把问题找全。
(1)重新检测后若自来水达标:首先,自来水达标就说明这是一个误会,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澄清?其次,该网友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该如何处理?最后,网友的安全意识较强,但水质检测方式不当,还如何普及?
梳理:达标--澄清误会→处理谣言→普及正确检测
(2)重新检测后若自来水不达标:首先,自来水已存在安全隐患,需关停自来水;其次,关停后居民如何用水?如何需尽快恢复供水?对相关工作人员如何问责追责?如何给市民一个交代?最后,如何确保此类问题不再发生?
梳理:不达标--安全隐患→关停自来水→临时供水→恢复自来水→追责问责→给市民一个交代→总结预防
3.技巧总结:
(1)解题思维:找出题干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
(2)分析方法:A.不确定性问题:辩证分析;B.确定性问题按事物发展逻辑分析。
(3)问题排序:先紧急(如生命安全、秩序混乱、情绪状态不稳定、舆论危机),后重要(根本问题,如:自来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