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社会现象类题答题思路
社会现象类题型该怎么答?
一、什么是社会现象题目?
社会现象类题目是最常见的一种题型,题目涉及内容较多,覆盖范围较广,往往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且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能够直接测查考生平时是否关注时事、关心国家大事。
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题目材料会阐述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或者社会热点,且大多情况下是不良现象。但是,材料中只会提及现象或者问题,并不会给出原因分析。
2.问题形式:“你对xxx(现象)有什么看法?”“你怎么看待xxx(现象)?”
二、解题思路
一般而言,社会现象的解题思路共分为四部分:
1.表态:简单的表达一下自己对这个社会现象的看法。好现象值得肯定和学习;不良现象分析原因和改善;辩证类的现象作答时以不良影响为主导偏向,但也要适当提及好的一面。一般常用的方法有直接式、引用式、联想式、背景式。
2.分析:分析这个现象反映出的问题、原因、影响等。常见的分析方法有:主体分析法、行为分析法等。
主体分析法:是指找到与题干现象相关的一些主体,从每个主体的角度对这个现象进行分析,得出你想要的影响或者原因。常见的主题有国家制度、政府职能部门、企业、群众、媒体等。
行为分析法:即从题干行为本身的特点进行切入,分析行为性质。具体可以从行为的目的、具体做法、结果三个角度去分析该行为。
3.解决:分主体提出解决对策。按照多层次、多主体原则,与原因一一对应,即建议或对策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若是好的现象,则要给出“如何让xx现象反映出的价值、做法、政策”更好、更健全的建议。
4.总结:最后再做个简单的总结,作为答题的结尾。常用的结尾方式包括概括式、展望式、升华式。
作答问题和应对技巧
社会现象主要是针对全国范围内的社会上的热点事件考生谈自己的看法,进而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家如果能够掌握这四点技巧,那么相信你一定会答得很好,今天来就来谈一谈如何能答好这四点。
社会现象题存在的问题
1.答题内容不够丰富。因社会现象类题目一般在第一题的位置,又比较有难度,考生在刚开始作答此类题目时可能出现紧张情绪,嘴巴卡壳的情况。
2.对待题目中的话题没有做到全面分析。综合分析重点在于分析,在作答时考生会出现分析内容单一,无法做到多角度分析。
3.缺少具体可行的措施。考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从哪些角度进行解决,会出现套路化模板的解决对策,失去答题的意义。
4.题目内容逻辑性不强。考生在答题时,前后顺序没有逻辑,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听起来没有主次,很混乱。
作答技巧
1.提升对事物的价值判断能力。所谓价值判断就是好坏、对错、真假、是非,仔细审题一般情况下题型特征也比较明显。所以考生只要是能站在政府的角度思考问题,不偏激不消极,有问题说问题,有好处说好处即可。
2.确立从主体到多角度的分析思维。
(1)主体分析法。主体就是主要对象,根据题目中给出的现象,思考与其相关的主体,找到相关主体可以作为分析的角度,每个主体展开谈一谈。
(2)原因分析法。可结合实际分析原因,比如题目内容问医患纠纷,那我们就可以从医院本身的管理,医护人员的水平,实际服务态度等去分析医患矛盾。
3.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我们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针对分析的问题提出对策、针对原因提出对策、一般在解决问题时,都会和政府的态度、监管、机制等力度相关,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与这些相关联,但是更要根据事件本身的问题,更有针对性地去提出合理的建议,不能一概而论全是政府提供帮助,而是要找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法。
4.增强作答逻辑性。逻辑性就是你的下一句话和上一句话是有关系的,因果也好,并列也好,不能前言不搭后语,比如谈到腐败考生就会想到用影响政府公信力,会说我认为贪污腐败现象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这样在答题时考官听着会认为你的思维断层,如果换成我认为贪污腐败现象让这些思想懈怠的政府官员不能够真正的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群众问题,让群众对政府官员失去信心,失去信赖,从而降低政府公信力。这样的答案才是体现逻辑性的答案。
5.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避免使用口头语,避免出现边想边答题的情况。在思路清晰的前提下开始作答,要声音洪亮,减少停顿,要用衔接语第一第二第三来替代卡顿现象,要一直保持答题练习,要对镜子自信地答题,要精神状态饱满,要给自己信心。
如何提升答题质量
社会现象类题在近几年公考面试中的占比居高不下,因为此类题型可以较为直观地考察考生的价值观、综合分析能力,但考生们在作答此类题目时往往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1.题目开头破题方法较为单一,不够个性化;2.分析内容往往集中于影响分析,忽略原因分析导致深度不够;3.对策提出未结合现实情况,导致内容空洞无实际意义。为此特为广大考生整理此类题目的作答方法,以提升各位考生社会现象类题目答题质量。
【应对技巧】
例题:近日,河南省滑县瓦岗寨乡政府在大院门口最醒目的地方挂起了“院内可以晒粮”这样的条幅,而对内则要求,停的车辆要全挪走,政府大院几天的时间,仿佛是一片金色的海洋,对此,你怎么看?
一、破题凸显个性化。破题推荐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为背景引入,可以将该热点话题的背景进行点明,如此题的背景可以放到粮食安全的话题中,那么就可以在开头表态时说:“开放政府大院,往小了说是保障一户百姓的生计,往大了说是维护粮食安全,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第二种为自身感受代入,可以将自己曾经见到过的,听到过的或者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放到开头进行表述。那么可以在表态时说:曾经进过政府大院,大厅里写着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大字,我相信此刻在金色海洋的映衬下,这五个字会显得格外耀眼。第三种为亮点提前,简单来说就是从接下来分析的内容从中选择一条分析最深入最有见解的部分放到开头进行阐述即可。以上三种方法仅供同学们参考,大家也不必过分纠结开头的表述,只要能够在开头部分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引发考官的共鸣与思考都是一个不错的开头表态。
二、原因分析见思考。在展开具体的分析时建议同学们除了影响分析外尽可以去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因为现象所带来的影响往往是一种客观呈现,比较容易想到,但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虽然思考难度大但更容易实现个性化,而现象背后的原因一般都来源于社会现实与历史背景,如此题中之所以政府开放大院除了客观存在的当地遭遇比较罕见的烂场雨百姓确实存在需求外,更重要的是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推进,服务型政府打造初见成效带来的执政自信,才能敢于把政府大院开放供百姓晾晒。分析的方法较为传统大家可以遵循涉事主体法或者层面法即可,但具体的分析内容需要各位同学尽可能分析到原因背后的原因。
三、对策提出结合现实。对策提出时同学们务必要结合当前社会现实,不可纸上谈兵。比如此题在作答对策时就有同学在进入9月份后依然回答,应该开放更多的政府大院供百姓晾晒粮食,很显然不符合当前这一时间点,所以同学们在作答时,尽可能联系到在此时政府正在采取的一些措施,来作为自己的作答内容,如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提到了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就可以作为自己的作答内容展开即可。除此之外,也可以针对政府部门正在推行的一些做法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措施或注意事项,展现自身的思考力。
做到以上三点能够帮助同学们在作答此类题目之时实现高分作答。
消极现象类题目如何多角度分析
在结构化面试中,社会现象类题目的考查是重中之重,而消极现象类则是最常遇到的情况。面对消极现象类题目,要想充分展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多角度分析其背景、危害、原因,并切实提出解决建议,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此进行讲解。
【例题展示】
当前,常有未成年人被骗子以“送皮肤”“破解防沉迷”等理由实施网络诈骗,你怎么看?
【难点剖析】
这道题是典型的消极类现象题目,其中分析是此类题型的重点难点。考生普遍遇到的问题是分析角度单一、内容不深刻不全面。建议首先要发散思维,从学生、家长、学校、政府等多角度分析影响及原因,例如在分析原因时,可从学生防骗意识不强、家长缺乏关注、防骗教育不到位、警方侦破难等角度分析。另外也可用内外因分析法,考虑到外部大环境也就是互联网的变化。下面我们通过答题要点看下这道题的分析角度。
【答题要点】
1.表明观点。
对未成年人采用“送皮肤”“破解防沉迷”等方式诈骗是利用未成年人涉世未深进行诈骗。性质恶劣,情节严重,应予以严厉打击。
2.分析危害。
(1)对未成年人家庭造成钱财损失。未成年人没有经济能力,拿父母血汗钱转账,被骗金额较大。甚至在骗子诱导下泄露父母个人信息,信息泄露进一步带来银行卡盗刷等财产损失风险。
(2)影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未成年人被骗后产生自责心理,带来较大心理压力,进而影响学业、生活。且未成年人处于价值观形成重要时期,诈骗事件导致未成年人对他人、社会缺乏信任,甚至造成未成年人模仿,不利于良好价值观的形成。
(3)影响政府形象。未成年人本应是被全社会保护的群体,利用未成年人涉世未深诈骗严重违反公序良俗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要求,践踏道德底线,如不能严肃处理、净化不正风气,将引起群众对政府的质疑及不满。
3.分析原因。
(1)未成年人年龄小,社会经验不丰富,防骗意识不强。
(2)互联网、网络游戏、网络通讯工具普及,为犯罪分子接触未成年人提供了条件。
(3)犯罪分子诈骗手段隐蔽,未成年人出于被蒙蔽或因害怕等原因不敢说出实情,导致延误办案,增加了侦破难度。
(4)未成年人防诈骗教育缺位,而家长忙于工作,疏忽了对孩子的关注和交流,未能及时发现问题。
4.谈解决对策。
(1)公安机关针对此类诈骗案件需提高重视,主动侦破,发现一起惩处一起,并做好通报曝光,形成震慑。
(2)家长加强对孩子的关心关注,及时发现问题,一旦发现被骗及时拨打110报案。
(3)家校协作加强未成年人防骗宣传,采用案例讲解、防骗演练等方式提升未成年人防范意识。
(4)未成年人要严格约束自己,不要贪小便宜,把美好时光放在学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