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积累
“数字乡村”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背景分析】
数字乡村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就要立足新时代国情农情,以数字乡村建设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随着我国现有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巨大成效,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据统计,我国农村网民规模已达2.84亿。在短视频平台上,涌现出不少展现乡村生活的“乡村网红”,他们和网友分享乡村美食、美景和日常生活,收获不少关注,也带火了乡村土特产品,为家乡发展赢得更多机遇。顺应数字乡村发展趋势,中央网信办等10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强调“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应对措施】
一、加快数字乡村发展,应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基建。在农村地区加快布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设施,实现数字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推进智慧水利、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建设,筑牢数字乡村的发展基础。同时,还应在“软件”方面下功夫,提升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中央网信办等4部门印发的《2022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专门提出,“提高农民数字化‘新农具’应用水平”。有效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加强组织培训,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才能让数据真正成为农民生产“新农资”、手机成为农村生活“新农具”。
二、加快数字乡村发展,需要进一步挖掘新业态、新模式的潜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借助电商直播平台,山东烟台苹果、湖北洪湖莲藕等一大批农产品成为“爆款”。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05万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4221亿元。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为广阔乡村搭建了农产品流通新平台,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同时,乡村旅游、智慧农业等产业风生水起,吸引一大批企业、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激活了乡村振兴潜能。
三、加快数字乡村发展,应着力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如今,乡村治理正在实现数字化、精准化。以电视屏和手机屏为终端,一些地方的数字乡村平台实现了服务和信息精准下发到户,教育、医疗、农技等优质资源下沉到村,让村民“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提升了基层治理效率。据农业农村部2021年底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县域政务服务在线办事率为66.4%,县级农业农村信息化管理服务机构覆盖率为78.0%,“雪亮工程”行政村覆盖率为77.0%。未来,还应进一步提升面向乡村的数字化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优质资源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数字乡村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培育更多信息时代新农民,就一定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修好党史学习教育“终身课”
【热点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不仅要学,而且必须学好,力求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可见,党史学习教育不仅是一次活动、一次教育要求,述往思来,其更是每个党员应当持之以恒、一以贯之修好的“终身课”,唯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见成效、见质量,向史而新。
【深刻意义】
一、终身锤炼党性修养。任何一次党性教育,绝不是“交作业”式的一次教育“选修”课程,而是通过坚持学党史、革命史,从革命先辈身上感悟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家国初心,让党性修养常学常固常新,往实里走、往深里去,成为知行合一、寓知于行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必经之路”,终身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使命。
二、终身坚定理想信念。“以青春之我贡献青春之国家”的张小娟,用生命探索脱贫道路的姜仕坤,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他们义无反顾的用生命和行动作答“以人民为中心”的人生“选择题”,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听党话、跟党走,终身践行“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
三、终身践行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员干部要不断汲取“人民”力量,用无我精神与事业实绩,回答好“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之问,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终身践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枝叶关情。
【展望】
党史学习教育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以永不停歇的脚步奔赴在新时代长征路上,修好党史学习教育“终身课”,争当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满分答卷人。
标本兼治,涌流更多正能量
【热点背景】
互联网与日常生活深度融合,改变人们的沟通交流方式,也影响道德规范、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的形成。前不久,中国正能量2021“五个一百”网络精品评选结果发布,一位位网络正能量建设者、一个个正能量网络内容产品,为网络空间向上向善注入强大动力。
【现状问题】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激浊扬清,则精神家园正能量充沛。一段时间以来,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问题成为污染网络生态的顽瘴痼疾。或是借助网络热点挑动网络对立,或是肆意制造谣言,或是躲在键盘后面施放“冷箭”,或是发动人肉搜索侵害隐私……网络暴力不仅给当事人带来身心伤害,更毒化网络风气、污染网络生态、降低网络格调,让每个网络参与者深受其害,特别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
【综合分析】
有人说互联网时代最稀缺的是注意力。的确,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关注的焦点、接受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影响网络生活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阵地上正能量充沛,负能量的空间就会被压减。具体到网络暴力而言,作为一项世界级的治理难题,网络暴力背后既有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也有“唯流量”的内容创作导向,更有畸形价值观的传播,这些构成了网络暴力滋生的土壤。以更广阔的视野来观察,治理网络暴力既是社会治理课题,也是道德文明工程。
一、治理网络暴力,需要破立并举、标本兼治,既切除病灶,也铲除病根。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围绕“道德建设迈出新步伐,网民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网络风尚更加浓厚”等目标,作出了重要部署。近年来,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培养文明自律网络行为、丰富网络道德实践,推动网络暴力治理不断从治标向治本迈进。例如,开展“中国好人”网上评议,有效弘扬网络文明;组织开展“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行动”,积极发出“青年好声音”。这些文明创建的品牌活动,广泛凝聚起向上向善的社会共识,体现了标本兼治的政策导向,必将不断提升治理网络暴力的成效、建设网络文明的质量。
二、往深层次看,网络暴力时有发生,也体现部分网民的网络素养不高,适应互联网发展的网络道德、伦理有待进一步培育。一方面要持续加大正能量内容建设的力度,让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成为主流。另一方面也要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推进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广大网民尊德守法、文明互动、理性表达。与此同时,作为互联网内容的建设者、传播者,主流媒体应当发挥引领导向作用,以形式多样的内容供给、传播方式提升正能量作品的吸引力、感召力;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发挥各自优势、拓展网络道德实践模式、壮大网络正能量的版图。坚持问题导向、协同发力,才能让正能量更加充沛、网络文明蔚然成风。
三、治理网络暴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提升网络文明也需久久为功。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情况,具体包括10个方面重点任务,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开展“清朗·打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汇聚更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我们必能消除网络暴力滋生的土壤,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压实责任,筑牢平台堤坝
【热点背景】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强调:“对侵犯个人信息、煽动网络暴力侮辱诽谤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强调:“从严追诉网络诽谤、侮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侵犯公民权利犯罪。”网络虚拟空间,依法治理要实,治理网络暴力、清朗网络空间是其中重要内容。
2022年年初,中央网信办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其中重点整治的五个方面任务,排在首位的就是“网络暴力、散播谣言等问题”,包括借疫情、社会热点事件等挑动网民对立,进行人肉搜索、辱骂攻击等。众多网络平台升级预防网暴能力,新上线“风险提醒”“发文警示”等功能,整治不当私信和不当评论,推动形成预防网暴的合力。
【提出观点】
谁都不愿生活在一个乌烟瘴气、暴戾恣睢的空间。网络空间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一场场“言语风暴”的背后,是个别人“键对键”时忽视了表达的分量、罔顾了发言的责任。情绪先行,就容易成为“谣言传声筒”;理性后置,结果就会沦为“网暴扩散器”。要知道,匿名和虚拟不是“张口就来”的理由,道德和法治才是“言由心生”的前提。
【对策措施】
一、如果说网络暴力行为是淹没理性、蚕食公序的洪水猛兽,那么网络平台理应成为一道守护精神家园的坚固堤坝。社交平台、内容平台、直播平台、购物平台……在今天,随着互联网触角的延伸,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信息内容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在坚持正确价值取向、保障网络内容安全、维护网民合法权益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针对北京冬奥会期间的网暴内容,有短视频平台拦截清理相关违规视频、评论内容,对存在互撕谩骂、煽动对立、谣言诋毁行为的账号予以禁言或封禁等处置;有社交平台清理违规内容,视程度对个别账号采取禁言30天至永久禁言的处置。及时的响应、果断的举措,为网络暴力行为亮出了红牌、划明了红线。
二、表达有边界,流量有底线。企业做得越大、平台越活跃,相应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就越大。需要看到,一些社交平台、门户网站在防范网络暴力行为方面,还存在责任认识不充分、角色定位不准确、履职尽责不到位、制度机制不完善、管理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一定程度导致违法和不良信息禁而不绝。事实上,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网络平台不会被流量绑架、被情绪左右。对各类网络平台来说,唯有立起“防火墙”、架起“高压线”,把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落到实处,才能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呵护健康精神家园,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三、把握主体责任内涵、完善平台社区规则、加强账号规范管理、健全内容审核机制……2021年9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的意见》,系统提出网站平台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的工作要求。准确把握责任,明确工作规范,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规则,网络平台才能做大做强,网络家园才能风清气正,网络强国才能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