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知识: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选项区分
2021-11-29 07:06
来源:政华教育

在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一个重要考点,二者都属于唯物史观,且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和相似性,因此在考试中容易设置成互为干扰项,即从二者中选择一个作为正确选项,如何准确把握二者区分成为本章学习的重难点。

一、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等方面构成。

由生产关系定义和内涵可知,生产关系侧重于描述经济关系。而一国的经济制度是指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反映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建立、维护和发展有利于其政治统治的经济秩序,而确认或创设的各种有关经济问题的规则和措施的总称。因此,在考试中通常以中国自身的经济制度调整角度出题考查生产关系相关知识。根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可知,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因此,在题目中涉及到所有制改革(如农村土地确权、三权分置、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分配改革(如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词汇,可以归于生产关系的调整。

二、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它由意识形态以及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两部分组成。其中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以及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由上层建筑的定义及内涵可知,上层建筑带有明显的阶级性,侧重于描述政治关系和意识形态。在考试中一般以法律的制定修改实施(如民法典的实施)、政治部门的调整改革(如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成立)、政治法律制度的完善、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等角度出题。

三、总结

【试题演练】

(单选)某地区党委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建设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有效性得到加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创新反腐体制体现的道理是:

A.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B.制度改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C.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体制创新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保证

【答案】A。政华解析:材料中反腐体制侧重于政治方面,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其余三项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