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曾在诗中写到:“吴中好风景,风景无朝暮。晓色万家烟,秋声八月树。”读到此句,横卧千里,柳袅烟斜的瑰丽江南跃然眼前,古人说人杰地灵,吴中山水秀丽,商贾往来多有富足,自是文人墨客,世家大族扎根落脚的胜地。从古至今,无论是三国的陆逊,唐代的吴中四士,还是明清时期金圣叹,他们政治抱负和文学成就在令人赞叹的同时,也将目光聚焦在了这一方锦绣春色。当然除了诗歌繁盛的唐代,明代作为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时期,文学家必然要拥有足够的关注度。那今天我们来分享在元末明初生活在吴中地区,并称为“吴中四杰”的文学家: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一、基本内容
(一)高启
高启,字季迪,号槎轩,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高启出身富贵,父母早亡,幼时敏慧,过目不忘,元末起义,被招至张士诚门下,但生性清傲,厌恶官场。后来朱元璋曾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给。又因官场牵连,最后腰斩而亡。
他的诗博采大家之长,并无风格用典的偏好,其内容大部分都反映民间的生活,词语质朴,情感真挚,在春花秋月中写尽了烟火凡间。诗人历经朝代变迁,诗作中无论是吊古,抑或抒写怀抱之作,都寄托了较深的感慨,风格苍劲豪放。在元末明初这段以演义、小说、戏曲为主流文化大背景中,可以独树一帜的挑起发展诗歌的重担,更重要的是他的诗歌一扫元末以来华而不实的诗风,推动了诗歌的继续向前发展。著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
(二)杨基
杨基,字孟载,号眉庵。元朝末年,祖父迁任至江左,一家从四川搬到吴中。成年时正值天下大乱,他接受张士诚的招揽,入幕成宾,为丞相府记事。明初为荥阳知县,后迁至山西按察使,因为被进谗言丢失官职,罚在公所服劳役,最后过度劳累去世。
杨基擅长写诗,同样书画在当时文人间也是一绝,尤其是山水竹石的绘画作品,为人惊叹,而且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但是因为诗人自己的政治立场,大部分的诗作维护元朝的统治地位,明朝建立后,依然不忘前朝。他的诗歌整体风格不像高启的具有力度,还是沉迷于元诗奢靡华丽的习气,特别是无题和闺阁题材。但是,写景咏物的作品风格自成一派,观察细致而富有想象力,表达脱俗却贴切,真正做到情境合一,比如名句“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一树杨花三日雨,池塘春水绿萍多”等。他的五言律诗诗风清丽,咏古诗壮怀激烈,例如代表作《岳阳楼》,文坛赞誉杨基为“五言射雕手”。
(三)张羽
张羽,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他早年随父任职江浙,后与徐贲约定侨居吴兴,为安定书院山长。洪武初年入京,得不到朱元璋喜好,洪武四年又至京师,为太常丞,后来流放岭南,半途中被投江淹死。
张羽与前两位不同,他更喜欢为撰写的书籍进行批注解释,字藻深刻典雅。他的诗词内容多为对自己的反思总结,风格质朴,韵律感十分和谐。当时世间传有“吴兴八景”,虽然官方称为在万历年间才正式形成,但是,明代初期的张羽便以八景之名,作了八首近体诗,合成《吴兴八景》。
(四)徐贲
徐贲,字幼文,号北郭生。起初张士诚抗元,招为僚属,徐贲与张羽结识之后,一见如故,避居湖州蜀山。明朝初年,被人举荐入朝,后来官至奉使晋、冀,授给事中。历任御史、刑部主事、广西参议,官至河南左布政使。洪武十一年,军队打仗路过任职地,他因为军队过境犒劳失时而被判入狱,最后以“犒师不周”之罪处死。
徐贲写诗,但诗作所存不多,他更擅长的是画山水,画法取自五代十国的绘画大师董源、居然,笔墨清润,十分擅长画墨竹,又称“明初十才子”之一。存世画迹有《蜀山图》等。而他的书法风格奇异,小楷端正娟秀又不失力道,草书跌宕苍劲,酣畅淋漓。
二、考点
历史上“大神四人组”很多,例如永嘉四灵、初唐四杰、弘正四杰、文章四友、苏门四学士、元曲四大家等等,不一而足,而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南吴地,除吴中四士外,还有同样出名的吴中四杰、吴中四家与吴门四才子,在考试中大家要注意加以区分。
【试题演练】(单选)明初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四人以诗齐名,其称号是( )
A.吴中四杰
B.吴中四才子
C.吴中四士
D.吴中四友。
【政华答案】A。政华解析:吴中四杰是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的并称,此四人都以诗文著称于世,故称“吴中四杰”。故本题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