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有这些创新性突破性举措、在河北、福建工作时,习近平抓经济工作的思想方法
浙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抓好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坚持国家所需、浙江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要着力抓好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的重大举措。
浙江省淳安县创新探索“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共富模式,走出一条先富帮后富、区域共同富裕之路。图为淳安县枫树岭镇上江村按照“大下姜”农业产业发展要求,打造以红高粱为主题的精品农业园。 浙江日报社供图
突出科技创新、数字变革,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更宽领域更高层次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加快建设“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和创新策源地。大力建设全球数字变革高地,深化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和全球数字贸易中心,推动全民共享数字红利。探索“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新路径,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培育壮大新富民产业,培育更加活跃更有创造力的市场主体,健全平台经济治理体系,形成支撑共同富裕的现代产业体系。统筹推动数字化改革和共同富裕,重塑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关系,以数字赋能推动政策集成化、精准化,探索构建数字化时代有利于共同富裕的新规则新政策新机制。
突出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探索缩小地区发展差距路径
念好新时代“山海经”,以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为统领,以高质量就业为核心,创新实施山海协作升级版,系统性增强内生动力,超常规推动山区共同富裕。明确山区新目标定位,挖掘提升山区特色优势,加快建设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加快培育形成新发展格局中的新增长极,推动山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人民的向往之地。开辟山区新发展路径,走出科技创新、数字化和绿色低碳的融合聚变之路,厚植特色放大特色的快速裂变之路,基本形态整体提升的全面蝶变之路。实施山区新发展行动,推进招大引强、牵引型重大项目建设、“两山”转换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建设、突破性集成改革推进、新时代山海协作、公共服务提质扩面等“八大行动”。构建山区新发展政策,分类引导、“一县一策”,为每个县量身定制发展方案和政策工具箱。同时,推动山海协作理念方法向省外拓展,用心用情加强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和帮扶,打造对口工作升级版。
突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探索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路径
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转移人口和农村人口为重点,打好城乡一体化改革组合拳,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入实施市民化集成改革,以都市区和县城为主要载体提高人口承载和公共服务共享水平,深化户籍制度和新型居住证制度改革,打造“三权到人(户)、权随人(户)走”改革2.0版,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深入实施乡村集成改革,系统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建立健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办法和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位一体’合作经济组织”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打开农民权益价值和农业价值空间。大力实施强村惠民行动,深化“两进两回”,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健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长效机制,引导支持村集体在带动公共服务普及普惠上发挥更大作用。
突出“扩中”“提低”改革,探索缩小收入差距路径
实施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双倍增计划,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率先在优化收入分配格局上取得积极进展。精准识别扩中提低重点人群,分类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系统探索扩中提低实现路径,全面拓宽居民增收渠道,探索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安排,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加强困难群体帮扶,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促进社会结构全面优化。创新构建“共性+专项”的公共政策工具箱、“全面覆盖+精准画像”的群体结构数据库,做实基础性工作。
突出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探索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路径
以数字赋能、制度创新为动力,强化创新思维,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稳步推动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率先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多渠道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打造“浙有善育”名片。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实现基础教育均衡、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普及高等教育、教育治理现代化,建成“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打造“浙里优学”名片。深入实施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开展大规模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打造“浙派工匠”名片。加强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打造“健康大脑+智慧医疗”,健全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超常规推进“医学高峰”建设,深化“三医联动”、“六医统筹”改革,打造“浙里健康”名片。构建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实施“养老机构跟着老人走”行动,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打造“浙里长寿”名片。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扩大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打造“浙里安居”名片。完善兜底救助体系,构建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幸福清单,实现兜底救助向“物质+服务”转变,打造“浙有众扶”名片。
突出打造精神文明高地,探索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路径
提升文化软实力,塑造社会新风尚,以文化创新推动思想进步、文明提升推动社会进步。守好“红色根脉”,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健全理论铸魂溯源走心体系,实施传承红色基因薪火行动,打造学习宣传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阵地。健全高品质精神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百亿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大力实施百城万村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共享均等、可持续、高质量。打造江南特色的文化创新高地,深化文化研究工程,打造具有代表性的浙江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实施新时代文艺精品创优工程,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扩大高品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实施全域文明创建工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覆盖,深化“最美浙江人”品牌培育行动,推进文明好习惯养成。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倡导共同富裕新理念。
突出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探索共同富裕场景集成落地路径
努力将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转化为群众生活家园的功能场景,推动共同富裕从宏观到微观落地。全省域推进城镇未来社区建设,深入实施未来社区“三化九场景”推进行动,以未来社区理念实施城市更新改造行动,打造绿色低碳智慧的“有机生命体”、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共同体”、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综合体”。全省域推进乡村新社区建设,以深化“千万工程”牵引新时代乡村建设,实现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全覆盖,建设万个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开展未来乡村建设试点,进一步推动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形成农民共享现代文明生活的美好家园。
突出一体推进法治浙江平安浙江建设,探索统筹富民惠民安民路径
强化法治引领和保障作用,提高风险管控能力,构建舒心安心放心的社会环境。建立促进共同富裕的地方性法规及其政策体系,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创新“信用+”治理体制,打造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完善风险闭环管控的大平安机制,依法化解影响平安稳定的重大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在河北、福建工作时,习近平抓经济工作的思想方法
1982年—2002年,习近平同志曾负责过县、市(地区)、省等不同层级的工作,工作履历跨越正定、厦门、宁德、福州和福建全省,抓经济工作是他这期间的一项中心工作,体现了他鲜明的领导风格,留下许多言近意远的“金句”,为各级领导干部在新发展阶段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和宝贵案例。
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福建考察。这是22日下午,习近平在南平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察看春茶长势,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 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关于贯彻中央经济决策部署
1988年,针对通货膨胀加剧、重复建设严重,中央进行治理整顿,宁德经济因此受到影响。习近平同志在部署工作时讲:“闽东这个全局只能服从全省乃至全国这个全局。在当前整个宏观经济的调整工作中,如果需要牺牲局部的利益,还是应该乐于承担的。”
在宁德时,针对一些干部抱怨国家经济治理整顿使宁德经济发展“生不逢时”,习近平同志谈了自己的理解:“治理整顿不是改革要收、要停,而是为深化改革创造良好条件,是为了使经济更顺利、更健康地发展。”他要求,治理整顿期间绝不能上新项目,但项目论证的前期工作不能松,还要加强。
1992年,针对当时沿海开放地区流行的“遇到红灯绕道走,遇到黄灯抢着走,遇到绿灯快快走”论调,习近平同志要求干部站在国家层面和战略高度考虑问题,反复强调违反中央原则的事情坚决不能做。
关于认识、把握、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
习近平同志讲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有许多规律尚未被人们认识和把握,必须善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探索和把握。”
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通过发挥比较优势来实现。”针对正定毗邻石家庄的特点,习近平同志确定了正定县探索发展“半城郊型”经济的新路子,不丢城,不误乡,利城富乡。他在宁德期间强调,“一定要发展地方的特色产业,优势就在特色,特色又需要环境基础”,一定要把培育特色的环境保护好。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早期阶段,习近平同志对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建设的长期性、渐进性、复杂性具有深刻而全面的认识。例如,他强调,“农村市场化不是那种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去进行生产经营就行了的虚化东西,它包括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市场法规、市场信息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需要下功夫培育。
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出,要引导广大企业树立按消费者需求组织生产的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真正做到按需定产。他强调,要“由市场决定价格,并以这种能够客观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信号”引导企业和农民安排生产经营。
在担任福建省省长期间,习近平同志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经济与政治的辩证统一,“必须充分发挥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的优势”。
关于调查研究、制定规划
习近平同志强调“钻矛盾窝”了解实情,“少看花瓶和盆景,多看看后院和角落”,调研中经常询问企业在资金贷款、员工招聘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习近平同志早在正定工作时就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正定要发展,首先要研究正定经济发展的规律是什么,在这个基础上结合正定实际,制定一个10到15年的发展规划”,“正定县的规划,经过充分研究、讨论、取舍,成熟以后,再通过人大的立法固定下来”。
关于正确处理政商关系
一家企业想引进外资,但需要政府和国企转让持有的股权,相关领导请示习近平同志。习近平同志说,“你们思想要解放,办好现有的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要全力支持他”。
1999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宣扬“两国论”,在闽台商人心惶惶。习近平同志担任代省长后的第二天就去台资企业调研,掷地有声地说,我们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两国论”,同时,“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将一如既往依法维护台商正当权益,在当前两岸关系紧张的情况下,福建省对台商来闽投资兴业的欢迎态度不变,支持力度不减”。
本世纪初福建曾经查处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案件查处以后,一些干部不敢跟企业家来往了。面对这种情况,习近平同志第一时间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他说:“政府官员也好,企业家也好,大家总要来往嘛,总有事情要商量,你来我往,是什么关系呢?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关于担当作为、抓好落实
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代人要做一代人的事,不甩包袱。
针对正定县为了保“粮食高产县”的帽子,年年扩大粮食面积而群众收入越来越低的问题,习近平同志说:“我们正定宁可不要‘全国高产县’这个桂冠,也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习近平同志在1992年5月召开的福州市党代会上指出:“抓落实,就是要事情定了就办,办就办好,绝不允许拖拖拉拉,半途而废。”
关于加强学习
习近平同志经常强调多读书多学习,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读不同类型的书,看完以后进行独立思考和实践运用。
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曾说:“在地方工作的同志,如果能将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做好领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