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常识:六大圣贤、五大淡水湖、八大战争
【常识积累】古代六大圣贤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这个词语最初出于对“至善”“至美”的人格追求,所以圣人的原意,是专门指向完美的。但后来的诸子百家,乃至古今各种宗教、学派,也都有自己认定的圣人,如道家的黄老列庄,儒家的尧舜孔孟,墨家的大禹等圣人是受到后世公认的。其他各行各业也都有自己所推崇备至的圣贤多达30余人。
1.书圣—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2. 画圣—吴道子吴道子(约680年—759年),又名道玄,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少孤贫,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代表画作《送子天王图》。
3. 茶圣—陆羽陆羽(733—8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茶仙”,奏为“菘圣”,奉为“茶仙”,祀为“茶神”。
4. 武圣—关羽关羽(生年不详—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被称为“美髯公”。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中的“义绝”。
5. 草圣—张旭、怀素张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怀素(737-799年),俗姓钱,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传世书法作品有《自叙帖》《苦笋帖》《圣母帖》《论书帖》《小草千文》诸帖。
6. 科圣—张衡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修建了张衡博物馆。
【常识积累】我国五大淡水湖
1、鄱阳湖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面积3960平方公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湖的西北是避暑胜地庐山。
鄱阳湖古称彭蠡、彭泽、官亭湖,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上承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河之水,下接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湖面以松门山为界,分南北两部分,南部主湖区宽广,湖水较浅,长约133公里,最宽处达74公里;北部狭长,为入江水道,湖水较深,长40公里,最窄处约2.8公里,在湖口注入长江。
鄱阳湖是一个季节性变化巨大的吞吐型湖泊,洪水期与枯水期面积、蓄水量差异悬殊。年内水位变幅在9.79~15.36米,绝对水位变幅达16.69米。每年春夏之交,湖水猛涨,水面迅速扩大,烟波浩渺;到了冬季,湖水剧降,洲滩裸露,湖面仅剩几条蜿蜒的水道,形成“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景观。
鄱阳湖是白鹤的世界,水鸟的天堂。"鄱阳湖畔鸟天堂,鹬鹳低飞鹤鹭翔;野鸭寻鱼鸥击水,丛丛芦苇雁鹄藏"。鄱阳湖是白鹤等珍稀水鸟的重要栖息地,每年秋末冬初,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及中国东北等地,飞来成千上万只候鸟到鄱阳湖过冬。如今,鄱阳湖保护区内鸟类已达300多种,近百万只,其中珍禽50多种,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世界上现有白鹤大约为4000多只,其中90%在鄱阳湖过冬。
2、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我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水面面积为2625平方公里。洞庭湖是长江的过水湖,南面收纳湘江、资水、沅水和澧水“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通过松滋、太平、藕池“三口”吞纳长江洪水,调蓄后由东面的城陵矶再次汇入长江干流。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汩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
历史上洞庭湖曾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昔日号称“八百里洞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这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对洞庭湖的描写。然而时过境迁,由于大量泥沙淤塞、围湖造田,洞庭湖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大通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部分。湖面积已经大大缩小,以至于把“第一大淡水湖”称号让位于鄱阳湖。
3、太湖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水面面积为2338平方公里,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横跨江苏、浙江两省,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依宜兴,东近苏州,其西侧和西南侧为丘陵山地,东侧以平原及水网为主,湖面形态犹如向西突出的新月,湖底地势由东向西倾斜、湖盆呈浅碟形。
太湖湖岸线总长405千米,平均水深1.94米,主要水源来自于浙江省天目山的苕溪和江苏宜溧山地北麓的荆溪。太湖水由北东两面70多条河流下泄至长江,主要有下游的娄江、吴淞江、黄浦江,其中黄浦江是最大泄水河道,占总出水量的70%~80%。
4、洪泽湖
洪泽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水面面积为2069平方公里。洪泽湖,位于淮河下游,江苏省淮安市西北部,是“南水北调”工程东线部分的过水通道。洪泽湖的形成始于地壳断裂形成的凹陷,黄河夺淮是形成洪泽湖雏形的客观因素。
5、巢湖
巢湖位于皖中,地属合肥,连淮通江,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2公里,常年水域面积约760平方公里,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宛如一面宝镜镶嵌在江淮大地,有“八里湖天”之称,为巢湖国家风景名胜区主体区域。
巢湖是我国重要的渔业基地,出产的银鱼、虾米、螃蟹被誉为“三珍”。巢湖还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湿地,已被列为国家重要湿地,生活有鸟类等多种野生动物。2008年至2009年在湖区的调查共发现鸟类15目33科103种,其中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鸟类3种,安徽省地方重点保护鸟类33种。
练习题:( )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A、洪泽湖
B、巢湖
C、太湖
D、洞庭湖
【解析】C。A项错误,洪泽湖,是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地处淮河下游、苏北平原中部,西纳淮河巨浪,东泄长江、黄海。
B项错误,巢湖曾称南巢、居巢湖,俗称焦湖,是位于长江中下游的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安徽省中部,由合肥、巢湖、肥东、肥西、庐江二市三县环抱。
C项正确,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横跨江、浙两省,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依宜兴,东近苏州。
D项错误,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汨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
故正确答案为C。
【常识积累】历史著名八大战争
一、牧野之战
年代:周朝(周武王 VS 商纣王)
概述:周武王伐纣的决胜战,商纣王兵败自焚,商朝灭亡
成语:临阵倒戈
二、长勺之战
年代:春秋(齐国 VS 鲁国)
概述:齐国军势大,鲁国曹刿强,鲁国获胜
成语:一鼓作气
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年代:战国(齐国 VS 魏国)
概述:齐国孙膑与魏国庞涓的斗智战,齐国均获胜
成语:围魏救赵
四、长平之战年代:战国(秦国 VS 赵国)
概述:赵国临阵换帅,秦国暗用白起,秦军获胜,坑杀赵军40余万人3.
成语:纸上谈兵
五、巨鹿之战年代:秦末(项羽 VS 秦朝)
概述:项羽不留后路以少胜多,战胜并活埋二十多万秦军
成语:破釜沉舟、作壁上观
六、官渡之战年代:东汉末年(曹操 VS 袁绍)
概述:曹弱而袁强,曹夜袭乌巢绝袁粮草而胜,奠定统一北方基础
成语:倒屣相迎
七、赤壁之战年代:东汉末年(孙刘联军 VS 曹操)
概述:孙刘联军弱而曹强,联军火烧战船大破曹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
成语:草船借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八、淝水之战年代:东晋(东晋 VS 前秦)
概述:东晋弱而前秦苻坚强,东晋借长江天险以少胜多,前秦自此衰败
成语: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例1】“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这方面有很多鲜活生动的事例。始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就是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________建设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不仅造福当时,而且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势利导 泽被后世
B、因地制宜 经久不衰
C、顺势而为 利在千秋
D、物尽其用 历久弥新
【解析】A。本题可从第二空破题。【泽被后世】指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经久不衰】指精神饱满的状态,身体健壮的外表,或幼年期到成年期之间的时期的精神特征;青年人的活力或朝气。【利在千秋】指做一件事情,而其所产生的利益将惠及千秋万代。【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或者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
根据横线处的“不但...而且”可知,横线处词汇与造福当时构成递进关系,则横线处要体现造福的面更广、时间更久的意思。经久不衰没有体现“造福”或“有益”的意思,排除B。历久弥新强调保有活力和价值,不能与“造福当时”形成递进关系,排除D。泽被后世强调对后世也有好处,利在千秋强调利益惠及后代,均可以“造福当时”形成递进关系。
第一空:【因势利导】指顺着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因地制宜】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条件,制定相应的妥善措施。【顺势而为】指做事要顺应潮流,不要逆势而行。【物尽其用】指充分发挥各种东西的功用。
横线上词语搭配“大型生态水利工程”,对应前面“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即大型生态水利工程是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建设而成的,即横线处要体现因为规律或地势特点不同而进行建设的意思。对比AC,因势利导可以体现根据具体的发展趋势而加以引导的意思,与前文内容相对应,A符合语境;顺势而为侧重强调的是顺应潮流,即潮流趋势怎么走就怎么做,不能体现根据规律和地势特点进行建设的意思,排除C。故本题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