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2022国考行测逻辑判断:莫忽视选项中的“因果倒置”
2021-05-19 08:18
来源:政华教育

2022国考行测逻辑判断:莫忽视选项中的“因果倒置”

可能性推理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而论证中含有因果关系的题目在近几年考试中都有出现,有些考生在做此类题目时选项的辨析上容易纠结,有时会忽略掉“因果倒置”这一类选项。今天,带领大家一起认识一下什么是“因果倒置”。

在可能性推理论证中,结论中因果关系是A导致B,而选项中却指出因果关系是B导致A,该选项即为“因果倒置”型的选项。举个例子:题干给出结论“拳击运动会增进身体健康。”选项指出“只有身体健康的人才能参加拳击运动。”这便是“因果倒置”。“因果倒置”否定了结论中的因果关系,是力度很强的削弱型选项。

例:一项研究表明,经常得到表扬等精神鼓励的员工比很少得到表扬的员工的生产效率高25%,而评价生产效率的客观标准包括承办工件数和工件的复杂程度。这表明:多进行精神鼓励可以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表扬实际上是生产效率高的员工获得的精神回报

B.评价生产效率的客观标准还应该包括工件质量的高低

C.精神鼓励有时会让员工产生盲目的自信心和虚假的成就感

D.生产效率低的员工每天的工作时间比生产效率高的员工要少

【解析】A。首先明确题干的结论,即“多进行精神鼓励可以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论据为“经常得到表扬等精神鼓励的员工比很少得到表扬的员工的生产效率高25%”。

A项,指出是因为生产效率高而得到表扬,并不是受到表扬导致生产效率高,说明题干论证犯了因果倒置的错误,削弱了题干结论。

B项,评价生产效率的客观标准还应该包括工件质量的高低,即题干论据不充分,削弱了题干结论,但并没有完全否定结论,相比A项力度较弱。

C项,精神鼓励有时会让员工产生盲目的自信心和虚假的成就感,与生产效率没有必然联系,不能削弱题干结论。

D项,生产效率低的员工每天的工作时间比生产效率高的员工要少,无法说明精神鼓励与生产效率的关系,不能削弱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A。

通过例题的讲解希望各位考生在考试时能够精准把握“因果倒置”型的选项,预祝各位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2022国考行测类比推理之与“牛”有关的成语

类比推理是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常考题型,言语关系又是类比推理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关系。众所周知,要想清楚地知道考查的是哪种言语关系,我们需了解词语的含义及构成。牛,是十二生肖之一,象征着辛苦劳作、埋头苦干,只做贡献,不计回报。现在的公务员考试行测类比推理题目,言语关系中的词语考查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话题性,今年是牛年,那么今天就来谈谈类比推理与“牛”有关成语。

【例题一】下里巴人:通俗

A.差强人意:失望

B.千钧一发:沉重

C.目无全牛:熟练

D.七月流火:炎热

【解析】答案:C。该题考查的是类比推理言语关系中的词义。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形容比较通俗。A项,差强人意的意思是勉强使人满意,而非失望。B项,千钧一发比喻情况万分危急,而非沉重。C项,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D项,七月流火是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而非炎热。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例题二】愚公移山:郑人买履

A.弄巧成拙:囫囵吞枣

B.杞人忧天:庖丁解牛

C.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D.凿壁偷光:田忌赛马

【解析】答案:B。该题考查的是类比推理言语关系中词语本身的结构。愚公移山和郑人买履是主谓宾结构,且主语是人。A项,弄巧成拙和囫囵吞枣本身没有主语,不是主谓宾结构,与题干关系不一致。B项,杞人忧天和庖丁解牛都是主谓宾结构,且主语是人,与题干关系一致。C项,邯郸学步中的邯郸是地名,不是主谓宾结构,与题干关系不一致。D项凿壁偷光本身没有主语,不是主谓宾结构,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例题三】革故鼎新:墨守成规

A.汗牛充栋:凤毛麟角

B.饮水思源:叶落归根

C.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D.扑朔迷离:异曲同工

【解析】答案:A。该题考查的是类比推理言语关系的反义关系。革故鼎新指革除旧弊,创立新制;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二者是反义关系。A项,汗牛充栋指藏书多,凤毛麟角指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二者是反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B项,饮水思源比喻人在幸福的时候不忘掉幸福的来源;叶落归根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终要回到本乡,二者不是反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C项,百花齐放指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二者不是反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D项,扑朔迷离指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异曲同工比喻不同的说法或做法都收到同样的效果,二者不是反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022国考行测朴素逻辑:从“说”的真假,看“话”的真假

在行测试题中,判断推理的逻辑判断中有这样一种题型,大家非常感兴趣,但题目做着做着就抓耳挠腮让人头秃,即为朴素逻辑的题目,在一堆云里雾里的条件信息,需要我们稳准狠去斩乱麻,找到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而今天带大家来感受一下如何对于朴素逻辑中较为复杂的一种解题思想——假设法,如何进行巧解,才能保证自己思路不乱。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思想就是我们假设某人说真话或说假话后,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操作,或者把自己思路搅乱,下一步我们应该做什么呢,马上从“说”的真假,过渡到看“话”的内容真假,去进行有效信息的获取,才能保证不遗漏信息,继续进行推理,我们先来看一个简单但很有代表性的例子:

【例题】有一座城市里住着两种人,一种人说真话,另一种说假话,一位旅行者遇到两个人A和B,他问A:“你们两个当中有不说假话的吗?”A说:“没有。”

请你判断A和B分别是什么人?

A.两人都说真话

B.A说真话,B说假话

C.两人都说假话

D.A说假话,B说真话

【解析】答案:D。首先我们需要分析题干中的问答内容,旅行者提问内容可简化为:有没有人说真话,A的回答为没有人说真话。那么A到底在说真话还是说谎呢,通过现有的已知条件我们无法进行判断,此时应应用假设的思想,假设A说的是真话,我们应马上过过渡到其内容为真,说明没有人说真话为真,和A本身说真话矛盾,显然,A实际上在说假话,再马上过渡到内容真假判断及有效信息获取,没有人说真话为假,说明有人说真话,那又不能是A,就只能是B,我们据此可以得知,A说假话,B说真话,故本题选择D项。

再来一道难一点的题目来试试:

【例题】甲、乙、丙、丁四人的车分别为白色、银色、蓝色和红色。在问到他们各自车的颜色时,甲说:“乙的车不是白色。”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的。”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如果丁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车是白色的,乙的车是银色的

B.乙的车是蓝色的,丙的车是红色的

C.丙的车是白色的,丁的车是蓝色的

D.丁的车是银色的,甲的车是红色的

【解析】答案:C。通过丁的内容为真,我们可以确定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一真,并且说真话的人开红车,那么到底谁拥有红车说真话呢,我们无法判断,此时需要假设法应用,根据关联性我们可以假设乙拥有红车说真话,过渡到内容为真,得出丙开红车,两人开红车与已知条件矛盾,说明乙说假话,过渡到内容为假,说明丙不是红车,继而得知丙也在说假话,那么他的话内容为假,可推知丁开蓝车,可排除B、D两项,既然乙和丙都在说假话,那么说真话的人也可以确定为甲,那么甲拥有红车,可排除A,故可以选择出C项为正确答案。

通过各种方法的学习,我们掌握多手技能稳准狠解决朴素逻辑题目,作答此类题目时就能更加得心应手,大家掌握这样的做题方法了吗?

2022国考行测判断推理:前提型中的“搭桥法”你学会了吗?

纵观公考行测,逻辑判断中的前提型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所谓前提型,是需要考生给材料的论证找一个前提,让整个论证过程成立。如果我们掌握了合适的方法,前提型其实可以快速解决。接下来,就通过两道题目带大家看看如何用“搭桥法”解决前提型的题目。

【例题1】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丢弃了多达10亿吨塑料,这种垃圾可能存在数百年甚至数千年。近日,一个科研小组在亚马逊雨林中发现了一种名为内生菌的真菌,它能降解普通的聚氨酯塑料。科研人员认为利用这种真菌的特性,将有望帮助人类消除塑料垃圾所带来的威胁。

科研人员的判断还需基于以下哪一前提?

A.塑料垃圾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最主要的废弃物种类

B.内生菌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很好地分解塑料制品

C.目前绝大多数塑料垃圾都属于普通的聚氨酯塑料

D.这种真菌在地球上其他地区也能正常地存活生长

【解析】C。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题干主线:

内生真菌降解聚氨酯塑料

内生真菌清除塑料垃圾带来的威胁

从论证主线很容易看出,题干由内生真菌能降解普通的聚氨酯塑料,推出利用这种真菌的特性,有望帮助人类消除塑料垃圾带来的威胁,要找到题干论证的前提,先找到论据和结论间的跳跃概念,也就是我们需要知道怎么从论据的聚氨酯塑料得出结论的塑料垃圾,然后在“聚氨酯塑料”和“塑料垃圾”之间建立联系。很明显,只有C建立了两者关系,所以C就是我们的正确答案。

【例题2】针对地球冰川的研究发现,当冰川之下的火山开始喷发后,会快速产生蒸汽流,爆炸式穿透冰层,释放灰烬进入高空,并且产生出沸石、硫化物和黏土等物质。日前人们发现,在火星表面的一些圆形平顶山丘也探测到这些矿物质,并且广泛而大量地存在。因此,人们推测火星早期是覆盖着冰原的,那里曾有过较多的火山活动。

要得到上述结论,需要补充的前提是:

A.近日火星侦察影像频谱仪发现,火星南极存在火山

B.火星地质活动不活跃,地表地貌大部分形成于远古较活跃的时期

C.沸石、硫化物和黏土这三类物质是仅在冰川下的火山活动后才会产生的独特物质

D.在火星平顶山丘的岩石中发现了某种远古细菌,说明这里很可能曾经有水源

【解析】C。

我们首先还是来分析一下论证主线:

火星发现了沸石、硫化物和黏土这三类物质

火星曾经是冰原且存在较多火山活动

根据文段的论证主线,我们能比较清楚的看出来,题干由在火星表面探测到沸石、硫化物、和黏土等物质,得出火星早起是覆盖着冰原的且曾经有很多的火山活动。所以我们要找到前提,就要抓住论据和结论之间的跳跃概念,也就是怎么从论据中的三种物质得出结论中曾经是冰原且存在很多的火山活动的。然后在“三种物质”和“冰原火山”之间建立联系,很明显C建立了这种联系。故本题答案选C。

以上两道题都是通过“搭桥法”,也就是找到题干论据和结论之间的跳跃概念,然后建立跳跃概念之间的联系,题目自然迎刃而解。其实除了上面两个例子提到的,许多前提型的题目都可以通过“搭桥法”解决。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搭桥”的内涵,再配合适当的练习,将前提型题目收入囊中。

2022国考行测技巧:类比推理是找词项关系还是造句

在做行测类比推理题目时,很多同学喜欢造句,一上来就造句,结果一对答案就发现又错了。类比考查的是词项间的关系,由于每个人的主观意识、经验积累都不同,很容易出现造句不同,答案就不同的情况。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就是行测类比推理的解题原则,找准词项间关系远比造句更实用。下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的分享来说明此技巧:

记者:采访:话筒

A.魔术师:魔术:魔术棒B.法医:取证:骨钳

C.厨师:中餐:围裙D.分析师:分析:数据

解析:很多同学喜欢造句,往往是这样的思路:题干是记者用话筒进行采访;A项,魔术师用魔术棒表演魔术;B项,法医用骨钳进行取证;C项,厨师用围裙做中餐;D项,分析师用数据进行分析。那这样来看的话很难选出来正确选项,因为四个选项造句都能流畅表达出来。所以,造句不是万能的,下面我们进行正确分析思路的演示:

分析题干,记者是一种职业;采访是其职业行为;话筒是记者这种职业会用到的工具。也就是说,题干词项间的关系应该是——职业:职业行为:职业工具。带着这种思路我们去看选项,A项,魔术师是职业,魔术棒是其职业工具,但是魔术不是职业行为,魔术是一个名词,并非行为,表演魔术才是行为,排除;B项,法医是一种职业,取证是其职业行为,骨钳是其职业所使用的工具,保留;C项,厨师是职业,中餐不是其职业行为,中餐只是其工作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还有西餐等等),烹饪才是职业行为,围裙也不是职业工具,而是穿着,排除;D项,分析师是职业,数据不是职业工具,而是分析的对象,分析也只是一种抽象的职业行为,而题干是具体的动作,排除。故本题答案选择B项。

以上是对于这道题目的完整做题思路,通过这个题目想要跟大家说明的是,类比推理考查的是词项之间的关系,找准关系之后去看哪一个选项也有类似的关系。造句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方便我们快速思考大致是什么关系,但不是类比推理题目最核心的思路。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