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知识梳理-判断推理(一)
2022国考行测技巧:判断推理评价型之相似结构型
在国考行测考试中,可能性推理是我们常见的题型,其中评价型中的相似结构型又是常见的题型,那遇到这种题应该怎么做呢?该题型需要我们提炼题干的推理形式或者概括题干的论证过程,然后与选项进行对比,选出相似性最强或最弱的选项。所以我们在做题时,可以首先判断一下题干的形式,一般情况下,相似结构型题目会遇到的题干形式有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每种题干形式我们的答题思路是不一样的,如果题干是必然性推理,我们可以提炼题干的推理形式;如果题干是可能性推理,我们可以概括题干的论证模型。
接下来就带大家一起看看在具体的题目中究竟如何去解答相似结构型题目吧:
一、必然性推理
【例题1】所有名词是实词,动词不是名词,所以动词不是实词。
以下推理中与上述推理在结构上最为相似的是:()
A.凡细粮都不是高产作物。因为凡薯类都是高产作物,凡细粮都不是薯类。
B.先进学生都是遵守纪律的,有些先进学生是大学生,所以大学生都是遵守纪律的。
C.铝是金属,又因为金属都是导电的,因此铝是导电的。
D.虚词不能独立充当句法成分,介词是虚词,所以介词不能独立充当句法成分。
【解析】A。解析:题干为必然性推理,题干的推理形式为:所有S是P,A不是S,所以A不是P。A项的推理形式为:A不是P。因为所有S是P,A不是S。与题干推理形式类似。B项的推理形式为:所有S是P,有些S是A,所以A都是P。与题干推理形式不同。C项的推理形式为:A是S,所有S是P,所以A是P。与题干推理形式不同。D项的推理形式为:所有S不是P,A是S,所以A不是P。与题干推理形式不同。故答案选A。
二、可能性推理
【例题2】某刑事人类学家在对260名杀人犯的外貌进行了考察后,发现他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生理特征,于是得出“杀人犯具有广颚、颧骨突出、头发黑而短的特征”的结论。
以下哪项与上述推理方式相同?( )
A.24—28之间没有质数
B.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C.植物种子经超声波处理后可增产,所以玉米种子经超声波处理后也可增产
D.某高校在对全校学生进行调查后,得出“我校同学学习态度普遍较好”的结论
【解析】B。解析:观察可知题干为可能性推理,题干“通过对260名杀人犯的调查”,得出了“杀人犯的整体特征”,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A项对24~28这几个数字进行调查,得出没有质数,属于完全归纳推理;D项通过对全校学生的调查,得出全校学生的学习态度的状况,也是完全归纳推理;C项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属于演绎推理。三个选项均与题干的推理方式不一样。B项通过对“部分八月十五以及部分正月十五”的观察,得出“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的整体特征”,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与题干推理方式相同。因此答案选B。
通过以上两道题目的讲解,大家有没有掌握相似结构性题目的方法呢?让我们把这种方法应用到之后的题目中吧!
行测技巧:类比推理常考词项关系之偏正关系
在行测类比推理这类题型中,语法关系是同学们比较难以识别的一种关系。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偏正关系该如何识别。偏正关系是偏正短语中短语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组成短语的两个词语有主次之分,那主的部分就是正,次的部分就是偏。偏正短语可以分为名词性的偏正短语和动词性的偏正短语。名词性的偏正短语就是定语+中心语型如“肥沃的土地”;动词性的偏正短语包括状语+中心语型和动词+补语型两种,状语+中心语型的如“悄悄地走”,动词+补语型的如“跑得快”。
【例1】火红:太阳
A.朝霞:满天 B.风和:日丽 C.愉悦:心情 D.天气:晴朗
【答案】C。解析:题干前一个概念修饰后一个概念,火红的太阳,选项构成偏正关系的,只有C项愉悦的心情。
本题考查的偏正关系比较简单。同学们在判断偏正关系时,在"偏"和"正"中加"的"或"地",如果通顺那么大多数便是偏正短语。而考题中对于偏正关系的考查不一定非得是词语与词语之间构成短语的形式,也可以在一个词语之中存在偏正关系。
【例2】蛛丝马迹:鸟迹虫丝
A.寒酸落魄:寒心酸鼻 B.堆金积玉:屯粮积草
C.冰肌玉骨:劲骨丰肌 D.挨冻受饿:担饿受冻
【答案】C。解析:“蛛丝马迹”“鸟迹虫丝”都是并列结构成语,且“蛛丝”“马迹”“鸟迹”“虫丝”都是修饰关系。A项,“寒酸”“落魄”都不是修饰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B项,“堆金”“积玉”“屯粮”“积草”都是动宾结构,不是修饰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C项,“冰肌玉骨”“劲骨丰肌”都是并列结构成语,且“冰肌”“玉骨”“劲骨”“丰肌”都是修饰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故本题选C。
本题考查的也是偏正关系,“冰肌”指如冰一般光洁柔滑的肌肤,“玉骨”指如玉一般美好的身段。所以也能够构成偏正关系。
【例3】丰功:伟绩
A.维和:行动 B.风餐:露宿 C.文化:传播 D.风卷:残云
【答案】B。解析:丰功伟绩是并列结构的成语,且丰功和伟绩都属于偏正结构;风餐露宿也是并列结构的成语,且风餐和露宿也都是偏正结构。A项维和行动是偏正结构;C项文化传播是主谓结构;D项风卷残云属于主谓结构的成语。故答案选B。
本题中“风餐”是在风里吃饭的意思,属于动词性的偏正短语,状语+中心语型。吃饭是中心语,在风里是吃饭的地点状语,所以也可构成偏正关系。“露宿”是在露天住宿的意思,在露天是住宿的地点状语。这类动词性的偏正短语考查较少见,但也需要同学们能够了解,在做题的时候能够有效识别。
行测技巧:逻辑判断题如何找到突破口
由各类公职考试考情可知,在行测判断推理题型中一般都会涉及朴素逻辑的考查。朴素逻辑的难点在于考查形式比较多变、信息整合难度高、缺少通用的解题方法,但其实只要抓准题目的突破口,就可以保证解题的速度与准确性。在朴素逻辑中,查找突破口主要有两个方向,分别是确定性信息和关联性信息。今天主要针对确定性的信息进行查找。
一、确定性信息分类
1.最值描述信息
题干出现“最多”“最少”“最大”“最小”等描述的信息可以用作确定性信息进行入手。
【示例】甜品店有四种甜点:双皮奶、布丁、蛋糕和冰淇淋。B比A贵,C最便宜,双皮奶比布丁贵,蛋糕最贵,冰淇淋比D贵。
关于这四种甜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是双皮奶,B是蛋糕,C是冰淇淋,D是布丁
B.A是布丁,B是冰淇淋,C是蛋糕,D是双皮奶
C.A是冰淇淋,B是蛋糕,C是布丁,D是双皮奶
D.A是冰淇淋,B是蛋糕,C是双皮奶,D是布丁
【答案】C。解析:题干中出现的“蛋糕最贵”、“C最便宜”为最值性表述,可以通过这两个条件入手,结合“冰淇淋比D贵”“双皮奶比布丁贵”可知,双皮奶、蛋糕和冰淇淋均不是最便宜的,可得C是布丁。故答案选C。
2.肯定性描述信
一般情况下,肯定式描述的条件,确定性较强
【示例】A、B、C、D为四位漂亮女生,她们喜欢穿漂亮衣服,某天,她们穿的衣服颜色各不相同,有黄色、绿色、蓝色和红色四种。在问到她们各自衣服的颜色时,A说:“B的衣服不是黄色的。”B说:“C的衣服是绿色的。”C说:“D的衣服不是蓝色的。”D说:“A、B、C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衣服是绿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
如果D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的衣服是蓝色的,D的衣服是绿色的
B.B的衣服是蓝色的,C的衣服是红色的
C.A的衣服是绿色的,B的衣服是红色的
D.D的衣服是绿色的,A的衣服是红色的
【答案】C。解析:由D的话可知,说实话的人的衣服是绿色的。只有B说的话提到了绿色而且题干中仅有B的表述是肯定性的表述,可以此为突破口。B的话不可能为真,否则B、C的衣服都是绿色,与只有一人的衣服是绿色的矛盾,所以B的话为假,C的衣服不是绿色的,且C说假话,故D的衣服是蓝色的。穿绿衣服的只能是A,A说的是真话,故B的衣服不是黄色的,是红色的。C的衣服是黄色的。故答案选C。
3.排列间隔越大的信息
一般来说,排列间隔越大包含的情况数越少,确定性就越强
【示例】妈妈每天早上都会为上小学的儿子做早餐。妈妈会做的早餐品种有面条、水饺、稀饭、蛋炒饭、煎饼等5种,但每天她只为儿子做其中的一种。已知:(1)做面条比较容易,一周做两次,两次在一周内相隔3天(2)做稀饭的时间是在第一次做面条的前一天或后一天,一周仅做一次(3)做水饺也是一周仅做一次,但这次是在第二次做面条之前的任何一天(4)做蛋炒饭也仅限一次,时间与第一次做面条那天在一周内相隔4天(5)有一次做煎饼的时间是在第一次做面条之前。
假定周一为一周的第一天,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
A.周一做稀饭 B.周二做面条 C.周四做水饺 D.周日做煎饼
【答案】B。本题为排列组合题型。一周有7天,由“(1)做面条比较容易,一周做两次,两次在一周内相隔3天、(4)做蛋炒饭与第一次做面条那天在一周内相隔4天”可知,两次做面条、做蛋炒饭和第一次做面条两者的时间相隔比较长,所以三者之间的可能性比较少,是比较确定的信息。结合这两个条件可知第一次做面条只能是在周一或周二;又知(5),可知第一次面条是在周二,B正确。第二步:分析其他选项由(2)和(5)可知,周一做的是煎饼,周三做稀饭,A项和D项错误;由上述推论可知,周一煎饼、周二面条、周三稀饭,结合(1)和(3)可知,周六做面条,做水饺可选在周四或周五,所以C项无法推出。故正确答案为B。
二、总结
由上可知,考查朴素逻辑的题型多种多样,用的解题方法也是各不相同。考生在解决朴素逻辑题目过程中,不要盲目去解题,要善于观察,找准解题突破口,可以极大降低题目的难度,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做题速度与正确率。
行测定义判断之关注名词本身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定义判断是我们常面对的一种题型,定义判断有着涉及知识面广专业性强的特点。我们在做定义判断时候常常因为名词专业性强感觉定义难以理解从而感到不知道选哪一个好。这是因为我们将重点都花在了定义的解释说明上,而一些定义解释专业性较强我们又难以明白。这时候我们可以换个角度从名词本身上入手。
【例题1】大气污染,指因人类的生产生活使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从而导致其特性改变,使人们的生活、身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直接或间接遭受危害的现象。主要污染物有烟尘、粉尘、硫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物、放射性污染等。 下列所述属于大气污染的是( )。
A.韩庄农户有几十辆农用大卡车废弃在麦田里,影响了春耕时间。
B.淮河水质从解放前至今,越来越差。
C.兰州市上空布满了驱之不去的“阴云”,那是市郊工厂的废气。
D.汽车轰鸣声弄得老王整夜没有睡好觉。
【解析】答案:C。同学们这道题我们发现是一道有关环保生物方面的题有一定的专业性,但是我们从名词本身入手就会感觉容易很多好理解很多。大气污染首先跟大气有关其次是一种污染行为。那么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来看选项A选项卡车废弃物,B选项水质,D选项噪音我们发现都跟大气无关,而C选项工厂的废气首先和大气有关其次废气体现了污染,因此我们的选项应该是C。
【例题2】角色冲突是指当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或同时扮演几个不同的角色时,由于不能胜任,造成不合适宜而发生的矛盾和冲突。 下列情形中不属于角色冲突的一项是( )。
A.一些大一新生入学后,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很不适应。
B.某公司一职员由于业绩出众,被公司提拔为销售经理,但是他感到力不从心。
C.假期里,张某的妻了想让他陪她出去旅游,而他母亲想让他回家陪陪父母。
D.在边远山区的一所小学里,某位老师既教数学,又教语文,但学生们的两门功课成绩都很好。
【解析】答案:D。同学们看到这个角色冲突的定义我们会发现有一定的专业性,角色冲突属于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但是我们没学过心理学难道就影响我们做题么,我们可以从名词本身入手来了解。角色冲突首先应该跟身份有关其次冲突肯定是遇到了问题,那么我们概括一下就是身份有问题。我们来看A选项当了大学生不适应我们可以发现的确跟身份有关而且遇到问题符合,B选项我们发现当了经理不适应和身份有关也遇到问题。C选项妻子眼里是丈夫父母眼里是孩子和身份有关并且假期时间分配遇到问题所以也符合。我们再来看D选项都很好告诉我们没有问题也就是没有冲突,因此D选项不符合。
通过两道例题我们可以发现做定义判断时名词本身也提供我们很多信息,掌握这一点在做定义判断时就能更加得心应手,大家掌握这样做题的方法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