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备考-判断推理
如何快速有效解决行测假言命题的复杂推理题目
在行测试卷中,假言命题的推理虽说不多,但是一旦涉及,很多考生做题思想基本是“懵”,做题的手段基本是“蒙”,那自然题目的正确率也就不高。那到底如何才能快速有效地解决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题目呢?尤其是当题干出现假言和多种命题混合而构成的命题推理题目时,我们又该如何利用题干的条件和信息去快速解题呢?今天小志跟同学们一起来看两道题目,从题目中去给大家总结出我们解决假言命题的思想和步骤。
例题1:某经销商,为感谢消费者,同时进一步的宣传产品,组织部分消费者进行交友活动。此次活动,为消费者准备了H、Z、J、K、L、M 六重礼物。但是,礼物的选择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1)只有选择礼物L和J,才能选择H;
(2)如果选择了L,就不能再选J,也不能选K;
(3)只有选择L,才可以选择M。
已知赵先生选择礼物H,请问哪项有可能是赵先生选的其他礼物?( )
A.Z和M B.Z和L C.J和L D.J和K
【解析】D。观察题干可知,六种礼物的选择都是有条件的,基于此,逐一梳理题干的条件:(1)HL且J;(2)L非J且K非;(3)ML,结合题干的问法可知,赵先生选择了礼物H,依据条件(1)可知,L和J也当选;由此可知选择了礼物J,再依据条件(2)可知,未选择L;再根据条件(3)可知,M也未选择。基于此,我们明确可知赵先生选择的礼物有:H、Z、J;未选择的礼物有:L、M;而基于题干的条件无法得知K的选择情况。故结合题目的问法,赵先生选择的礼物的可能性应该包含K,故答案选择D项。
例题2:某学院今年继续执行出国资助计划,拟从刘老师、张老师、王老师、马老师、牛老师、周老师6位教师中选派几位出国访学。由于经费资助、学院发展需要等限制,选拔时要符合如下条件:
(1)刘老师是学科负责带头人,此次必须得去;
(2)如果选刘老师,那么周老师也要选,但不能选择张老师;
(3)只要牛老师选不上,王老师和马老师才至少有1人能选上;
(4)如果不选择王,那么也不选择周老师。
若以上断定为真,下面哪项一定为真?( )
A.牛老师没选上,周老师选上了 B.刘老师选上了,马老师没选上
C.王老师和马老师都选上了 D.王老师和牛老师都没有选上
【解析】A。依据题干的条件进行梳理,刘老师一定会去,结合条件(2)可知,周老师也会被选上,张老师不会被选中;再结合条件(4)可知,王老师也会被选上;再结合条件(3)可知,牛老师不会被选上。由题干中并不能推测马老师的情况,故此次会去的老师有:刘、周、王;不去的老师有:张、牛;马老师的情况不清楚。而本题是要求选择一定为真的选项,故只能选择A项。
基于上述两道题目,其实同学们应该也会发现,假言命题题目的复杂推理其实就是把各种命题结合到一起,看似很难,但是其实只要了解了每类命题的推理规则,做题目也是很轻松的。而要想很好地去解题,需要关注到以下几点:
1.熟练掌握命题的推理规则。包括假言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的推理规则,我们都得熟练掌握运用,这样子才会面对题目时“有底气”。
2.学会寻找和利用题干中确定性的条件解题。在上述两道题目中,我们均是从题干的确定性条件去入手,那就意味着在梳理条件时,确定性的信息是一定要关注到的。
3.学会关注题目的问法。想必细心的同学应该会发现,第一题中题目询问的是“可能会选择的礼物”,那就意味着只要是有可能的礼物我们都得保留。但是第二题中问的是“一定为真”的选项,那就说明不确定的信息是不能当选的。
在此,希望大家能够提早进行有计划地学习,逐一了解知识点,形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行测判断推理之“假的真不了”--巧用假设解朴素逻辑
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经常会考查真假话题型,此类题型的题型特征明显,但往往难倒了很多考生,本篇文章就此类题目如何快速解决来帮大家支招。
例1:有三只盒子,每只盒子里面装了两只球,分别是黑黑、白白、黑白。每只盒子都贴上了标明内容的标签,但所有的标签都贴错了。要求:打开一只盒子,但只能取出一个球来,看过之后把所有的标签都纠正过来。可以打开的盒子是:( )
A.黑黑 B.白白 C.黑白 D.打开哪个盒子都不行
解析:要求我们取出来一个球纠正所有的标签,在我们分析题干没有直接切入点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用假设法分别讨论。
假设打开“黑黑”的盒子拿出来一个球,抽出来的球无非是黑色和白色的。如果是黑色的,那么这个盒子里面的球一定是“黑、白”(因为标签都贴错了,所以一定不是“黑、黑”的球);如果抽出来的是一个白色的球,那么盒子里面的球就存在这两种情况“白、白”或者是“黑、白”,这种情况我们就无法确定这个盒子里面到底是什么颜色的球了。所以通过假设打开“黑黑”的盒子是行不通的。同理,如果假设打开“白白”的盒子如果抽出来是一个黑色的球,那么这个盒子也存在着两种情况“黑、黑”或者“黑、白”。我们假设打开“黑白”的盒子呢?抽出来的球如果是黑色的,那盒子里面必然是“黑、黑”的球;如果抽出来是白色的,那么盒子里面必然是“白、白”的球;剩下的盒子因为标签贴错的缘故,也可以最终确定是什么颜色的球。正确答案选C。
通过题目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当题干出现真假表述时,可以借助假设法分情况讨论。
例2:甲、乙、丙、丁四人的籍贯各不相同,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甲说∶“我是北京人。”乙说∶“我是上海人”。丙说∶“我是天津人”。丁说∶“我不是天津人”。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的话是假的。
以下选项成立的是∶( )
A.无论谁说假话,都能推出四个人的籍贯情况 B.丙的话假,可推出四个人的籍贯情况
C.丁的话假,可推出四个人的籍贯情况 D.乙的话假,可推出四个人的籍贯情况
解析: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题干当中没有矛盾,但是题干当中丙和丁都涉及到了天津人,那么我们就可以对丙或丁的话进行假设。因为题干当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假话,那么我们就先假设丙的话为假进行推导,丙的话为假则“丙不是天津人”,那么剩下的甲、乙、丁都为真,则没有人是对应天津人了,所以假设不成立。
我们再假设丁的话为假进行推导则“丁是天津人为真”那么甲、乙、丙的话都为真则丙和丁都是天津人,出现了两个天津人,故假设不成立。做到这为止四个选项已经排除了A、B、C了,所以答案选D。那么我们验证一下D,乙的话为假,则“乙不是上海人”,那么其余三句话都为真,则甲是北京人,丙是天津人,而丁不是天津人则丁是上海人,最后乙是重庆人。故D是正确的。
通过题目的分析,我们可以继续总结:假设法可能需要分别假设多次,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同时关注选项,因为通过排除法或者代入验证,都有可能快速找到答案。
考试中遇到此类题型,希望各位考生能够沉着应对,结合我们所总结的解题方法定可以求解答案。同时也祝愿各位考生考前能够坚持练习,不负努力的时光。
行测判断推理解释型可能性推理题讲解
在公考行测中,解释型是属于可能性推理的小题型题目,考查不多,难度也不大,所以在这一块我们尽量保证不出错,把该拿的分数拿到手,那这一块我们怎么学习呢,下面小志给大家介绍作答解释型这类题目的方法。
【解题思路】
1. 定位/概括矛盾(关注转折词)
例:没来上课,病了,但在酒吧看见了你。
2.解释矛盾(遵循原则)
(1)收敛思维原则 (必须接受而不能怀疑或削弱题干所设定的基本事实,即尊重题干)
例:确实是病了。
(2)涉及双方原则 (建立矛盾双方之间的联系)
例:去酒吧找朋友陪你去看病。
(3)常识思维原则 (众所周知,不要找极端个例)
例:酒吧有未来传送门,去未来把病治好之后再回来的。
【例题精讲】
例题1.最近,上海长宁区开了一个新超市。从外表看,这是一间典型的中国连锁超市。满满当当的货架塞满了各种食品和日用品。然而所有店内商品,虽然外观与普通商品没有分别,里面却是空的,包装上找不到拆封的痕迹,来访者也无处得知商品是如何被“掏空”的。虽然这是一家卖空的超市,却人气爆棚。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解释上述现象:( )
A.部分购买者不知道里面是空的 B.空包装实际上是一种艺术商品
C.有一些空包装是恶作剧的道具 D.超市引发日常消费文化的探讨
【答案】B。解析:通过转折词“却”可知,题干存在的矛盾并且需要我们解释的是为什么超市中商品是空的,但是却人气爆棚,买的人很多这个现象。A项说明“部分购买者不知道里面是空的”,但是题干已经说明“来访者也无处得知商品是如何被掏空的”,说明来访者是知道里面是空的,却是不知道怎么被掏空。所以A项否定了题干所设定的基本事实,不符合第一个原则,排除A项。B选项说“空包装实际上是一种艺术品”,所以这种空商品本来就是一种艺术,大家买也是因为艺术而来,B可以解释矛盾双方,保留。C项说明“有一些空包装是恶作剧的道具”,只是有一些是道具,量可能不是那么多,但是为什么会人气爆棚呢,C项无法解释“人气爆棚”,而我们说第二个原则强调解释要涉及矛盾双方,所以C项排除。D项“超市引发日常消费文化的探讨”只是引发了探讨,那商品为什么是空的,为什么买的人多,人气爆棚,D项并不能解释,因而D项也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
以上就是我们做解释型题目的思路和方法,三个原则同学们要严格把握,备考中要多加练习,熟能生巧,融会贯通。
行测定义判断速解技巧:关注被定义项
定义判断考查题量比较多,可能有些题目题干知识点很简单,但是因为题干较长,且会给出多个与题干定义差不多的选项,我们容易纠结,而且多数同学经常反复阅读题干。对于该题型多数同学们的难点在于快而不快,快而不对。那么如何在考试中快速去解定义判断呢?本篇文章在此进行分析。
其实该题型是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快速解答的,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小技巧叫关注被定义项。下面,通过两个例题来带大家看一下如何运用该方法解题:
【例题1】诉前财产保全是指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若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由人民法院采取的一种财产保全措施。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诉前财产保全的是:( )
A.甲与乙签订购销合同,甲给乙200万元预付款后,发现乙有欺诈行为,无力履行合同,遂请求人民法院冻结200万元预付款
B.银行甲与公司乙签订协议,甲向乙提供5000万元贷款,分3期还清,第一笔到期时乙无力归还,甲向法院申请查封乙的财产
C.甲欠乙10万元,乙多次找甲还钱未果,得知甲有一辆轿车,乙向法院申请将甲的轿车予以查封,再将甲告上法庭
D.工厂甲向信用社乙贷款500万元,甲无法按期归还。乙随即起诉,审理期间得知甲已将设备转卖,遂请求法院查封甲正在出售的大楼
【解析】D。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诉前财产保全的一项。关注被定义项,“诉前财产保全”,通过该定义可知发现定义中有关键点有“诉前”则说明是起诉前发生的财产保全行为,即关键信息为: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依据该点来看选项:
A项,甲发现乙无力履行合同后,请求人民法院冻结预付款,是起诉前发生,符合定义。B项,乙无力归还贷款,甲向法院申请查封乙的财产,是起诉前发生符合定义。C项,乙在将甲告上法庭前,先向法院申请了查封甲的轿车,是起诉前发生符合定义。D项,乙是在审理期间向法院提出申请的,而非起诉前提出申请,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项。
【例题2】情感广告是诉诸消费者的情绪或情感反应,传达商品带给他们的附加值或情绪满足的一种广告策略。这种情绪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可能远远超出商品本身,从而使消费者形成积极的品牌态度。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广告语不属于情感广告的是:( )
A.某品牌饮料广告语:“XX 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
B.某品牌啤酒进入东南亚市场的广告语:“好不好,家乡水。”
C.某品牌纸尿裤广告语:“宝宝天天好心情,妈妈一定更美丽。”
D.某品牌润肤露广告语:“为了肌肤柔美润舒,请使用 XX 润肤露。”
【解析】D。分析定义,发现被定义项是“情感广告”,那么广告的内容应与“情感”有关,即情感广告定义的关键信息为:诉诸消费者的情绪或情感反应,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一点分析选项。情感广告定义的关键信息:诉诸消费者的情绪或情感反应。A项,“中国人自己的可乐”是基于消费者的爱国之情,符合定义。B项,“家乡水”是基于消费者对故乡的情感,符合定义。C项,“宝宝天天好心情,妈妈一定更美丽”是基于消费者的母子之情,符合定义。D项,仅是对产品功能的宣传,没有涉及消费者的情感反应,不符合定义。故本题选D。
基于上述题目的讲解,希望大家在备考过程中,定义判断解题时可以通过关注被定义项,从中找到定义的关键点,快速去从选项入手,发现不符合定义关键点的即可根据问法快速选择或者排除该选项,从而避免反复阅读题干,提高解题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