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测逻辑填空之语句排序题
句子排序之那些年你错过的“重复词”
在行测备考路上,有一类题目在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并不起眼,但一直都是很多同学的痛点,正确率飘忽不定,那就是句子排序。相信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一道句子排序摆在眼前却无从下手,导致几分钟过去了,还是没选出答案。它虽然题量不多,但也是不可忽视的题型。当然排序不能“硬来”,不能盲目,要学会用技巧来找出答案。
今天,跟大家一起聊一聊,抓“重复词”这一技巧的妙用。
一、什么是重复词?
“重复词”指的是多个句子都提到了同一个对象,比如:
【例1】
①据调查,失读症在西方人中比较多见,而在中国人中极少发现
②让患者先学习汉字,再将语言材料用英文和汉字分两边认读,丧失的英文阅读能力竟然也得到了部分恢复
③失读症指人因大脑局部受到损伤而丧失文字阅读能力
在这3个句子中,①和③都提到了“失读症”,所以“失读症”就是我们要找的重复词。
二、重复词怎么用?
观察例1,我们通过分析找到了重复词“失读症”,证明这两句话在讨论同一个话题哦,那我们就可以按照逻辑去判断①和③的顺序。①在介绍失读证东西方的差别,而③再介绍失读症是什么,逻辑上应该先介绍一个对象是什么,再去谈论区别,所以可以确定顺序为③在前,①在后。
接下来再通过一道例题带大家具体分析一下:
【例2】
①人们听音时,首先是要用耳朵去听而不是用仪器去测量,如何判断,依靠的就是人们的“音准感”
②这种音准有着精确的物理意义,音是由物体的震动产生的,每个乐音震动的频率就是它的物理属性
③另一种音准指的是人们对于音高的一种听力反应,严格来讲应该叫作“音准感”
④而在音乐中使用的音并不是随意产生的,是人们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挑选出来的
⑤我们通常所说的音准,一般有两种含义
⑥一种是音乐中的音高要遵循一定的规律,那就是音高的准确性,即音准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
A.⑤⑥④①③②B.①③②⑤⑥④
C.①⑤⑥③②④D.⑤⑥②④③①
【答案】D【解析】:观察6个句子,③指出另一种音准叫“音准感”,①提到人们听音时依靠的就是“音准感”,两句话题一致,都提到了“音准感”,按照一般行文脉络,应先介绍事物的含义,再介绍它的作用、人们对它的运用等,因此①应是对③的进一步阐述,两句顺序应为③①,排除A、B、C。答案锁定到D,再验证一下D的逻辑,⑤引出音准有两种含义这个话题,⑥②紧接着介绍了第一种音准,④③①围绕另外一种音准介绍,逻辑无误,故本题选D。
通过这道题目同学们可以发现,排序题要去确定6个句子的顺序很难,但只要能够通过某些方式变成去确定两三个句子的顺序,就会变得简单,抓“重复词”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所以做排序题一定要把握方法。
巧寻语句排序中的“小提示”!
说到备考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语句排序类题目,各位小伙伴应该并不陌生。一提到这类题目,相信一部分小伙伴会觉得又爱又恨。虽然希望自己能在考试中拿到此类题目的分数,但总是摸不透“语句排序”的脾气秉性,受伤的总是我们自己。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到底如何通过分析选项之间的差异来做对语句排序的题目。
“相对位序”
所谓相对位序,其实指的就是在题目的多个选项中,不同语句会出现其中一句一定在另外一句话前面的情况。比如:A项①③②⑤④、B项①②③⑤④,我们会发现两个选项中①句一定会出现在③句的前面,这就是两句话的相对位序。区别在于A项是①③两句紧密相连,而B项是①③两句中间出现了②句,此时需要各位小伙伴先读①③两句,再读②句,判断①③两句中间能否出现②。如果能出现,那该项保留;如果不能出现,那该项排除,我们来看一下例题。
【例1】
①1980年5月8日,第三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庄严宣布,人类终于消灭了曾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天花
②1798年,英国乡村医生琴纳在“人痘”的基础上发明了“牛痘”,这很快被公认为是人类防治天花的最好方法
③在牛痘发明150年后,世界上每年仍然有约5000万人得天花
④如今,天花已成为唯一一种被人类消灭的传染病
⑤遗憾的是种痘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得到大力推广
⑥据说,当时英法交战,法国皇帝拿破仑就曾下令所有士兵必须接种牛痘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②⑤⑥①③④
B.②⑥⑤③①④
C.④②⑥③①⑤
D.④⑤②⑥③①
【答案】B【解析】观察四个选项发现,由②句的“1798年”,④句的“如今”,根据常见行文逻辑分析,应按照时间顺序依次顺承展开论述,所以④句不适合作为首句,先排除C、D两项。再观察A和B两项,A项为①③④,B项为①④,发现①一定在④的前面,出现了“相对位序”。此时只需要验证③是否适合出现于①④中间,③句介绍了“在牛痘发明150年后”,也就是1948年,应该在①句的“1980年5月8日”之前。所以③不适合出现于①④中间,排除A项,故选择B项。
【例2】
①20世纪60年代以后,都市民俗学逐渐在英美及日本等国兴起
②都市民俗是民俗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③但现代学科意义上的都市民俗学由于受“文化遗留物”等观念的束缚,一直鲜有人关注
④改革开放后,中国对都市民俗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⑤中国古代不乏《东京梦华录》、《梦梁录》等记录都市民俗的专著
⑥一些学者尝试去构建都市民俗学这一分支学科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②⑤③①④⑥
B.①④③②⑤⑥
C.②①④⑥⑤③
D.①④⑥②⑤③
【答案】A【解析】对比①和②两句话,①介绍都市民俗逐渐兴起,②引出主题都市民俗,结合整段文字可知均为围绕“都市民俗”展开说明,因此引出话题的②句更适合作为首句,排除B、D两项。观察A和C发现,A项为②⑤③①,C项为②①,②一定在①的前面,验证⑤③能否出现于②①中间。⑤句介绍古代的都市民俗,③①介绍现代的都市民俗,所以⑤应在③①前面,排除C项,故选择A项。
语句排序题型难度较大,各位小伙伴需把握好该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才能有效的提高此类题型的正确率,而相对顺序对我们解决此类题型至关重要,希望通过这两道题目能够让各位小伙伴对于句子排序题有新的解题思路,今后做题的时候务必关注好选项间的差异,快去找些题目练习一下吧。
用好“重复词”,巧解句子排序
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句子排序题型,一直都是行测备考的“老大难”问题。
一般的句子排序题,出题人总会给我们留下推理的线索,比如藏在句子中的关联词、指代词,可以提示我们两个句子之间,小的抱对儿关系。又或者选项安排的首句、尾句在逻辑上有不合理之处,可以排除。
但有些题目以上提示不明显,同学们难以快速找到抓手,做起来简直可以说是“时间黑洞”,白白耽误时间。为了帮助同学们快速提高成绩,我们在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个好用的解题思路:利用“重复词”判断句群关系,快速锁定正确答案!
所谓“重复词”,就是在各个句子中重复出现的关键线索词。分为两种情况:
分别在句子首、尾的重复词
类似于语文中的“顶真”手法,有些话题相关的句子中,前一句话的结尾引出了某概念(关键词),后一句话的开头继续这一话题(关键词)展开叙述,就会形成“顶真结构”,提示我们两句话一前一、首尾相连的紧密关系。
比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或“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等等。
藏在几个句子中间的重复词
题干部分句子均出现了某个重复词,提示我们这几句话话题一致。此时我们可以判断带有相同字眼的句子属于同一个句群,在排序时虽暂不能确定具体先后顺序,但也可以断定几句话大致集中在一起,不宜分开。
为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基本思路,下面通过例题进行说明,具体如下:
【例1】①声波叠合积累产生的震波会对飞行器的加速产生障碍,形成音障
②当飞机速度接近音速时,将会逐渐追上自己发出的声波
③而当飞机进一步加速突破音障进入超音速后,飞机最前端会产生一股圆锥形的音锥,听起来如爆破一般,所以被称为音爆
④因此,美国联邦航空局在美国境内限制超音速飞行
⑤噪音问题是超音速飞机的技术难题
⑥音爆会对地面建筑产生损害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⑤②①③⑥④
B.⑤④①③②⑥
C.⑥②①③⑤④
D.⑥④⑤②①③
【解析】⑥句首的“音爆”与③句尾的“音爆”为“重复词”,应类似“顶真”手法首尾相接。因此⑥应紧跟③。同时,只有⑥可表示④的原因,故④应紧跟⑥,此三句的顺序为③⑥④,符合的只有A
总之,今后遇到此类题目,除了最常规的寻找关联词等方法外,大家别忘记了细心留意句子中有没有重复词,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