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行测逻辑判断中的“前提型”题目
两个方法来解决
在行测逻辑判断这个板块,有一类题目会有这样的问法:“为了使上述论证成立,以下哪项必须为真?”或者“上述论证还需基于以下哪项假设?”其实就是让我们给题干结论补充前提,我们将这类题称为“前提型”题目。部分同学做这类题有点找不到头绪,或者是凭感觉选一个顺眼的选项,因此正确率不太高。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两个解决前提型题目的好方法:
方法一:“搭桥法”
所谓搭桥法,就是在分析完题干后,寻找论据和结论中是否有跳跃概念,如果有,就给跳跃概念建立联系,我们称之为“搭桥”。
具体通过题目来了解一下吧:
【例1】考古学家通过对消失已久的鹦鹉嘴龙进行体色重建,发现其腹部颜色为浅色而背部颜色较深,这是一种保护色,作用是通过在身体上形成阴影,让动物自身在其他动物眼中失去立体效果,因此也被称为反荫蔽体色,这在现代动物中也较为常见。据此分析,考古学家推测鹦鹉嘴龙最有可能居住在森林里。
要得到上述结论,最需要补充的前提条件是:( )
A.生活在森林中的动物其体色模式大多为反荫蔽体色
B.恐龙包含许多种类,其中大部分都生活在森林和草原中
C.在发现恐龙化石的地区,考古推测该区域曾有大片的森林
D.鹦鹉嘴龙是一种小型恐龙,这种体色对于逃避天敌有天然的伪装作用
【答案】A【解析】分析题干可知,题干由论据“鹦鹉嘴龙有反隐蔽体色”推出结论“鹦鹉嘴龙生活在森林里”。论据和结论中存在明显的跳跃概念,即“有反隐蔽体色”和“居住在森林里”存在跳跃,因此,我们只需要寻找给这两个跳跃概念搭桥的选项就行了。
A项,说明生活在森林中的动物大多有反隐蔽体色,就在题干的跳跃概念中建立了联系,是题干结论成立的前提,保留。
B项,说到恐龙大部分种类生活在森林草原中,并不能给题干的跳跃概念建立联系,也不是结论“鹦鹉嘴龙居住在森林里”的必要前提,排除。
C项,考古推测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方曾有大片森林,并不能在题干跳跃概念之间搭桥,也不是结论成立的必要前提,排除。
D项,鹦鹉嘴龙体型小,反隐蔽体色有天然伪装作用,并未在题干跳跃概念间建立联系,不是结论成立的必要前提,排除。
故本题选A。
【例2】一些对生态和气候感兴趣的古生物学研究者发现,中国东部与国外相比,虽然化石产出的具体时期有所差异,但埋藏于紫红色岩石地层的恐龙骨骼化石的埋藏相具有相似性,这是因为晚白垩世全球古生态及古气候是相似的。在中国,埋藏的恐龙骨骼化石种以鸟脚类鸭嘴恐龙与兽脚类恐龙为主,埋藏环境主要为冲积扇与河流环境;美洲以鸭嘴龙科为主,埋藏环境主要为平原。
要得到上述古生物学研究者的结论,需要补充的前提是:( )
A.晚白垩世的河流与平原具有不相同的埋藏环境
B.中国鸟脚类鸭嘴恐龙与美洲的鸭嘴龙科是不同种族
C.骨骼化石在不同地层的埋藏学特征取决于生态及气候
D.晚白垩世全球各地的紫红色岩石地层具有相同的埋藏环境
【答案】C【解析】题干研究者的结论是“埋藏于紫红色岩石地层的恐龙骨骼化石的埋藏相具有相似性”,论据是“晚白垩世全球古生态及古气候是相似的”。因此我们能分析出论据与结论间有跳跃概念,即“化石埋藏相”和“气候”存在跳跃。
A项,说到河流与平原的埋藏环境不同,但并未在“化石埋藏相”和“气候”间建立联系,不是结论成立的前提,排除。
B项,中国和美洲的鸭嘴龙是不同种族,并未在题干跳跃概念间建立联系,排除。
C项,化石的埋藏学特征取决于生态及气候,就在“化石埋藏相”和“气候”间建立联系了,是研究者结论成立的必要前提,保留。
D项,全球紫红色岩层有相同的埋藏环境,并未在题干跳跃概念间搭桥,因此不是结论成立的必要前提,排除。
故本题选C。
方法二:“反向验证法”
有些前提型题目,我们分析完题干后,发现找不到明显的跳跃概念,这时候怎么办呢?就可以用到第二个方法——反向验证法。所谓反向验证,就是回归“前提”的逻辑本质,即“前提”是题干成立必须有的条件,没了这个条件,结论就不能成立。而反向验证法,就是验证一下如果没了这个选项,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没了该选项,结论也不成立了,则此选项是前提;若没了该选项,结论不受影响,说明该选项不重要,不是前提。
下面通过题目来应用一下这个方法吧:
【例3】近来网上出现了一则有关“公务员绿色出行”的报道,即A市教育局通过添置公务自行车,使得较近距离的公务活动不再派汽车,从而大幅降低了公务汽车使用率。B市环保局负责人看了这则报道,认为引进公务自行车能缩减财政开支,于是决定采取这种做法。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构成上述决定的前提条件( )?
A.B市环保局原来的公务活动主要是采用汽车出行的方式
B.较近距离的公务活动由自行车取代汽车,不会影响办公效率
C.B市环保局的办公人员规模和已有公车数量与A市教育局相近
D.自行车出行的方式结合B城市的地理环境以及道路交通状况是可行又可取的
【答案】C【解析】题干先指出A市教育局通过添置公务自行车,使得较近距离的公务活动不再派汽车,从而大幅降低了公务汽车使用率,进而得出结论,B市环保局引进公务自行车也能缩减财政开支。题干不好确定跳跃概念,可用反向验证法解题。
A项,将该项反向代入,如果原来不采用汽车出行,那么也就不需要用自行车替代汽车,此时题干论证不成立,A项是题干成立的前提,排除。
B项,将该项反向代入,如果此做法影响了办公效率,B市则不会引进,此时题干论证不成立,C项是题干成立的前提,排除。
C项,将该项反向代入,即使办公人员规模和已有公车数量不与A市相近,也不影响B市采用相同的办法达到缩减财政开支的目的,不是题干决定的必要前提,当选。
D项,将该项反向代入,如果该方式在B市不可行又不可取,那么B市就不会引进,此时题干论证不成立,因此D项是题干成立的前提,排除。
故本题选C。
以上就是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前提型题目的解题技巧,希望对各位考生有帮助。“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一个漫长的旅途,希望同学们以勤为径,以苦作舟,持之以恒,相信努力终不会被辜负,付出终会有回报。大家加油!
如何快速找出前提型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一、前提型题目中,如果题干是“实践论证”的方式,一般从方案可行的角度去补充前提。
例题1.如果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累计超过32000亿吨,那么到本世纪末,将升温控制在2°C以内的门槛就守不住了。有科学家认为,为了达到将升温幅度控制在2°C以内的目标,仅仅限制排放是不够的,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开展大气二氧化碳的回收行动,使大气污染程度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
若要使上述科学家的想法成立,最需要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
A.全球范围内普及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
B.各国政府推出有效政策来控制排放量
C.科学界整合资源来支持发展地球工程技术
D.各地都建立能有效回收和储存的机制
【答案】D【解析】这道题目的形式比较特殊,只有结论没有论据,而且是实践论证的方式,这道题的结论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开展二氧化碳的回收行动,所以一定是围绕着方案可行的角度去补充前提。A项,普及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与二氧化碳回收行动无关,不能作为前提,排除。B项,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二氧化碳的回收行动无关,不能作为前提,排除。C选项,发展地球工程技术也与二氧化碳的回收行动无关,排除。D选项,各地都能建立有效回收和储存的机制,证明了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二氧化碳的回收活动是具有可行性的,故本题选D。
二、前提型题目中,如果题干是“枚举归纳”的形式,一般通过补充范围去补充前提。
例题2.有专家认为,全球经济正缓慢复苏,其主要证据是:美国的经济表现超出预期,在就业和住房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欧洲央行启动了融资运作计划,用比较低的利率贷款,为更多的企业以及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全球整个大宗商品市场树立了足够的信心。因此,这都是非常好的迹象。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有可能成为上述论证前提的是:( )
A.专家先前对美国经济表示不乐观
B.欧洲央行原有利率较高,银根紧
C.非欧美国家的经济状况保持稳定
D.全球大宗商品交易缺乏信心支持
【答案】C。【解析】这道题的形式是枚举归纳。论据是欧洲经济和美国经济出现了变好的趋势,结论是全球经济正在缓慢复苏。所以要通过补充范围的方式去补充前提。A项,专家先前对美国经济的态度与如今全球经济的状况无关,属于无关项。B项,欧洲央行原有利率较高,银根紧,但如今贷款变低,只能说明欧洲经济正在复苏,不能说明全球经济的情况,不是题干论证的前提。C项,题干中已经论述了欧美地区的经济正在复苏,而该项正好补充说明了非欧美国家的经济状况也在复苏,补充范围之后,就证明全球的经济正在复苏。D项,全球大宗商品交易缺乏信心支持,说明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没有复苏,削弱题干结论。故本题选C。
三、前提型题目中,如果题干中存在“因果关系”,一般通过排除他因的方式去补充前提。
例题3.某国连续四年的统计表明,在夏令时改变的时间里比其他时间的车祸高4%。这些统计结果说明时间的改变严重影响了某国司机的注意力。
得到这一结论的前提条件是:( )
A.该国的司机和其他国家的司机有相同的驾驶习惯
B.被观察到的事故率的增加几乎都是归因于小事故数量的增加
C.关于交通事故发生率的研究,至少需要五年的观察
D.没有其他诸如学校假期和节假日导致车祸增加的因素
【答案】D【解析】这道题目中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题目的因果关系为:时间的改变影响某国司机的注意力,要成为前提条件,那么就要证明确实是这个原因导致。A选项:该国的司机和其他国家的司机有相同的驾驶习惯。讨论的是驾驶习惯,而论点说的时间对车祸的影响,话题不一致,因此排除。B选项:被观察到的事故率的增加几乎都是归因于小事故数量的增加,但车祸是小事故还是大事故不确定,因此排除。C选项:关于交通事故发生率的研究,至少需要五年的观察。题干已说明是四年的统计结果,不能成为前提条件,因此排除。D选项:没有其他的诸如学校假期和节假日导致车祸增加的因素,即把可能导致车祸增加的其他可能性都排除在外,即排除他因,为正确答案故答案为D。
以后再看到前提型题目时,我们可以关注一下题干的形式,如果没有办法直接搭桥,那就结合题干的三种特殊形式,去提升我们的做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