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言语理解题片段阅读技巧
小标点大作用
临近考试同学们都在紧张地备考,做最后的冲刺,都想再掌握一些快速秒杀的技巧,但是,容易忽略一些“细节”,比如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中,那么大家认为“微不足道”的标点符号。其实,细节决定成败,越是不引人注意的,我们在最后阶段越要重视起来,因为标点在其他题型里面确实没什么作用,但是在言语中的作用非常大。那接下来,带领大家学习一下关于标点符号的一些小知识。
一、我们需要留意的一些标点符号
1.顿号:用于并列词语或者句子之间。
2.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尤其当分句内部还有逗号时)之间的停顿。
3.冒号:
(1)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如“说”“例如”“证明”等)之后,表示提示下文;
(2)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之后,表示注释和说明。
4.破折号:
(1)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2)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5.问号:主要表示句子的疑问语气。
6.叹号:用于句子末尾,主要表示感叹语气,有时也可表示强烈的祈使语气、反问语气等。
注意:以上仅罗列了常见的标点符号及用法,并非所有,仅供参考。
二、应对策略
1.做题时出现特殊标点符号,需重点关注这个标点;
2.结合该标点的作用及前后文的句义解题。
【示例】目前,人类对于智能的本质还所知不多,不过人类探求智能之谜却是由来已久:在很多神话、传说中,有讲述诸如熟练的工匠给人造的物体赋予智慧和思想的故事。哲学家们(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曾经尝试用机械化的控制符号来描述人类思考的过程。到20世纪,数学家们从递归函数论、集合论、数理逻辑、λ演算、图灵机等不同侧面研究人类逻辑思维的形式化,这些数学上的研究为人类创造会计算的机器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电子计算机出现之后,“实现人类水平的智能”的梦想令全世界的想象力为之着迷,科学家开始严肃地讨论建立一个人工大脑的可能性。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不同学科对人类智能的研究成果
B.人类智能研究的历史演变
C.人类智能研究的不同途径
D.人类智能研究的新发展
【答案】B【解析】文段第一句出现了“冒号”,需要留意,很多同学没有留意到,只去关注后文“哲学家”“数学家”,非常容易错选A选项。
这个冒号起到具体解释说明的作用,也就是说后文是在给我们具体解释“人类探求智能之谜的由来”,这一点我们根据后文提到的“神话、追溯到亚里士多德、20世纪、电子计算机出现之后”等可以再次印证,后文确实是通过时间顺序,具体阐述人们探索智能之谜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概括这个过程,直接选择B选项。
A项的“不同学科”是具体阐述中的一部分,毕竟神话传说这里就没有说到具体学科,概括不全,可以排除;C项“不同途径”强调的是不同,而文段强调的是过程,并没有去比较各个时期的不同点,排除;D项“新进展”只能对用最后的时间,不能概括之前的时间段,排除。所以,正确答案选B。
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关于标点的小知识,记住了这些标点的作用,可以让我们在做题时更加明确前后句之间的关系。
巧抓假设句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主旨题的文段中出现假设句的时候,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假设句往往会体现作者意图。我们在做主旨观点题的时候,无论是去做文段脉络分析,还是去抓关键词,比如转折词、因果词,其实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去找出作者意图,那如果有一个句子直接表现作者意图,那么就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出主旨,选出答案。而假设句就有这样的作用,比如我们来看一道题:
【例】数字经济的发展与个人信息保护本不应是非此即彼的选择。然而,无论是传统产业的兴衰,还是近年来经济新业态的更迭,许多教训在提醒我们,发展与规范极易顾此失彼。数据是数字经济的“粮食”,而数字经济则被看作是中国经济实现弯道超车的良机。然而,数字经济与信息数据保护之间的冲突已日益凸显。个人信息保护基本规范缺位,监管执行无力且迟缓,平台侵权频发,诸多难题倘若不能尽快破解,最终必然拖累数字经济本身。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中国发展数字经济须先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
B.数字经济时代依法依规保护个人信息迫在眉睫
C.数据收集与个人权益保护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
D.迅猛发展的数字经济不可避免地带来数据安全问题
【答案】B【解析】文段一开始便指出数字经济的发展与个人信息保护本不应是非此即彼的选择,接着以“然而”转折,指出发展与规范却又极易顾此失彼,并进行了具体论述。其后又用“然而”转折,指出数字经济与信息数据保护之间的冲突已日益凸显,并列举了出现的问题,最后以反问句指出若不能尽快破解个人信息保护带来的问题,最终会带来不好的后果,即必然拖累数字经济本身。所以,整个文段的重点就在于最后一句话,告诉我们不尽快解决问题,会有不利影响。
A项,指出发展数字经济须先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但是文段通篇没有任何地方提起市场是否规范有序,所以A项未涉及,更不可能是意在强调的内容,排除。
B项,说数字经济时代依法依规保护个人信息迫在眉睫,而文段重点就是在强调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不解决好保护个人信息问题,会有不利影响,也就意味着我们得尽快去解决,所以B符合。
C项,偷换概念,文段说的是“经济发展与个人信息保护”的矛盾,而非“数据收集与个人权益保护”之间的矛盾,所以C项表述不准确且也不是文段意在强调的,排除。
D项,指出发展的数字经济会带来数据安全问题,也不是文段意在强调的内容,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B。
所以,我们在审题的时候要学会关注题干中出现的假设句的描述,往往这句话就是我们一直在找的文段的主旨,希望广大考生们后续投入大量相关主旨题的练习,拿下这类题目。
善用“因果”判细节
在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中有一类题目,常常这样设问:“说法(不)正确的是”“以下与文意(不)相符的是”“文中(没)有论及的是”“(不)可以推出的是”。这种题目侧重的是我们查找细节的能力。然而,在实际做题中,同学们总是无从下手,或者很难找到题目中的错误之处。下面就给大家提供一个小抓手——“因果词”,帮助大家更好地解决这类题目。
【例1】方言,指各地用语。周秦之时,政府派遣“轩使者”(乘坐轻车的使者)到各地搜集地方用语,并加以记录整理。两千多年前,西汉扬雄著《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东汉应劭将此书名简称为《方言》,此后“方言”开始作为特定词语使用。与方言对应的是雅言,后称官话、国语,1956年后称普通话并予以推广。60年后,普通话推广已非常成功,而方言却面临着式微、需要保护的局面。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说明方言与普通话的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B.说明方言与普通话都拥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
C.作者认为普通话的推广导致了方言式微的局面
D.应该思考如何让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相得益彰
【答案】D【解析】细节题需要我们将选项带入材料中,与材料进行比对。A项对应文段第四、五句话,但是这两句话仅谈到了方言和普通话,并未提及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排除。B项定位到文段第四句话,但是文段只说“与方言对应的是雅言,后称官话、国语,1956年后称普通话并予以推广”,至于普通话是否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无从得知,排除。C项用因果词“导致”强调了普通话推广与方言式微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是通过第五句话,我们发现二者只是并列提到的两个事实,并不存在因果关系,选项犯了“强加因果”的错误,排除。D项同样出自文段末句,可以看出,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我们面临着保护好方言的问题,所以需要思考如何让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相得益彰。故本题选择D项。
【例2】20世纪70年代,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十二万字以上的帛书,其中有一部失传已久的《相马经》,是我国动物学、畜牧学的重要文献。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已从车战演变到骑兵作战,马的身价愈来愈高。传说中的相马专家是伯乐,事实上,这类专家数量众多,《吕氏春秋》就提到十个相马家,《史记》也提到“以相马立命天下”的人士,这些都可以证明古人对相马的重视。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A.相马技术的发展使得车战逐渐被淘汰
B.《相马经》是伯乐所撰写的相马学专著
C.相马术的出现推动了古代动物学的发展
D.相马师这一职业早在汉代以前就已经出现
【答案】D【解析】。A项通过因果词“使得”,强调相马技术是“因”导致车战被淘汰这个“果”,但是由文段第二句话得知,应该是车战被淘汰这个“因”,使得马的身价越来越高,而后才有相马技术发展的“果”,A选项犯了“颠倒因果”的错误,排除。B项,原文并未提及《相马经》的作者,排除。C项带入到材料第二行,原文只提到《相马经》是我国动物学和畜牧学的重要文献,由此无法推出相马术的出现推动了古代动物学的发展,排除。D项,由材料第四行《吕氏春秋》中已提到相马家,可知相马师这一职业在汉代以前已出现的说法正确。故本题选择D项。
小伙伴们,通过这两道题,我们发现当选项中出现:因为、由于、因此、所以、导致、致使、使得等因果词时,有可能会出现“强加因果”或“颠倒因果”的错误。所以,希望各位同学在之后的备考中,能够保持着“挑刺儿”的标准,“因果”的敏感,仔细分析细节题,顺利避坑!
推断下文不要仅仅关注尾句
无论是在国家公务员还是省考当中,言语理解是一个必考的板块,尤其是当中的片段阅读更是占了很大的板块,其中有一种题型虽然考查的题量不多,但几乎每年都会出现,这种题型就是推断下文题。推断下文题想考查的内容是让我们根据写作思路合理的推断下文内容,一般的提问方式有:1、接下来作者最有可能讲述的是2、作者接下来最不可能讲述的是对于这类题型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分析它的尾句在文段中的作用,迅速解题。但是有一类文段只凭借尾句是很难做对的,它就是大家熟悉的总分文段。总分文段指的是文段先总述观点内容,再展开分析论述。带大家通过两道例题看一下。
【例1】科技部、中宣部发布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尤其是“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的写入引发非议,甚至被斥为宣传迷信和伪科学。提到“阴阳五行”,人们常会斥之为迷信或巫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其实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概念和思想缺乏理解,或者是带有偏见。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发明的重要概念和理论,是中国古代认识自然和社会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划时代的进步,可以与同时代古希腊的哲学理论相媲美。这些理论的提出,使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过去的神学和巫术,而是用“自然主义”的概念来认识自然世界。
作者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
A.将“阴阳五行”视为迷信和伪科学的深层原因
B.“阴阳五行”与现代科学思想的关系
C.“阴阳五行”思想在我国古代社会文化中的地位
D.“天人合一”思想是科学而非迷信的理由
【答案】D【解析】文段首句先讲述一个现象,“阴阳五行”等思想写入《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引发非议,认为是“宣传迷信和伪科学”,紧接着对这个观点进行反驳,详细解释了“阴阳五行”不是迷信而是科学的理由,说明阴阳五行的积极意义。后文应该对前文的另外两个思想“天人合一、格物致知”分别进行解释,即说明其不是迷信而是科学的原因,对应选项为D。A项文段中已经论述过,属于前文已有信息,排除。B项中的“现代科学思想”,在文段中没有谈论到,与后文不衔接不当,属于无关信息,排除。C项文段论述到“是中国古代认识自然和社会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划时代的进步,可以与同时代古希腊的哲学理论相媲美”即为地位,排除。D选项正是对“天人合一”是科学而非迷信的解释,故正确答案为D。
【例2】就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个社会心理痼疾,社会各界一直在努力寻找对策。相关科学研究从生物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不同角度阐释了游戏成瘾的生成机理并寻求相应的干预治疗机制。生化科学家从生物医学角度研究发现,游戏成瘾应作为一种大脑神经多巴胺系统疾病开展治疗;心理学家从大量案例研究中揭示了游戏成瘾大多源于缺陷人格、认知偏倚、平衡内心世界和外界现实冲击的特定防御机制;社会学研究则关注游戏成瘾行为背后的国家政策、社会环境、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学校教学、社会交往方式等生活事件环境因素。
接下来作者最有可能讲的是:( )
A.社会学家分析青少年网瘾问题的成因
B.社会各界如何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
C.生化科学家研发治疗青少年网瘾的药物
D.心理学家提出解决青少年网瘾的对策
【答案】B【解析】文段首句提到,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社会各界都在努力寻找对策。然后从生物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角度分析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形成原因,所以按照作者整体的写作思路,在写完原因之后应该谈的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A项社会学家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属于前文已有信息,排除。B项指出如何解决该问题,是有可能在后文论述,保留。C项指出生化学家的解决方式,只是社会中生化学家的解决方式,与文段第一句中社会各界都在努力寻找衔接不当,排除。D项论述心理学家的解决方式,与第一句衔接不当,排除。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
对于推断下文题,首句或者尾句都可以作为解题突破口,最根本的方法还是要通过分析行文脉络来确定解题突破口,其中文段为总分文段,重点关注总述部分;文段为非总分文段,重点关注尾句。再结合选项分析,才能真正做到“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