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判断推理“实践论证”模型解题技巧
“实践论证”究竟如何“实践”
在行测判断推理论证模型中,如果遇到题干在探讨某种方法是否可行或者通过某种方法能否达到某种目的的题目,那么这种题型就是我们常考的一种论证模型,叫做“实践论证”。如何轻松应对这种模型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论证模型中的实践论证。
一、“实践论证”模型介绍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取得某种效果或是解决某个问题而提出一个拟采取的行动方案(方法、建议、计划等)。例如:学校后勤处计划为所有留校学生提供免费餐饭,是想为这些学生减轻生活上的经济压力。
二、“实践论证”削弱加强角度
1.常见的削弱方式:①方法不可行②达不到目的;
2.常见的加强方式:①方法可行②能达到目的。
三、例题精讲
例题:近年来,猫成为A国野生动物的最大威胁,这些猫(包括宠物猫和流浪猫、野猫、农场猫等无主猫)每年捕杀动物的数量达上百亿。有动物慈善机构建议可以给猫佩戴有铃铛的项圈。戴有项圈的猫比其他猫的猎捕成功率至少降低三分之一,捕杀数量也将因此而大幅减少。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对该建议形成质疑( )?
A.猫进行捕杀时,并不会顾及铃铛的响声
B.这一举措将导致猫食物链的断裂,可能导致该国猫的大量死亡
C.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死于车辆碾压、中毒的野生动物数量在急剧上升
D.给“无主猫”戴上项圈难度很大,而绝大部分动物由“无主猫”捕杀
【答案】D【解析】题干针对猫大量捕杀野生动物这一问题,提出给猫佩戴有铃铛的项圈以减少猫的捕杀率。A项说明猫进行捕杀时,并不会顾忌铃铛的响声,但是题干讨论的是给猫佩戴有铃铛的项圈以降低捕杀率,是否顾及铃铛的响声并不能说明捕杀率的情况,排除。B项说明这一举措可能会导致该国猫的大量死亡,并不能说明这一举措不具有操作性或解决不了问题,排除。C项说明近年来其他原因导致了野生动物的死亡率上升,但是题干讨论的是给猫佩戴有铃铛的项圈是否可以降低捕杀率,讨论的话题不一致,排除。D项说明很难给“无主猫”戴上项圈,而“无主猫”捕杀了大多数野生动物,也就质疑了该建议的可行性,自然也就很难通过该措施起到减少捕杀数量的效果,可以削弱,保留。故答案选D。
通过这道题目我们可以发现,实践论证的思考要点是要紧抓“措施”和“目的”。希望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学习有所收获,在做题的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
从实践前中后辨析实践论证
行测判断推理中削弱加强是一种常考的题型,考查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根据题目内容分成不同模型进行考察,很多考生在做题的时候思路混乱,分不清论证模型或比较不出最优选项。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快速解决削弱加强中实践论证这类题目呢?今天就带着大家来学习一下如何对实践论证的题目进行削弱加强。
一、实践论证的题目特征
实践论证这类题目具备的常见特征有以下两种:①存在需要解决的某类问题。②专家、学者对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题目设问一般要求对对策是否可以有效实践进行削弱或加强。
二、实践论证的削弱与加强
题目中给出了对策,让我们对对策进行削弱或加强,那么不论是削弱还是加强,我们都可以从对策源头、实践中以及实践后的影响这三方面来考虑。例如:想用祛痘膏解决长痘的问题,我们首先可以从对策源头考虑——祛痘膏能否买得起或买得到(是否可以操作);还可以从实践中考虑—祛痘膏到底能不能发挥作用(是否有效);最后也可以考虑实践后—有没有不利影响(是否有不利影响)。我们可以将这类题目总结一下,实践论证的削弱:不可操作、无效、有不利影响,实践论证的加强:可操作、有效、无不利影响。
三、实战演练
【例1】某县计划引进一种生长快、肉质好的良种牛,在本县推广养殖,以提高农民养牛的经济收益。
以下最能对该计划可行性提出质疑的是( )。
A.该良种牛不适应当地气候
B.当地农民养牛的积极性不高
C.该良种牛的养殖成本较高
D.当地农民没有饲养过该良种牛某礼物
【答案】A【解析】A项指出良种牛不适应当地气候,说明此对策不能保证牛的生命,对策从根源上不可操作,具有削弱作用。B项指出农民积极性不高,但是农民经过经济效益的吸引会不会转变想法是未可知的,所以不代表对策一定无法操作,质疑作用弱。C项指出养殖成本高,成本高不代表收益一定不高,那也就不能说明对策不能操作,质疑作用弱。D项是说农民缺乏经验,没经验不代表一定失败,也就不代表不能操作,质疑作用弱。经过对比,选择质疑最强的A选项。
【例2】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货车司机经常连续驾驶超过8个小时。因此交警在一些高速公路收费站设置检查站点,检查货车司机的疲劳状态,以减少货车司机疲劳驾驶的情况。
以下选项如果为真,最能够对交警的这一做法提出质疑的是( )。
A.人体的疲劳状态很难有一个确切的评价和对比指标
B.货车司机身体的疲劳状态不一定是他连续驾驶时间的反应
C.很多货车司机在被检查之前,并不知道会有这一检查的存在
D.一些货车司机会通过提前在服务站休息后再驾驶来应对交警的检查
【答案】A【解析】A项,人体的疲劳状态很难有一个确切的评价和对比指标,说明交警无法通过检查判断出来货车司机的疲劳状态,说明对策不可操作,具有削弱作用。B项是在说疲劳状态不一定连续驾驶时间的反映,但是题目讨论的是交警检查是否能减少疲劳驾驶,选项与题干讨论的话题并不一致,不能削弱,排除。C项,货车司机不知道检查的存在,说明检查可以公平公正进行,反而说明可以操作,不能质疑,排除。D项:货车司机提前在服务站休息后,再驾驶来应对交警的检查,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可以缓解司机疲劳,反而说明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不能质疑,排除。所以本题选择A项。
通过题目的练习,实践论证就是辨析题目给出的对策到底能否进行实践,我们可以从可否操作、有无效果、有无不利影响三方面进行削弱加强。希望今天的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眼识破实践论证
一、模型识别
(一)借助标志词
1.表目的
为了…、以期…、达到…目的
2.表方式
利用…方法、通过…方式…、采取…手段、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实施…措施
(二)理解文意
如果题干没有明确的判定标志词,我们可以借助文意中能够表达“为了解决某个问题,采取某种措施;为达到某种目的,采取某种方法;为了取得某种效果,采纳每种计划。”的句子进行判断。
二、削弱、加强角度
(一)方法是否可操作
【例1】近年来,猫成为A国野生动物的最大威胁,这些猫(包括宠物猫和流浪猫、野猫、农场猫等无主猫)每年捕杀动物的数量达上百亿。有动物慈善机构建议可以给猫佩戴有铃铛的项圈。戴有项圈的猫比其他猫的猎捕成功率至少降低三分之一,捕杀数量将因此而大幅减少。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对该建议形成质疑( )?
A.猫进行捕杀时,并不会顾及铃铛的响声
B.这一举措将导致猫食物链的断裂,可能导致该国猫的大量死亡
C.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死于车辆碾压、中毒的野生动物数量在急剧上升
D.给“无主猫”戴上项圈难度很大,而绝大部分动物由“无主猫”捕杀
【答案】D【解析】第一步,识别题干模型;
由题干“动物慈善机构建议可以给猫佩戴有铃铛的项圈,来减少无主猫捕杀动物的数量。”可知,题干是通过给猫佩戴有铃铛的项圈方法,去解决无主猫捕杀动物的问题。
第二步,质疑建议。
A项猫不会顾及铃铛的响声,但题干给猫戴铃铛是为了让其它小动物听到铃铛的响声逃跑,来降低猫的捕杀率,猫是否顾及并不能说明动物被捕杀率是否降低,无关项;
B项这一举措将导致猫的大量死亡,但题干讨论通过这一举措来降低动物的被捕杀率,猫将来会死并不能说明动物被捕杀率是否降低,无关项;
C项野生动物数量死于车辆碾压、中毒的,但题干讨论通过这一举措来降低动物的被捕杀率,动物死于其它原因,并不能说明死于猫捕杀撒的情况,无关项;
D项给“无主猫”戴上项圈难度很大,说明该措施不具有可操作性,质疑题干建议。故答案选D。
(二)方法是否能达成目标
【示例2】一个动物保护组织正在设法改变人们对乌鸦的偏见。该组织认为乌鸦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厌恶是因为其黑色的外表,他们指出,通过基因改造,可以让乌鸦披上洁白的外衣。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该组织的看法( )?
A.基因改造后,“乌鸦”就不再是乌鸦了
B.乌鸦可以消灭害虫,它其实是人类的朋友
C.有人认为乌鸦食腐肉是其令人厌恶的原因之一
D.黑百灵是一种通体黑色的小型鸣禽,它深受人们的喜爱
【答案】D【解析】第一步,识别题干模型;
由题干“通过基因改造,可以让乌鸦披上洁白的外衣,设法改变人们对乌鸦的偏见。”可知,题干是通过基因改造,使乌鸦羽毛由黑变白这个方法,去设法改变人们对乌鸦的偏见。
第二步,质疑看法。
A项基因改造后,“乌鸦”就不再是乌鸦了,那么人们对是否会改变对乌鸦的偏见呢?这是不清楚的,无关项,排除;
B项乌鸦是人类的朋友,但题干讨论的是通过基因改造,使乌鸦羽毛由黑变白这个方法,是否改变人们对乌鸦的偏见?选项不能说明,无关项,排除;
C项人们厌恶乌鸦的原因是其食腐肉,但题干讨论的是通过基因改造,使乌鸦羽毛由黑变白这个方法,是否会改变人们对乌鸦的偏见?选项不能说明,无关项,排除;
D项黑色的百灵深受人们的喜爱,这说明即使通过基因改造,使乌鸦羽毛由黑变白也不可能改变人们对乌鸦的偏见,说明该方法,达不到目的,只能质疑该组织的看法。故答案选D。
(三)方法是否产生负面影响
【示例3】某科研机构研发了一项神经刺激技术,他们在实验中对一批滑雪选手实施了该刺激,持续数周后发现,相比未接受刺激的选手,接受刺激选手的跳跃能力和协调性分别提高了10%和15%。本国体育部门计划与该机构合作,在滑雪运动员的训练、比赛中推广使用这一技术。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质疑该国体育部门的计划?
A.未接受刺激的运动员通过正常训练也能提高跳跃能力和协调性
B.这项合作会增加该国体育部门的经费支出
C.该国是传统滑雪强国,滑雪成绩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这项技术会降低运动员的专注力,而专注力是能力发挥的前提
【答案】D【解析】第一步,识别题干模型;
由题干“在实验中对一批滑雪选手实施了神经刺激技术刺激,持续数周后发现,相比未接受刺激的选手,接受刺激选手的跳跃能力和协调性分别提高了10%和15%”可知,题干是通过实施了神经刺激技术刺激,提高选手的跳跃能力和协调性。
第二步,质疑计划。
A项未接受刺激的运动员也能提高,但题干讨论的是接受该刺激是否能提高,未接受刺激的不能说明接受刺激的情况,无关项,排除;B项增加了经费不能说明实施该刺激后效果怎么样,无关项,排除;C项该国滑雪成绩长期处于世界领先,那实施了该刺激后能否有更好的效果,选项无法说明,无关项,排除;D项该刺激技术会降低运动员的专注力使运动员无法发挥能力,说明该措施具有负面危害,使其无法达到目的,质疑了该国体育部门的计划,保留。故答案选D。
通过实践论证模型学习,明确题干当中的方法、目的,使我们能够避开题干的迷惑选项。掌握解题方法,明确目标、方向,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才能一眼识破实践论证模型,做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