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_ad_1
行测判断推理之朴素逻辑解题技巧
2022-10-17 08:13
来源:政华公考

行测判断推理之朴素逻辑解题技巧

解锁行测朴素逻辑的密码——突破口

有一些小伙伴说,行测朴素逻辑这类题,并不像它的名字一样,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做起来很是让人挠头。这类题往往都是条件比较多,看似条件之间都有点联系,但又不知道该从何入手。其实想解决这类朴素逻辑题,咱们还是有一些窍门的,今天政华公考就给大家来分享一下,怎么在众多的条件中,找到解锁问题的密码——突破口。

1甲乙丙丁分别来自美国、英国、荷兰和瑞典。在问到他们各自国籍时,甲说:“乙不是美国人。”乙说:“丙是瑞典人。”丙说:“丁不是荷兰人。”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是瑞典人。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事实。”

如果丁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美国人,乙是英国人

B.乙是荷兰人,丙是瑞典人

C.丙是美国人,丁是荷兰人

D.丁是英国人,甲是美国人

【答案】C【解析】题干众多条件中,已知丁说的是真话,即:甲、乙、丙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而且这个人是瑞典人。再看甲、乙、丙的表述,并不能确定具体谁说的是真话,此时就需要我们进行假设了。从三人的表述中可以分析出来,乙的表述是最为确定的,我们就可以以乙作为突破口来假设,假如乙为真,则丙为瑞典人,但是如果乙为真,则应该乙是瑞典人,出现了前后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从而得出乙为假,即:丙不是瑞典人,丙的话为假。根据丙的表述可知,丁是荷兰人。再根据丁的话,甲、乙、丙中乙、丙均为假,则甲为真,即甲是瑞典人。根据甲的表述,可推知乙是英国人,则丙是美国人,故C项当选。

从这道题中我们可以发现,通常题目中的确定性信息可以作为解题的突破口,除了本题中类似的确定表述外,最值表述也可以作为确定性信息。

2甜品店有四种甜点:双皮奶、布丁、蛋糕和冰淇淋。B比A贵,C最便宜,双皮奶比布丁贵,蛋糕最贵,冰淇淋比D贵。

关于这四种甜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是双皮奶,B是蛋糕,C是冰淇淋,D是布丁

B.A是布丁,B是冰淇淋,C是蛋糕,D是双皮奶

C.A是冰淇淋,B是蛋糕,C是布丁,D是双皮奶

D.A是冰淇淋,B是蛋糕,C是双皮奶,D是布丁

【答案】C。首先确定信息是“蛋糕最贵”,再结合“双皮奶比布丁贵,冰淇淋比D贵”可知,最便宜的不是蛋糕、双皮奶、冰淇淋,即:布丁最便宜。再根据“C最便宜”,可得C是布丁。选项中只有C项C是布丁,故答案选C。

除了题目中的确定性信息可以作为突破口以外,题干中一些高频出现的条件,也可以作为解题的优先选择。

3幼儿园马老师和三个小朋友情情、可可和安安一起玩“猜一猜,我最棒”的游戏。马老师对小朋友们说:“我把手中的红球、黄球和蓝球分别放在这个柜子的三个抽屉里,请你们猜一猜每只抽屉里放的是什么颜色的球猜对了奖励小红花”然后,她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把三只球分别放在三个抽屉里。小朋友猜的情况如下:

情情说:“红球在最上层的抽屉,黄球在中间抽屉。”

可可说:“红球在中间抽屉,蓝球在最上层的抽屉。”

安安说:“红球在最底层的抽屉,黄球在最上层的抽屉。”

老师告诉她们,每人都只猜对了一半。

请问红球、黄球和蓝球各在哪一层抽屉里?(   

A.红球在中间抽屉,黄球在最上层的抽屉,蓝球在最底层的抽屉

B.红球在中间抽屉,黄球在最底层的抽屉,蓝球在最上层的抽屉

C.红球在最上层的抽屉,黄球在最底层的抽屉,蓝球在中间抽屉

D.红球在最底层的抽屉,黄球在中间抽屉,蓝球在最上层的抽屉。

【答案】D【解析】根据每人只猜对一半可知,三个人的表述中应该是3真3假,但并不确定具体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在三人的表述中,都表述了红球的情况,故每人对红球的表述应为1真2假的情况,另外的三次表述应为2真1假。另外的三次表述中有2次提到了黄球,其中必有1假,故可可对蓝球的表述应为真,对红球的表述为假。即:蓝球在最上层,红球不在中间。排除A、C项。根据篮球在最上层,则情情说“红球在最上层”为假,“黄球在中间层”为真,排除B项。故本题选D项。

政华公考相信小伙伴们再遇到这种朴素逻辑题的时候,应该就不会那么头痛了吧,只要找准突破口,解题也可以变得简单。

 

行测朴素逻辑中的“接力赛”

朴素逻辑属于行测中难度较高的一类题型这类题型也让很多考生既爱又恨:当做题一气呵成时,就会直接拿分且成就感满满,但当思路卡壳时又会千百条头绪无从下手十分懊恼。那在朴素逻辑复杂的信息网当中,如何串联思路、减少卡壳,完成“信息接力赛”呢今天政华公考就为大家介绍一种“关联性接力赛”的解题思维,提高大家的做题效率。

首先,要给大家介绍在朴素逻辑题目中,一般材料会给我们3——5条信息,每条信息可能涉及不同维度的元素之间的特点,最后要求我们找出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那么面对这样的信息,我们便可以观察所给条件中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由它作为起点来完成“接力赛”的第一棒,不断利用信息间的关联性来进行推导,如此便可以轻松解题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道经典的例题来感受一下如何在这场知识的赛跑中获胜吧。

例题在地图上,有一字相逢地排列着的5个小国,已知:(1)A国既不临着B国,也不临着C国(2)D国既不临着E国,也不临着C国(3)E国既不临着B国,也不临着C国(4)A国没有内流河(5)有内流河的是排在第一和第四的小国。

由此可见,排在第二的小国是:   

A.A国      B.B国      C.D国        D.E国

【答案】A【解析】通过对比题干所给的已知信息,我们会发现C国在(1)(2)(3)中一共出现3次,出现的次数最多,那么C国就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高频信息。“接力赛”的第一棒就从C国开始。我们先从C国的排列位置入手,以C国为主视角来看,它不能临着A、D、E国,所以它的地理位置只能在首位或者末尾,并且只能与B国相邻,此时我们的关注点便到了B国上,也就是接力棒传给了B国再由B国不能临着A、E可知,B国只能临着D国,那么接力棒又传给了D国,接着再以D国的视角来看,它只能挨着A国,加之A国只能临着E国,我们便可以得到完整的排列顺序了。但又因为(4)(5)内流河的限制,故A国不能排在第四位,只能排在第二位了,即正确的顺序只有一种:EADBC。

政华公考上述分享主要是想告诉正在备考小伙伴们,朴素逻辑的题目我们可以通过找到高频信息后,再利用关联信息,从而在短时间之内快速串联起解题思路、减少做题时的卡壳,有些时候甚至不用将所有的条件都一一对应就能将正确答案挑选出来。当然,想要掌握这种解题技巧还需要大家多练、多做总结

 

行测逻辑判断之朴素逻辑的真假话问题

行测考试中有一种题型叫真假话问题,常规思路是利用矛盾关系的特点进行解题,但朴素逻辑中的真假话问题题干中往往不存在矛盾关系,使很多同学不知道该如何解题。今天政华公考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类真假话问题要如何解题。

假设法

对于找不到矛盾关系的真假话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假设其中一句话为真话或假话,从而判断其推出的结论与题干是否矛盾关系。如果与题干条件矛盾关系,则假设不成立,如果推出的结论符合题干的条件,则假设成立,题目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接下来我们通过具体的题目一起感受一下:

1A、B、C、D为四位漂亮女生,她们喜欢穿漂亮衣服,某天,她们穿的衣服颜色各不相同,有黄色、绿色、蓝色和红色四种。在问到她们各自衣服的颜色时,A说:“B的衣服不是黄色的。”B说:“C的衣服是绿色的。”C说:“D的衣服不是蓝色的。”D说:“A、B、C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衣服是绿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

如果D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C的衣服是蓝色的,D的衣服是绿色的

B.B的衣服是蓝色的,C的衣服是红色的

C.A的衣服是绿色的,B的衣服是红色的

D.D的衣服是绿色的,A的衣服是红色的

【答案】C【解析】D的话可知,说实话的人的衣服是绿色的。只有B说的话提到了绿色,可以此为突破口进行假设。假设B说的话为真,则B、C的衣服都是绿色,与只有一人的衣服是绿色的矛盾关系,故假设不成立。所以B的话为假,可以确定C的衣服不是绿色,确定C说假话,则D的衣服是蓝色的。A、B、C三人中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则只有A说真话,穿绿衣服的只能是A,故B的衣服不是黄色的,是红色的。C的衣服是黄色的。故答案选C。

代入排除法

真假话问题除了上述几句话有真有假的情况外,也存在一种半真半假情况,即一个人说了两句话,一句真话,一句假话。对于这类的题目如果选项的信息全面且确定,我们可以通过代入排除法做题,也就是假设选项为真,看是否满足题干所有表述均半真半假,若满足,则为正确选项,我们一起来看一道例题:

2某机关田径运动会有3个短跑项目,分别是60米、100米和200米。老张、老王和老李分别参加了其中的一种,而且三人参赛的项目还不一样。小张、小王和小李作了

以下猜测:

小张:老张参加了60米,老王参加了100米。

小王:老李没参加100米,老王参加了60米。

小李:老张没参加60米,老王参加了200米。

如果他们的猜测都对了一半,则以下哪项为真?(   

A.老张、老王和老李分别参加200米、100米和60米

B.老张、老王和老李分别参加60米、200米和100米

C.老张、老王和老李分别参加100米、60米和200米

D.老张、老王和老李分别参加200米、60米和100米

【答案】A【解析】代入选项A老张、老王和老李分别参加200米、100米和60米。则小张前半句错,后半句对小王前半句对,后半句错小李前半句对,后半句错。满足题干每个人都猜对了一半,则A为正确选项。故本题答案A。

以上就是关于朴素逻辑中真假话问题的相关内容,政华公考希望同学们在做题的过程能够勤加练习,善用解题方法,突破真假话问题的难关。

 

行测朴素逻辑“永真永假-只有一真”题型

朴素逻辑在行测考试中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尤其是省级卷,而真假话问题就是朴素逻辑的重要知识点,其身影在历年考试中偶有出现。很多考生害怕做朴素逻辑真假话,认为这类题很烧脑,思路不清晰,甚至是完全看不懂条件。其实是因为核心方法没掌握好今天政华公考就给大家梳理朴素逻辑真假话中的一类题型——“永真永假”,学会秒破“只有一真”的题目。

“永真永假——只有一真”题型就是题目中已知的条件已经明确只有一句真话,解题的思路就是“表明别人为真,该句必为假”。核心原理就是“假设此人说的话是真话,那么话语中涉及的人也是说真话,违背了题干‘只有一真’的条件要求”。所以我们就可以快速锁定此人说假话,所说的话语为假,以此作为解题突破口进行推理。接下来我们通过题目去认识题型和强化解题思路。

1有四个人,他们分别是小偷、强盗、法官、警察。第一个人说:“第二个人不是小偷。”第二个人说:“第三个人是警察。”第三个人说:“第四个人不是法官。”第四个人说:“我不是警察,而且除我之外只有警察会说实话。”

如果第四个人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个人是警察,第二个人是小偷

B.第一个人是小偷,第四个人是法官

C.第三个人是警察,第四个人是法官

D.第二个人是强盗,第三个人是小偷

【答案】D【解析】已知,第四个人不是警察,并且只有第四个人和警察才会说实话。如果第二个人是警察,那么他说的是真话,则第二个人和第三个人都是警察,矛盾,则第二个人和第三个人都不是警察。由第三个人的话为假可知第四个人是法官,那么第一个人是警察。由第一个人说实话可知第二个人不是小偷,那么第二个人只能是强盗,第三个人是小偷。故答案选D。

技巧点拨:按照解题思路“表明别人为真,该句必为假”,问法已经明确警察说实话,那么上述对话中涉及“第三个人是警察”的,一定是假话,说话者与第三个人都是说假话,剩下的一人说真话,以此作为突破点进行推断即可得到全部的结果。

2A、B、C、D为四位漂亮女生,她们喜欢穿漂亮衣服,某天,她们穿的衣服颜色各不相同,有黄色、绿色、蓝色和红色四种。在问到她们各自衣服的颜色时,A说:“B的衣服不是黄色的。”B说:“C的衣服是绿色的。”C说:“D的衣服不是蓝色的。”D说:“A、B、C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衣服是绿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

如果D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C的衣服是蓝色的,D的衣服是绿色的

B.B的衣服是蓝色的,C的衣服是红色的

C.A的衣服是绿色的,B的衣服是红色的

D.D的衣服是绿色的,A的衣服是红色的

【答案】C【解析】D的话可知,说实话的人的衣服是绿色的。只有B说的话提到了绿色,可以此为突破口。B的话不可能为真,否则B、C的衣服都是绿色,与只有一人的衣服是绿色的矛盾,所以B的话为假,C的衣服不是绿色的,且C说假话,故D的衣服是蓝色的。穿绿衣服的只能是A,A说的是真话,故B的衣服不是黄色的,是红色的。C的衣服是黄色的。故答案选C。

通过这两道题目,相信同学们已经充分地认识了“永真永假-只有一真”的题型,并掌握了对应的解题技巧。政华公考建议同学们在备考中结合上述题目的技巧进行强化练习,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微信
QQ
公众号
微博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