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逻辑判断:教你如何找准突破口
行测判断推理:轻松搭桥找“前提”
前提型题是行测可能性推理中的必考题,每年国省考基本都会考查一题,且这种题目好突破、易得分,是“兵家必争之地”。今天政华公考就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能够快速、精准地解答前提型题目呢?
第一步:读问法明确题型
前提型题目的问法特征明显,一般会出现前提、假设、以下必须为真等字眼,例如:
上述论证还需基于以下哪一前提/假设?
为使以上结论成立,以下必须为真的一项是?
首先看到上述问法,就要明确这不是一道普通的加强型题目,而是要为结论找一个必要前提。
第二步:巧用解题方法——搭桥法
大部分前提型题目都可以用“搭桥法”解答,那么什么是“搭桥法”呢?顾名思义,搭桥即是在相对的两岸之间建立一条通路,“搭桥法”便是在题干中的论据与结论的跳跃概念之间建立起联系,以此来找到前提。
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详细说明:
例题:人们一般都认为,科学家的思维都是凭借严格的逻辑推理,而不是凭借形象思维。但研究表明,诺贝尔奖获得者比一般科学家更多地利用形象思维手段,因此,形象思维手段有助于取得重大的科学突破。
具体的做法如下:
1.寻找论据与结论的跳跃概念。
题干由论据“诺贝尔奖获得者比一般科学家更多地利用形象思维手段”,得到结论“形象思维手段有助于取得重大的科学突破”。论据与结论中都出现了“形象思维手段”,而论据中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和结论中的“重大科学突破”则是一组跳跃概念。
2.建立跳跃概念之间的联系。
已知跳跃概念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取得重大的科学突破”,所以只需将二者建立联系即可作为结论的前提,如:诺贝尔奖获得者都取得了重大的科学突破。
大家对“搭桥法”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那么我们用一道例题来小试牛刀吧!
例题:植物叶片受伤后会流出绿色的汁液,同时叶片的清香变得更加浓郁,这种“绿色清香”可引诱害虫的天敌前来清除害虫。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方法将青椒合成香味酶的基因导入十字花科的拟南芥中,一旦有菜粉蝶的幼虫啃食叶片,拟南芥散发的清香便会增强。随后,菜粉蝶的天敌粉蝶盘绒茧蜂大量涌来。这种寄生蜂把卵产到菜粉蝶幼虫身上,在菜粉蝶幼虫形成蛹前就可以把幼虫吃个精光。研究人员因此得出结论,如果把这一研究成果应用到蔬菜栽培方面,可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为了使研究人员的结论成立,必须补充以下哪一前提?( )
A.目前蔬菜栽培使用的农药主要是用于消除害虫
B.转基因蔬菜叶片受伤后散发出来的清香会增强
C.植物的“绿色清香”是它们自我防御的武器
D.目前我国的现行法律是允许种植转基因蔬菜的
【答案】A【解析】题干通过转基因方法,让植物在被害虫啃食后散发出更浓郁的清香,吸引害虫的天敌前来清除害虫,得出“如果将这一研究成果应用到蔬菜栽培方面,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这一结论。论据与结论中都介绍了这一研究成果,而论据提到了“清除害虫”,结论提到了“蔬菜栽培方面减少使用农药”,二者之间存在跳跃,A项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是题干结论成立必需的前提。故答案选A。
知行合一,方可融会贯通。通过政华公考的讲解,大家基本掌握了用“搭桥法”来解答前提型题目。希望大家在做题的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将方法牢记于心,获得心仪的战果。
行测逻辑判断:“目的”题目需谨慎,“措施方案”验一验
在行测考试文科板块里,逻辑判断往往是我们考生较为头疼的内容。逻辑判断重点在推理,由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两块组成,必然性推理重公式性推理掌握理论后相对简单,但可能性推理更加灵活些,正确率自然较低些。其实,可能性推理加强削弱题目也存在一些相对固定的题干结构形式,我们称其为论证模型。今天,政华公考就来谈谈其中的一种模型——实践论证。
实践论证,顾名思义,这类题型论证形式和实践脱离不开。具体来说,其实就是在题目论证过程中涉及到“目的+方案/措施”这一组合的形式。如“G市交通很是拥堵,为保证疏通道路拥堵状况,该市有关部门认为应该组织相应力量对道路进行拓宽工作。”此例中,题干特点还是很清晰的,题目论据即目的就是要舒缓交通拥堵问题,结论中采用了一方案即对道路进行拓宽工作,题干属于典型的实践论证模型。
对于这类题目结构,我们常需考虑的加强或削弱题目可能性的角度有两个:
第一,从理论上看,题目中的方案措施是否能达到目的(方案是否有效)。
第二,从实践来看,题目中的方案措施是否能操作(方案是否有效)。
接下来,我们可以具体结合例题实战应用:
例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其中青少年用户占了很大比重,开展青少年防沉迷工作刻不容缓。相关主管部门组织短视频平台企业研发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进入“青少年模式”后,每日使用时长将限定为累计40分钟,打赏、充值、提现、直播等功能将不可用,每天22时至次日6时,禁止使用短视频App。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该模式的有效性?( )
A.用户使用“青少年模式”需提交身份证信息等,增加了泄露个人隐私的风险
B.不加选择地浏览视频内容,可能会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C.该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来识别疑似青少年用户,可能会“误伤”成年人
D.“青少年模式”目前尚无法识别网络使用者的真实身份
【答案】D【解析】题目由青少年用户占短视频用于规模很大比重的事实,认为需立即开展青少年防沉迷工作,于是得出结论采用“青少年模式”系统来进行规避解决。题目要求质疑青少年模式系统的有效性。
A项,指出“青少年模式”增加了泄露个人隐私的风险,与“青少年模式”是否有效无关,无法质疑“青少年模式”的有效性。
B项,指出不加选择地浏览视频内容,可能会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与“青少年模式”是否有效无关,同样无法质疑“青少年模式”的有效性。
C项,指出“青少年模式”可能会“误伤”成年人,成年人与“青少年模式”是否有效无关,无法质疑“青少年模式”的有效性,且“可能”的说法力度也较弱。
D项,指出“青少年模式”目前尚无法识别网络使用者的真实身份,说明该模式不能发挥作用,质疑了“青少年模式”的有效性。故本题选D。
对于实践论证模型类的题目,我们主要通过“目的+方案”的结构形式进行识别,在辨析选项的过程中,注意话题的一致性,尤其最常见的干扰项“该方案会有其他的不利影响”,对于这样的选项,我们可以灵活应对:其他不利影响和题目方案的影响是怎样的?题目的主要话题到底是什么?
综上,可以帮助我们通过加强削弱题目题干的特点,迅速锁定模型及正确答案,减轻做题负担。
行测判断推理解释型题目之解释的“原则”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行测题型众多,涉及的知识点也是纷繁复杂,同学们经常调侃说行测上考天文下考地理,其实此话不无道理,但是细心分析就会知道,每一种类型的题目,都会有相应的解题原则。今天政华公考就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如何利用解题原则来解答解释型题目。
解题原则
解释型题目的题干中一般会呈现出两个看似矛盾的现象,通常以转折词来突出矛盾,在定位清楚矛盾之后需明白,解释型题目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1)真实性。即最优选项不能是与题干已知事实本身矛盾,须建立在题干事实成立的基础上,去找一个合理的理由,从而使矛盾的现象合理化;
(2)普遍性。即最优选项应符合大众主流常识,而不能违背大多数人的普遍认知;
(3)全面性。此条原则指的是,在多个选项均能解释题干矛盾时,能够兼顾矛盾双方的选项,是最优选项。
例题:有一对年轻夫妇,都是生物学家,经常一起深入原始森林考察。有一天,他们像往常一样钻进森林,可当他们爬过那个熟悉的山坡时,顿时僵住了,一只老虎正对着他们。他们脸色苍白,一动不动,老虎也站着。僵持了几分钟时间,老虎朝他们走来,然后开始小跑,越跑越快。就在这时,那个男的突然大喊一声,然后自顾自地飞快跑开。奇怪的是,跑到那女的面前的老虎也突然改变方向,朝那男的追过去。随后那边就传来惨叫声,而那女的却平安逃回来。
事情的原因最可能的是:( )
A.老虎专咬自私的人
B.老虎专咬逃跑的人
C.老虎把男的当成了动物
D.老虎习惯咬活动的动物
【答案】D【解析】第一步,定位矛盾。本题矛盾的现象是“男人大喊逃跑”与“最终男人被咬,女人平安归来”。
第二步,分析选项。A项中“老虎专咬自私的人”、B项中“老虎专咬逃跑的人“,C项中”老虎把男的当成了动物“,看似在解释题干矛盾,但其实违背了解题原则(2),即不符合常理。老虎是动物,”自私“、”逃跑“等均属于人性领域,老虎作为动物自然不会懂这些,故排除AB项,同理,在老虎眼里,男人和女人均属于动物,男女两者差异并不足以表述为动物与非动物的区别,不符合常理,排除C项。D项”老虎习惯咬活动的动物“,恰好兼顾题干中男人先逃跑,女人并未反应过来的事实,同时,对于老虎而言,其猎物是动态还是静态,是能够简单识别的,这也更加符合常理,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总结
解释型题目虽然在国省考行测的考查中较为小众,但是在备考过程中依然是广大考生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那么在备考过程中,无论学习哪一种题型,都需要把握其做题原则以及考题本质逻辑,也只有这样,方可提高备考效率,提升学习效果。
行测可能性推理之相似结构型:你不得不知的找“相似”的技巧
在行测考试中,逻辑判断有一类重要的考察内容是可能性推理。今天政华公考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可能性推理中的一种重要题型——相似结构型,希望通过此次讲解可以给努力备考的各位小伙伴们带来收获。
考查形式及解题策略
考试中的常见问法有:
【示例】下列选项中所犯逻辑错误与上述推理最为相似的是:
【示例】下面句子逻辑表述方法与所给题干一致的是:
【示例】以下哪项的逻辑结构与题干的最为类似?
【示例】以下哪项与题干中的论证方式相同?
通过这些常见问法,我们可以发现,相似结构型的题目其实就是让我们找一个与题干最为相似的选项。所以我们的解题策略应为:
1.提炼题干的推理形式或者概括题干的论证过程、逻辑谬误。
2.对比选项,找出相似性最强或最弱的选项。
常考类型及应对技巧
相似结构型的题目主要以两种类型呈现,分别是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那这两种类型的应对技巧又各有不同:
1.题目是必然性推理时,通过标字母的方式进行解题。
例题:所有高速公路是经常堵车的,所有低速公路是经常堵车的,因此所有高速公路是低速公路。
阅读题干我们可以发现,题干是由三个直言命题构成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标字母对题干进行转换,以此来找出题干的推理结构,从而去判断选项与题干的相似程度。如果把高速公路看作A,把经常堵车看作B,低速公路看作C。则题干可以变成“所有A是B,所有C是B,因此所有A是C。
2.题目是可能性推理时,通过概括题干的论证过程、论证模型和逻辑谬误的方式进行解题。
例题:小张和小李来自两个不同的学校,但两个人都是三好学生,因为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学习好、品德好、身体好。所以,学习好、品德好、身体好是小张和小李成为三好学生的原因。
阅读题干我们可以发现,题干是一个可能性推理,概括其论证过程应为:个体A(小张)、B(小李)有共同属性C(三好学生),且有共同属性D(学习好、品德好、身体好),则D(学习好、品德好、身体好)是C(三好学生)的原因。
习题巩固:所有聪明人都是近视眼,我近视得很厉害,所以,我很聪明。
以下哪项最能揭示上述推理的错误?( )
A.我是个笨人,因为所有的聪明人都是近视眼,而我的视力很好
B.所有的羊都有四条腿,但是这种动物有八条腿,所以它不是羊
C.马是四蹄食草动物,牛是四蹄食草动物,所以,牛是马
D.所有的天才都高度近视,我一定是高度近视,因为我是天才
【答案】C【解析】阅读题干发现,题干是由直言命题组成的必然性推理,其推理形式是:A是B,C是B,所以,C是A。
A项的推理形式是:A是B,C不是B,所以,C不是A;
B项的推理形式是:A是B,C不是B,所以,C不是A;
C项的推理形式是:A是B,C是B,所以,C是A;
D项的推理形式是:A是B,C是A,所以,C是B。
显然,只有C项与题干推理形式相同,且C项是明显错误的推理,说明与它推理形式相同的题干也一定是错误的。故答案选C。
综上所述,我们在做相似结构型题目时,可以先判断题干是必然性推理还是可能性推理,再针对性地运用技巧解题。
政华公考相信大家通过上面的两道练习题已经能够很好地掌握相似结构型的解题技巧。希望大家接下来能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巩固,最终练就火眼金睛,考场上精准选择。